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由于相近的经历,相近的追求,加上一层学画艰难,求学受挫的遭遇,使我们成了朋友。而后他去浙美进修,赴日本求学,一晃数年。二十几年来我们或聚或散……
方一是个多面手,在其他艺术们类中均有涉猎,兴趣比较广泛。作为一个中国画画家,他搞过西画,有相当的素描,色彩基础,就中国画的范围而言,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虫鱼,样样来得,而且并不像很多人那样,主攻一门,其它纯属客串,偶尔玩一玩,他在这些门类里都下过功夫,都有过象样的作品,这样的全面出击当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需要足够的才智和勇气……
唐方一之所以把画路拓的这么宽,绝不仅仅是一种兴趣或勇气,他一起手就把着眼点放在这么长远的目标上,这本身就是一种抱负一种志向。
掌握纯熟准确的技巧,加强笔墨的表现力,为此他首先向传统索取,向前人借鉴。对历代各家各派心慕手追。有选择的研究几位大师,力求理解、领悟。花鸟画他学青藤,八大、虚谷,追其古质雅淡,简练奇峻,苍劲松秀。画山水他研究过石涛、渐江,慕其纵横姿肆,格局精致,清逸刚淳。前些年去浙美进修又得陆俨少先生教授,更注意笔墨铸炼,追求形神相合,画人物、走兽、虫鱼、蔬果更多的从生活出发,吸收西画中写实主义的精确,融汇近人手法,工写兼顾,画的无不意趣充盈,生机盎然。
另一方面向生活索取,到唐方一家中,我总要读一读他的速写,这些鲜活的素材记录了他对人物风情、名山大川、苗乡侗寨、异国风光,甚至桌边琐事的深入观察和独特体验,当然也记录了他在艺术道路上的劳顿勤奋和艰辛。我看到的不是一幅幅被动的对生活的描拟和再现,那或繁或简的铺呈和慨括、佻达、机变的处理,呈现着他敏锐的感觉和艺术的灵悟。
从传统到生活,他互为验证、互为补充,不断吸收,不断扬弃,逼仄的路被他拓宽、宽大的路被他夯实。多年来他目光篤定,步履坚实的向既定目标走着,凭着他的聪颖勤奋,中国画诸多门类,总弄得有模有样,纯正地道。看唐方一的画无论宏篇巨制或案头小品,主客观关照恰当得宜,笔墨娴熟,刻画入微,精致隽永。
桂林山水,孤峰突兀。平畴舒展。这一竖一横盆景式的矛盾组合。加上江边翠竹。流水人家。四时烟雨,可谓精巧而婉丽,可看、可游,但不好画。首先这一竖一横就容不得你纵横捭阖,截取一隅又难具特点。画的太主观你可以冠之为桂林山水?这岂不是“妄”,画的太客观难免小、巧、甜,这岂不是“俗”,这主客观之间的协调很难恰到好处。生长在广西的作者应该说熟悉生活了吧,但往往也知而却步,寄情于寨林萧间,寻找那南方的清荣俊茂去了。
最近读了唐方一的一批桂林山水画作,却不禁心中一动。画家和许多人一样,看惯了都市的喧器,可能心中曾激荡过英雄交响曲般的鼓舞,负荷着这样那样的责任与希望在社会的某个层面奔波,不管走到那里,梦牵魂绕的家乡山水、温馨、秀润、安详,始终是他的精神的酣息港湾,这使他出国归来后,对桂林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体验。中外文化的参照,眼光的拓展使他对桂林山水多了一层领悟,似乎也化解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他牵动着情感、敏锐地剪裁着、舍取着、组合着,用细腻的笔法挥写着,浅滩翠竹,黑瓦白墙,漓江渡口,临水人家。抓住了漓江的总体感觉。笔墨处理上,拙中藏巧,巧拙并用,不经意处如实经意,经意处却不作状,任婉约的情绪在笔端流淌。处理的最撩人之处是他笔下的蔓草烟村。似有似无玲珑剔透,若隐若现,似曾相识。这分明是引起我共鸣的一个精神世界。他画出了静远清谈,画出了恬淡灵秀,他画准了桂林山水,同时也画出了自己的一腔情愫。
在他的画面前,我问自己,要不要真的摆脱本来就存在着的秀美这个美学范畴呢!
他没有用某种观念呵护自己,也没有用作状般的强悍来崇高自己。心中萦怀着一个桂林山水不解的情结,勤奋的画着。他很聪明,他会成功,我这样看他。
张复兴(著名画家,北京)
摘录自1996.6《美术界》
作者:张复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