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塑•说

  我的“胖子”雕塑的面貌持续有一些年头了,它们经常得到的评价是“好玩,有意思”,只有少数观者看穿我背后的寓意和隐藏的严肃。对此我倒不觉得奇怪,艺术本来就是一种语言和形式的魅力,既然作者致力于雕塑语言的强化和塑造,观众就不可避免首先感受到这一层。在我的雕塑中,饱满的雕塑形体语言既是我孜孜以求的雕塑性,也是一层“精神糖衣",我喜欢用雕塑躯体来设喻和象征,使作品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图像”,让观者一目了然,以求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简洁的"心象"。“胖”既是一种对雕塑体量的强化和个人艺术语言的风格化,同时也指向这个膨胀的时代和个人,我一直寻求让“胖”的体量与“膨胀”的寓意在作品中合二为一,成为“形式即观念”的表达,所以可以说我想要的是“不仅轻松,而且严肃”。

  现今雕塑的概念边界正在被无限制拓宽,而我还是想守住它的不可置疑的稳定的三维存在性。我也经常因应这一点去思考作品应该怎么做和做什么。我觉得与绘画和其他类型的艺术相比,雕塑的初衷似乎更有一种朴实和庄严。多少文明逝去,其辉煌的过往都要靠雕塑来诉说,多少深爱之人、物、事,也需要雕塑来让它们变得永恒。有名无名的雕塑家们,于人类文明其实居功至伟。我认为通过塑造实体来表达精神的做法是平实经典的,而不一定是保守落后的。艺术并不总是唯新论,艺术首先要从心而发,也许越朴实的表达方式越有利于接近精神核心。顾城说得好,“艺术是花的时候,结出神的果,这时哲学是叶子”,艺术这才华、技艺和情感的“美丽花朵”,需要观察力和哲思的“叶子”作依托,而智慧、精神和德性是艺术的“果子”。换句话说,艺术是面子上的,但我们更要通过它找到里子,我觉得作品中流露呈现的气质和修养比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和表现的手法更重要,艺术更像是自我的镜子,它首先具备一种自省自修的功能,我们正是通过艺术反观自己,完善自己。这一点颇类似于习武,但求强身健体,而不是为了比拼输赢。所以,自我净化才是艺术的首要课题。

  而除了自我完善和表达,艺术还应该具备一种“共情能力”,起到正面沟通和影响的作用,这就是艺术中的“公共课题”了。公共课题有时候跟个人课题是一致的,澄明了的个人就具备一种对公众的意义,但公共课题更有直接的社会性一面,具体面对某些族群和现象,提出问题和想法。这是一种积极的人文态度和慈悲,实际上今天的艺术不能闭门造车自娱自乐,每个艺术家都应该有自己的人文关怀和问题意识。这两年我致力于让自己的作品走向公共环境,展开自己的公共雕塑实践,由此找寻自我和他人的同在和共鸣。没有自由、平等、独立的公民社会中的个人意识和社会意识,没有相对一致的文化认同和开放宽松的审美态度,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公共艺术。目前,我们需要的是摒求精英姿态,体验时代精神和文化生活,回到人我不二的立场和精神高度中去思考实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找到闪现着艺术家独特光彩的中国公共艺术精神。

  今天的塑造性雕塑如果不能越过实体而与时代精神有所对应,就不能说是好的当代雕塑;而今天的中国艺术家如果不能在世界当代艺术语言中找到自己的文化依托和母语魅力,就难以成为好的中国艺术家。我已经充分认识到做一个好的中国雕塑家有多难,也并不以此为目标,我只是想庶竭驽钝,尽力走下去,体会雕塑的充实和可能性。

  2017年1月15日  谢远清于广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