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外媒看当代艺术:充满“铜臭味”的社会事实

2018-02-05 17:41

  德国《经济周刊》近日发表评论称,2017“超级艺术年”过去了。这一年,艺术还是供人消遣娱乐,但失去了微观市场。

  评论称,下一次“超级艺术年”要等到2027年,这与业内“三大展会”有关:2027年,威尼斯双年展(每两年一届) 、卡塞尔文献展(每五年一次)和明斯特的“雕刻艺术展”(每十年一次)再一次同年举办。

  评论讽刺到,这个“超级艺术年”也意味着艺术本身空前的“凯旋”:它涌现出一批超级艺术家、超级收藏家、超级艺术品商人、超级展览和超级奖励。毫无疑问,这个行业在过去十年、二十年成为了公众普遍感兴趣的话题。换句话说,我们经历的不是鉴赏家、评论家和行家的超级艺术年代,而是接待专员、追名逐利者和金钱精英的超级艺术年代。在此,艺术从来没有这么重要,同时也没有意义。

  评论提出,今天,艺术必须要做或者要会什么?它要能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创造潜力;它要服务于大城市的博物馆、展览和旅游营销;它要成功地在展会和画廊周末上掳获消磨时光的人们的钱包;它还要用不断刷新的拍卖纪录定期抢占报纸和门户网站头条。

  然而,在此谁创造了什么?谁创造了谁?如果艺术不再是像社会学家卢曼(Niklas Luhmann)曾经认为的那样,一个产生二阶观察的社会运作系统,改变我们对有形无形世界的看法;如果它不再给我们提供机会有效地影响我们的世界观。简而言之,如果艺术也像体育一样只是发挥有利可图的、消遣娱乐的或者耸人听闻的作用,那么它们还能引发什么自我理解的沉思?曾经,艺术不仅仅是娱乐消遣,它还有微观市场的自我消遣。它曾经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评论称,也许未来的艺术史学家会将2017年记录为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艺术家”不再是一个自主主体的理想,“艺术作品”不再具有超越时间的效果,“鉴赏家”不再是艺术家之间刺激的联系,作品和观众都落在了理论史的“墓地”里,而“艺术”绝对成为社会学的基本事实。

  评论称,人们不得不把当代艺术事业想象成一个多元服务集团,它不是满足需求,而是以分组方式最大程度剥削顾客,还美其名曰:完美服务。在此艺术产业至少可以分成五个紧密相连的市场:胜利者艺术市场、名望人士艺术市场、品牌艺术市场、争议艺术市场和知识分子艺术市场。在此,艺术市场不再买卖艺术的场所,而是展示权力的场所。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