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美观实用的西周玉蝉

2017-03-29 13:51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这只西周时期的玉蝉(见图),是在1974年陕西省宝鸡市竹园沟出土,长4.4厘米,宽2.2厘米,厚0.8厘米。白玉质,受沁呈灰白色。蝉头部隆起,嘴部突出,双目外凸,上用管钻钻出圆形眼珠,背部较尾部略高,尾部尖圆,腹部平直,两侧外缘各有两个圆形穿孔。头、翅、尾均用“一面坡”工艺雕琢卷云纹。“一面坡”工艺是西周独创的琢玉工艺,由双阴线组成,内线较细,外线较粗,较粗的外线琢成倾斜的坡面,俗称“一面坡”,亦称“大斜刀”。它是一条垂直的阴线和一条斜坡阴线等距、平行出阳线,刚柔并济,利用不同的反光和阴影,使玉器的纹饰更具立体感。

  玉蝉在我国古代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陪葬,称为琀蝉,二是作为佩饰。商周时期的玉蝉,绝大多数都是佩玉,此期玉蝉打孔分为两种,一种是头部打孔,作为组佩的一部分或单独使用,还有一种是腹部打斜孔或穿孔,缝缀于织物之上。这件玉蝉身体两侧各有两孔,应是缝在帽子或衣物做装饰用。

  目前发现的早期玉蝉,一是浙江省余杭市反山14号墓出土的良渚文化的蝉形玉佩。二是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的石家河文化的六件玉蝉。

  关于玉带钩的起源,有研究者认为源于良渚文化时期的玉质钩形器。但是这些钩形器与后世的带钩形制差别较大,且无法确认良渚时期的佩玉习俗和衣冠服饰,因而,此类钩形器是否就是玉带钩的雏形,尚难定论。这件玉带钩是目前所见较早时期的具有成熟形态的玉带钩,和其造型类似的有河南省固原县侯古堆1号墓出土的鸭首玉带钩,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2号墓出土的蛇首形玉带钩,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村秦公一号墓出土的鸟首形玉带钩。

  上述春秋时期的玉带钩的共同特点就是器型较小,长度一般在3厘米以内,无钩钮,不作为腰部束带使用。与这件玉带钩同墓出土于腰部的三件铜带钩都有钩钮,这件玉带钩出土于人骨架右侧肩胛骨处,据推测应是胸前衣襟的挂钩。用法应是将丝带从末端的长方形孔内穿出,系在凹槽内的圆柱上,再用略小于圆形凹槽的木质或玉质圆环压紧,防止绳结滑落。这件玉带钩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既是实用器,又是精美的装饰品。

来源:凤凰艺术-收藏投资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