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0-14 21:44
佶道艺术中心“入口——杜汇作品展”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2017年10月14日“入口——杜汇作品展”在佶道艺术中心开幕,展览呈现艺术家杜汇近两年创作的20余件纸本及布面丙烯作品。
杜汇出生于1987年,200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油画系
杜汇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在胡同里长大,所以他所选取的画面场景大多是他生活记忆中所感兴趣的场景,包括学校、公园胡同、街角或是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刻画着年代的烙印和特征。杜汇很喜欢从细微的生活中获取感受,有些地方看似很平常,但往往可以使人深入想象:有些事已经发生,有些正在发生,有些将要发生;而有些,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或者不必发生,画面只是一种隐喻的存在,只为讲述其中的故事。
“入口——杜汇作品展”开幕现场
杜汇此前的创作多以油画为主,之所以在近两年较多运用纸本,他表示是为了让创作状态和手感都更加放松。杜汇说:“长期画油画会让绘画的手感变得很‘紧’,会很在意细节的丰富性而忽略了整体的把握。纸本创作却刚好相反,创作起来比较自如,虽然细节部分有所不足,但皴擦点染之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也足够令人惊喜。”
此次展览展出了20余件杜汇近两年的纸本及布面丙烯新作
杜汇《水中央》纸本丙烯 42×55.2cm 2017
杜汇《观荷》纸本丙烯 37×59cm 2017
此次展出几乎所有2016-17年的新作中,都有着墨不多,但却足够醒目的人物穿梭其间,有时是身着白衬衫的孤影,有时是在公园深处幽会的情侣。人与场景的互用与互文被安排得巧妙而妥切,场景就像一个具备了多种感知方式的混合系统一样,开始独自生成行为、时长和期待。他更加精确地把握到了静止与移动在“观者期待”上的临界点,从而给时间赋予了一种超出故事情节而凝固于氛围之中的能力。如在《晴朗》《优秀学生》《我为什么会在这里》等作品中,观者都能够自然地期待画面中那一刻的情景从何而来或将去向何处,画中人从“存在于画中”转变为“流逝于画中”,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心理变化。
杜汇《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布面油画 110×90cm 2015
杜汇《晴朗》60×75cm 布面油画 2017
杜汇《优秀学生》纸本丙烯 36×48cm 2017
在这一系列的创作中,杜汇最多使用的颜色是绿色和黑色,颜色并不鲜艳夺目,而是在视觉上逐渐向后退去。杜汇说这种“向后退”的感觉是他一直追求的,“我不希望我的作品是一目了然的,无论是在画面颜色或是故事性上,我所追求的是能够长时间吸引观者持续观看,并且不断有新惊喜和故事被发现的,足够深度的画面。”
“入口——杜汇作品展”现场
本次展览所展出的部分杜汇“红色系列”作品
而与阴郁色彩系列相对的,是展览所呈现的另一系列以暗红色为主要色调的作品。杜汇表示,选择红色的初衷是与绿色相对,同时破一破颜色使用的惯性。这一系列层覆盖在场景之上的“红色布幔”营造出了一种揉合于情节之中的仪式感,形成了强烈而暧昧的氛围。当长期的暗色创作被过度消化为一种如黑白照片般的扁平之后,杜汇开始尝试对已有的视觉反叛进行再次背离。他利用色调本身的张弛度来为颜色赋予新的现实意味,为这些共有记忆提供了新的色觉经验。
杜汇《独自等待》纸本丙烯 36×48cm 2017
杜汇《阳光洒满整座教室》纸本丙烯 36×48cm 2017
大量纸本新作在题材和面貌上延续了以往的叙事风格,但细考之下,我们能发现杜汇对于景物本体价值有意识的回归。如果说在之前的作品中,景物是辅助于既定的情感表达而作为被改造对象的话,那么在新作中,景物以一种不可变更的情感体的身份被重新确立。最为典型的如《再见, 北海》《紫竹院》两幅,不难看出,北海和紫竹院就是抒情本身,它们存在于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之中,为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乡愁记忆,并最终成为有关于80、90年代文学气质的社会化符号,上升为一种精神所属。
据悉,本次展览至11月9日结束。
杜汇《入口》纸本丙烯 37×58.3cm 2017
杜汇《再见, 北海》纸本丙烯 40×58cm 2017
杜汇《紫竹院》纸本丙烯 39×58cm 2017
杜汇《花儿渐红》纸本丙烯 40×56.2cm 2017
杜汇《初春》纸本丙烯 39×57cm 2017
杜汇《七月》布面丙烯 60×60cm 2017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