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将演绎现实进行到底——聚焦杨福东的影像世界

2017-11-12 20:11

  库艺术(以下简称库):作为当代最受国际瞩目的影像艺术家,您是怎么看待中国当代实验影像艺术现状的?

  杨福东(以下简称杨):国内的实验影像艺术家越来越多,很多艺术院校也都开设了新媒体实验影像的艺术课程,现在已经过了初期普及的时间段,影像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呈现方式,我觉得挺好。简单地说就是欣欣向荣。

  库:您的作品大多很难被分析解读,一时找不到切入点,这种并非叙事性的,混乱了时间、混乱了空间的表达方式在逻辑上您是怎么把握和考虑的呢?

  杨:首先肯定是有感而发,表面看起来似乎是混乱的,但我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完全是纯非叙事性的。在展厅呈现影像的方式,会有快餐式的观影现象,很多时候大家的理解和沟通就会存在一定的误读。我觉得作品的某些地方还是挺传统,甚至挺写实的。我是根据自己的感觉直接去创作作品,希望完成后能够被静静地播放,希望大家能去观看。

  库:这种虚拟化的现实又恰恰以现实的面貌体现出来,却又不被现实概念所局限,可能更会引发想象空间的延伸,您比较关注生命中、生活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杨:首先我觉得现实是现实,生活是生活,艺术不能解决任何事情。换句话说,艺术不能解决一场革命,就是这么一个感觉。所以我觉得,人在正常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现实的、真实的问题,要体会生活当中的问题,这不是艺术能解决的。我把对生活的感悟用一种潜在的方式转移到作品当中。生活很美,很多问题可以去体会,同时它也激发你去创作作品。

  库:影像画面的中国美学形式感很强,镜头充满伤感优美的情怀,像极了古旧文人对现实的乌托邦梦想,更多的是对内心的、精神的焦虑,是一种抽离于现实物化问题之外的关照,这种以非现实姿态对现实意义的思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杨:我还是强调“有感而发”这点,从学油画到最后选择用影像作为创作的媒介,从小到大成长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知识,所有这些东西都在背后托着你往前用影像这种方式做作品。所以很难说它是绝对的非现实或是绝对的现实。这就像拍一部影像作品,不单只满足于给大家讲故事的形式,是否还有影像创造的可能性和实验性,不同切入点的表现方式,然后慢慢一步一步地往前探索。

  库:最初是想用什么形式表达?就是用影像的方式么?

  杨:从小到大喜欢绘画,然后在大学里学影像,接触了现代艺术、当代艺术、装置、行为表演,接触到大量的信息,选择的应该是让自己最激动的方式,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觉得影像更适合。基本上是这么个状态,反过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库:从绘画转向影像创作,与您在中国美术学院的教育环境有关么?

  杨:肯定有关,因为我一直是受写实绘画训练的,到中国美术学院以后,环境更接近当代,整个学院有很强的当代艺术学术氛围。

  库:最初创作《陌生天堂》的想法和灵感来自于哪里?

  杨:其实这个片名就说明了影像的来源,天堂指的肯定是杭州,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陌生天堂》其实表达的是在大学成长的四年中,思想、生活、居住环境的一种改变。来到杭州心里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这是很美的地方,你生活在这儿,拥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这个地方不属于你。

  库:有一种疏离感?

  杨:对,有一种距离或者是疏离的感觉。所以命名为《陌生天堂》。另外,片子的叙事结构就是描述年轻人从学校出来以后,将要做什么,将去哪里,他的未来是什么,这里有对理想的期待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库:《竹林七贤》是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呈现一种对现实和理想之间关系的追问,那么在完成这部作品之后,您得到的答案是什么?

  杨:《竹林七贤》不是拍古代七个文人的故事,而是“新竹林七贤”,是对受过一定教育的年轻集体未来的一种思考。每个人都会经历年轻,而年轻的时候会发生很多美丽或传奇的事情。这些都会在影片里作为看不见的思考来进行阐述和呈现。这部片子从开始到结束,可能还是没有具体的答案,或者说,所谓的答案就是对年轻、未来的期待。

  库:当艺评界纷纷将您当作新世纪中国年轻知识分子精神写照的时候,您把镜头转向了河北农村凋敝乡村的野狗,《雀村往东》有纪录片的味道,这种创作方向的扭转是基于什么原因?

  杨:《竹林七贤》这部影像是乌托邦般的,但是我发现拍到《竹林七贤-四》的时候,整个心态、创作状态有点像飘在半空中,是一种悬浮的拍摄方式,人飘在空中没有着力点。这时候特想实实在在的脚踩在地上去做一些真正有关真实的现实生活影像,所以想实实在在的拍现实生活,河北农村老家的生活、小时候的记忆、村落周围偶尔传来的野狗叫声,一种荒狗的味道,这些确实会有纪录片的味道,用现实生活的素材,做一部纪录片电影,可以称为伪纪录电影。

  库:《离信之雾》在这件作品中,九个镜头是从不同角度对现实的阐释还是从一个角度对现实的不同阐释?

  杨:更多的是根据在电影拍摄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创作这部作品的。比如拍九个画面,你可以说它是有九个画面的一部电影,也可以说一部电影只有九个画面,但不同的是拍这九个画面的时候所有在过程当中的NG状态,拍了一遍或拍了二十遍,这些全是这个电影的一部分,拍摄过程记录了所有的画面。把大家认为好的画面、镜头全部呈现在展厅里,谈到拍摄的NG,它分好与坏,这种好坏在这个影像作品里边都是成立的,所有的都是好的、正确的、有意思的,它是不存在于常规的拍摄点当中的。《离信之雾》在展厅里呈现的是九部电影机同时播放九个画面,你可以穿梭在影像的森林当中,观者可以在展厅里用余光去感受这部电影的存在。

  库:您的作品被冠以许多标签,比如35毫米、黑白、模糊、知识分子、乌托邦等等,这种界定风格似的认知标准,在您今后的创作中会不会形成苑囿?

  杨:我觉得无论是材料还是内容的界定,对作者都不会有太大影响,我更关心的是如何去做新的作品。如果新的想法适合用电影胶片,我还是会坚持用电影胶片来拍。如果需要黑白的效果那就拍黑白的,需要彩色的,就拍彩色的。会有不同的界定、取舍、方向,不会把自己限定在某一方面。

  库:影像作为您目前选择的艺术创作方式,您觉得它的魅力在哪?

  杨:其实每个人在艺术创作过程当中,都会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或创作语言。对我来说,开始是学绘画,后来接触了当代艺术、实验电影、艺术电影后,发现用影像作为创作的载体会让我兴奋,我更容易进入创作的冲动。很多艺术家拿着画笔对着画布同样也有创作的冲动,我觉得影像这种方式,更适合自己。

  库:目前您在中国美术学院实验影像工作室教授课程,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会给学生带来什么经验和理念?

  杨:很难说自己是很好的老师,但是我会对学生传授自己的创作想法和经验。对学生就是两个大标准:第一,在校期间,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这是创作最主要的方法;第二,在做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或者创作的时候,要学会两个字:坚持。

  库:不久的未来有什么创作计划?有什么展览安排?

  杨:马上就要开始做新的影像作品。展览在下半年吧,会有一些个展。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涤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