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7-12-09 23:02
开幕式现场嘉宾、艺术家合影
开幕式现场
2017年12月9日下午,由iSGO Gallery、浪墅堂主办的“濡墨雅集”在iSGO Gallery正式启幕。展厅中水墨艺术家阿里与砚台艺术家吴贵生、吴日生一起,通过水墨和砚台同台展示,探索东方传统“墨”语言。
“雅集”一词源于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西园雅集”。北宋年间,当时的文豪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人集会于西园,写诗作文,品茶寻韵。文人雅士的聚会由此被称为“雅集”。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阿里·萨里汗中文名为吴金海,从5岁开始自学中国书画,尤爱水墨画,在自学过程中形成了其对水墨独特的理解方式,并创立了“玄道水墨”。
阿里 《玄道水墨NO.47》 纸本水墨 133x70cm 2017
阿里 《玄道水墨NO.46》 纸本水墨 62x40cm 2017
阿里 《玄道水墨NO.2》 纸本水墨 137x68cm 2017
在他大幅水墨作品中,有白鹤、墨龙、墨竹、墨松以及达摩、观音等宗教人物等。其中造型不同的鹤,是其作品的主要元素。阿里·萨里汗认为鹤是纯洁、高贵的生灵,优雅、自由,为此创作了大量仙鹤题材的作品。
展厅现场
本次一同展出的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现场向观众展示了千年文化的传承。
歙砚一般被认为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因其磨墨无声、发墨益毫、滑不拒笔、涩不滞笔而深得南唐元宗李景喜爱,并在歙州设置了砚务,由观工高手李少微招担任砚务官,专理制砚事宜,为此也为婺源培养了一批制砚匠人。
之后,歙砚也被南唐后主李煜称赞为“歙砚甲天下”,可以看出歙砚在当时受追捧的程度。
展厅现场
浪墅堂主钱学锋(右二)为观众讲解歙砚
最近数年,浪墅堂着重收集唐、宋两代开采龙尾山石遗留至今的子料和一些留有凿痕的古砚半成品。刚接触歙砚,浪墅堂主钱学锋被其质地和文化气息所吸引。钱学锋表示,“收藏砚台或砚石,犹如在与古人对话。”
他希望,在歙砚日渐减少的现今,“只有把这些原料保存下来,才能让今后的艺术家有传承和创新的余地。”
展厅现场
2015年,砚山村的村民偶然在农田里挖出了一批宋代留下的砚坯、残砚和弃料,这一发现不但给研究歙砚的爱好者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也给刻砚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一批创作的原材料。
这次展览中可以看到吴贵生、吴日生两兄弟的古凿痕作品,便是由这批出土的石料制成。他们保留了原有的古代工匠留下的雕刻痕迹,再在上面进行新的创作,古今文化艺术的融合和碰撞,在这些作品上很好地得到了体现。
“90后”制砚艺术家吴贵生表示:“老坑的料自身便具有历史价值,在古凿痕作品制作中,需要注重让自然的东西更美,让工艺与古凿痕相融合。”
展厅现场
吴贵生、吴日生的作品不仅很好地吸收和传承着传统制砚艺术的美感和精神,也把青年雕刻艺术家的当代性思考和技法融入到作品中。
吴贵生认为,砚台雕刻必须要传承创新,才能有属于自己的作品。古代的歙砚注重实用性,现当下歙砚雕刻所承担的除了保持实用,还需要美观和收藏相结合,“这对于砚台制作来说,非常难。”
吴贵生 《礼乐之邦》老坑水旋坑金皮子石算子罗纹39x31x5cm2017
吴贵生 《铜镜》老坑古凿痕罗纹金皮 13.5x13x2.2cm 2017
吴贵生《树洞罗汉》老坑金星坑黑龙尾 22x19x7cm 2017
艺术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在吴贵生、吴日生的砚台作品中,很多题材取材于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大写意的残荷、石狮,并融如了书画和青铜器的元素。
“将原石变废为宝是制砚的最高境界”,在现场中,可以看到利用砚台原石的纹路加以创作,既能表现柳条风中摇曳的姿态,也能将石痕变成小桥流水,供先生与书童们走过。所以说,“创新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最终也要符合砚台的语境和寓意”,吴贵生表示。
吴日生 《渔舟夜归砚》 眉子坑鱼子眉纹 30.5X20X3.6cm 2017
吴日生 《有凤来仪砚》眉子坑15.9X4.9cm 2017
吴日生 《暗香》 眉子坑19X18X2.8cm 2017
吴贵生认为制砚人要去服务于砚台,而不是突出工艺让砚台服务人,但“最终还是要让砚台能用、能玩、能藏。”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12月19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王璐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