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恭贺新春
王界山,1963年3月生于山东省青州市。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现任空军文艺创作室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军美术家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级研修班导师、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高级研修班导师,曾为第六次、第七次、第八次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代表,第八次、第十次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代表。曾获第三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作品《金秋无闲人》《天地之间》入选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多次参加全军、全国性美术展览,并有作品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多次参与组织全军、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空军、北京文联、北京美协举办的大型美术展览,以及研讨会、培训班、写生采风的多项文艺活动。
出版有《王界山诗·文·画选集》《开门见山——王界山艺术随笔》等专著及个人画集二十余部。
2009年8月至10月,历时3个月为中国航空博物馆创作完成巨幅山水画《长城万里映金辉》(1100cm×370cm)。
2011年10月15日,由山东省青州市人民政府支持,宋城集团承办的界山艺术馆在青州落成。
2016年11月9日至2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山行——王界山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其焦墨山水画受到美术界广泛肯定和赞誉。
2017年11月20日,被欧洲比利时授予“东方艺术骑士勋章”。
郎德上寨纳云烟 97cm×180cm 水墨 王界山 2016年
以笔立骨 以墨取象——王界山从水墨到焦墨的精神诉求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
凛冽春秋知劲草 艰难岁月识英雄 68cm×137cm 王界山 2016年
焦墨山水自张仃于20世纪80年代倡导以来,不断得到山水画界的关注,近些年已渐成潮流。这种将传统笔墨逼到险绝路上而后生的语言,其难度不仅是在焦浓的墨色中体现山石的远近、层次和变化,而且和其他综合性用墨一样要能充分体现笔性、笔意、笔力和墨性、墨趣、墨韵,并能从中呈现艺术主体的品位与境界。在某种意义上,焦墨山水也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笔性与笔意的表现宽广度。在当下焦墨山水画的创作类型中,既有用偏锋形成丰富灰色层次的写生山水,也有运用传统文人画的笔法、通过笔法变化来形成焦墨意趣的山水,还有把焦墨山水抽象化、探索焦墨现代视觉经验的表现。不论从写生出发,还是从传统出发,抑或从现代出发,焦墨山水画的表现样态已完整地呈现了当下中国画学各种艺术思想的流变与拓展。唯其如此,焦墨已不止于一种中国画语言的探索,而是当代人文理念的一种审美承载。
一线天开望长城 54cm×39cm 王界山 作 水墨
在山水画的现实精神表现上,王界山秉承了李可染、张仃等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创的写生山水的新传统,并试图通过写生,既扩大传统山水画的表现范围,把传统不曾深入表现的鲁、豫、冀、晋等中原一带的山水纳入研究对象;又将这种山水的现实性特征提升到坚实、质朴、崇高等审美品格与艺术个性的创造。但这并非说王界山的山水画起步与深化不注重研究传统,从他90年代以来的山水画创作,尤其是水墨山水画创作来审视,不难看到他对于元四家之王蒙、黄公望以及晚明董其昌、石磎的意临与研习。他的《破晓图》显然是王蒙牛毛皴的变体,《凝目赏六渡》是黄公望疏淡的笔法,而《夏山苍翠映双目》又有董其昌湿润的笔意,但这些水墨山水都具有写生的实境感,也即王界山从传统习得的笔墨,被他完全消化到写生性的笔墨表现中而往往不被人所觉。他的这些水墨山水之所以不局限于写生的肤浅而具有山水画的精神特质,其实也就在于他对于传统大师名家笔墨的巧妙运用,笔之苍、墨之润、实之虚、景之境,都得之于他从传统笔皴墨法里换来的使写生走进山水画精神意趣的境界升华。
金色兵站 235cm×124cm 2003年 王界山 作
王界山虽然最终以焦墨作为自己学术探索的立足之本,但他在水墨山水方面取得的艺术成就一点也不输于他的焦墨山水。他的这些山水虽取景于写生,但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平面化空间压缩、截景式画面构图和中浅度用墨而形成画面整体感的个性面貌。譬如,《夏山苍翠映双目》《雨后代家坪》和《忽如一夜秋风来》等,略去近景而着眼于中远景的表现,甚至将中远景、近景的山石草坡到山脚之间叠合为一个平面层次,这种平面化为他截断山景和以中浅度墨色处理画面打下了基础。在《凝目赏六渡》画面上,画家只留取了山头那几块巨岩形成的峰峦,凸显了画面由几组大石块形成的抽象意味;在《春风乍起亦醉君》画面上,画家只截取了山腰那一丛茂密的竹林,反而让人觉得幽篁的茂盛和曲深;在《积土为山势连天》画面上,只存取峰峦的山势,捕捉了画家观看对象时产生的动势联想。显然,截景式山水既展示了王界山山水画现代形式意味的探索,也体现了他较为主观的或者说凸显了他主观感受的观看方法。而中浅度墨色的笔墨追求,让他自觉限制较浓较大墨色墨块的运用,使他在中浅度墨色里寻找层次变化的丰富性和避开浓墨如何能够使画面仍显得完整和富有精气神等。王界山这些具有个性特征的山水画语言,也许被业内看作是值得深化与强化的个人符号,但他却逐渐扬弃而转攻焦墨。
破晓图 195cm×100cm 1989年 王界山 作
由温润山水转变为枯焦山水,或许更能体现王界山某种内在的精神需求。他的焦墨山水较偏重于从写生而得,景实而墨苍。这或许仍然体现了张仃对他的深刻影响,抑或长期生活于齐鲁、燕赵的自然人文特征对于他艺术的某种再塑。他的这些焦墨大多出于写生,自然对象的丰富鲜活既是他凝固于画面最浓郁的画意,也是他突破传统程式写出自己真感受、真性情的依据。但他也总能从写生中跳出,使画面获得更加丰厚的笔墨意象、更加郁勃的精神个性。在这些焦墨山水画里,界山画的最多的是燕赵长城、黄土高原和他自己家乡青州周边的山山水水。他的这些画作很少涉及那些人们熟知的名山胜水,总是力避浮华与润秀,而从阡陌田垄、原野土坡、沟壑山梁那些原始的乡村山野中寻求素朴的诗意与质朴的美感。他选择的这些山水对象,显然不是秀雅灵巧的典型,而是那些本不入画的粗砺浑厚、生拙苍茫、伟岸敦实的原始风物。这里既体现了他素朴的以民众为本的现实主义美学选择,也体现了他另辟蹊径、独到发现的审美探寻。
长城万里映金辉 1100cm×370cm 2009年 王界山 作
是这种质胜于华的审美思想,最终促使他选择焦墨作为他山水画的基本艺术语言。因而,焦墨之“焦”近于厚的浑朴、焦墨之“浓”近于苦的涩滞、焦墨之“苍”近于刚的品质,都被他有效地用来表现他自己个性所彰显的山水。也即,这些山水其实都是他追求浑朴、涩滞和刚健等艺术个性的载体。因而,王界山的焦墨山水越画越浓,越画越涩,越画越烈。在用笔方法上,他也逐步改变了以偏锋皴擦为主所形成的灰调,而是将笔杆直立起来,用中锋勾画和揉捻。他不是概念化地用揉捻的焦墨灰调去表现山石或灌木的立体感以及山石的远近层次,而是干笔勾皴山石肌理,在勾皴这种具有结构性的肌理之中揉擦捻转,形成如锥画沙似的柔中寓刚的焦墨笔线,产生虚实相生的笔意变化。就王界山焦墨山水画的画面整体而言,他并不追求黑白对比明快的色差,总是让画面统一于焦墨渴笔的枯涩状态,既没有特别集中的黑块,也没有特别留白的空虚,而是使画面处于繁密的中浅度的灰色层次中。这种控制力让他的画面始终可以更深入地描写乡村土塬、山石灌木。而这些焦墨渴笔也总是显现出其笔力的重量与毛涩的枯膏。这种对画面中灰度墨色调的追求,既是对其水墨画风的延续,也是画家积数十年之功、以笔立骨的体现。在这些焦墨渴笔的山石与土塬中,有时画家也用倒笔逆行,戗锋逆笔形成了王界山画面更加斑斓也更加厚重的墨点与枯皴。这些点皴,或表现灌木,或表现山石,或只是表现一种苍茫的感觉。显然,这些墨点枯皴打破了灰度渴笔那种统一的秩序,增强了画面层次和动感,也凸显了笔墨的艺术表现性。
东望祖山见翠谷 48cm×120cm 王界山 作
总体而言,王界山的焦墨,既不是摹写自然山川的外形,也不是素描式的风景写生,而是力求刻画自然造化的内骨神髓。在此,焦墨是实的,而山川风神是虚的,是画家在自然中感悟到的一种精神意象;而一旦落墨成画,则焦墨是虚的,山川筋骨神髓则化虚为实,是画家在想象、虚幻的基础上重构的精神自然。在某种意义上,王界山面对青山的写生,并不是临景描摹,而是感悟、捕捉和探寻造化之骨象神髓的过程;而焦墨运笔的慢、揉捻笔端的滞和戗锋拖笔的涩,又都是他摒气凝神、寻象立骨、探赜索隐的心历。如果说王界山的水墨山水追求一种温润中的朴茂,那么,他的焦墨山水则追求一种枯涩之中的苍茫老辣,正像石磎秃笔渴墨的老苍浑穆;而从朴茂到苍茫,他画得更加缓,更加实,更加朴,也更加虚。这种苍朴质实,无不是他耿介平易的个性显现,那是种阅尽世间沧桑之后而达到的宠辱不惊、澹泊平朴的境界,甚至也可以说,他焦墨山水最终都是为了表达他内心这种静水流深的感怀。
所谓以笔立骨,实是渴笔勾掠的其精神风骨;所谓以墨取象,实是焦墨吐纳的其胸襟意象。
2016年10月15日
峰回路转练漓水 3cm×54cm 王界山
寄心素写澄明境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李翔
黄山祥云天地间 52cm×38cm 焦墨画 2017年 王界山
人如其画,画如其人。身为军旅画家的王界山,为人为艺在美术界有着极好的口碑,他曾荣获2006年度第三届北京中青年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奖,2008年被总政治部评为“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做人简单,做学问复杂”是他为人和治学的准则。他乐于助人,不图回报;虽为一介文人,却敢于行侠仗义,爱憎分明,明辨是非……王界山的人格魅力折射于自己的画作之中。他出生于山东青州,齐鲁大地的厚重与淳朴、热情与厚道、大气与超然,在王界山身上得以体现,且将自身的品质与我们“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相吻合,他践行用艺术回报于军队和祖国。因此,他的人和画总是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厚重中有酣畅、激昂中现磅礴,而这种正能量,恰恰可以使他的作品愈发朴素和澄明。
平顶峪长城 45cm×65cm 王界山
王界山虔诚地对待艺术的创作,数十年来坚持师法自然,在真山真水中对景写生创作,凸显出鲜明的艺术风格。特别是王界山焦墨山水画,是继黄宾虹、张仃的焦墨山水画创作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自出机杼的高手,其作品别开新面,呈现出新的高度和新的气象。
王界山在焦墨山水画创作中,深谙书画同源之道,读帖临帖,心摹手追于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精华,隶书、楷书、行书等均下功夫深研学习,尤其重视体会行书和草书线条中的起笔、运笔和收笔的过程,使之融入焦墨的创作之中得心应手。
千年郭村伴祥云 38cm×52cm 焦墨画 2017年 王界山
王界山运用线性表现力,使之物象更加彰显传统的中国画意蕴,更加深情地释放出中国式的民族文化精神,在笔墨的起承转合、纵横交织、抑扬顿挫中可见其笔痕皆有弹性和意味,富有一种音乐般的起伏律动之美和形式之美,耐人回味。形式多样、内涵丰厚的笔墨,延伸和拓展了新时期焦墨山水画的艺术发展空间。
山田荡层云 万壑洗尘心 39cm×54cm 焦墨画 王界山 2017年
王界山在长期的写生中,积累了一套自己的创作经验,无论遇到多么零乱和复杂的自然生活场景,他总能够在删繁就简、过滤整合中重塑物象最为凝练、最为概括的典型之美,从而使王界山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鲜活的生命力,这种极强的提炼升华能力,使之佳作迭出,令人刮目相看。王界山的作品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传统沿袭,也没有流入到所谓当代的纯粹形式主义,而是既能体现出自己的性情,又能涵盖自己的学养,在传统和当代之间找到了一个恰当自如的,专属于自己的融合点和立足点。
双清亭下扬碧波 39cm×54cm 焦墨画 王界山 2017年
王界山的焦墨画,能在浓重老辣的笔墨中,画出一种温润感,做到焦而不燥、浓而不滞、变化多端且灵性毕现。将诸多的不可能变为可能,非常人所能企及,这正是王界山才华的过人之处。在人们的印象中,焦墨往往是死硬、枯黑和狂躁脏乱。而王界山笔端流露的东西却有一种静穆之气,在苍茫、凝重、深沉的笔墨中倍显空灵和清新,浑然一体中见元气充盈,张弛有度。特别是画中从近景到中景,再到远景,笔墨交代非常清楚,转折过度自然有序。他将坚实的山石和飘逸流动的云雾,以及留白处理的虚实相生、自然而然。
王界山在焦墨画创作中,一改过去描绘山石结构的概念化、雷同化,从而成功的锐变为个性化、典型性的真切表现。王界山深知山水画创作中的“远看取其势,近看取其质”的重要性,在对景写生创作中,他将大的山势在心中定位之后,着意强化大处的宏观布局,而后从小处入手刻画。他将山石结构的细微之处表现得十分深刻和错落有致,区别于以往似是而非、简单俗套的画法,地理地貌特征鲜明而真切,地域、地方文化各具特色,这正是王界山真正“读”懂了山的特质。由此,他的画形神兼备、超凡脱俗、意境高远。
诗情注入于画面之中,挥发和弥漫着触景生情、由心造境的画面,使传统的文脉“香火”不断地流动和升腾于艺术创作之中。他将诗词、散文和随笔等有机的与绘画结合在一起,这正是王界山难能可贵的地方。在当今人心浮躁、物欲泛起的时代,王界山能够闹中取静、潜心治学、脚踏实地全方位提升自我,注定他将自己的艺术创作推向更加高远的目标,对此,我们深信不疑。
夏山滴翠湿远客 46cm×40cm 焦墨画 2017年 王界山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土地上,怎样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怎样在文化的传统中创新求变,怎样在回归自然、直面生活中产生别具特色、超越自我的艺术作品,这是时代的需要和拷问。作为当代的画家和清华与北大特聘的艺术导师,王界山深感自己在艺术领域中的责任和担当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他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回归自然,以天地为课堂,在真山真水中教学和写生创作。他带领众多学生长期坚守于山林之间,使他在师法传统又直面生活中脱颖而出,印证了他所秉承的“回归自然、法由心生”的创作主张是正确的选择。他的文思跳荡、灵心飞扬与新锐感悟的性情本色、极强的领悟能力、思辨能力和多情善感、慈悲情怀等,必然会成为他的作品中最为迷人的地方。
瑶寨微云醉远客 39cm×54cm 焦墨画 王界山 2017年
王界山将西画的素描、速写之法吸纳融入于中国式的默识、心记和心领神会为主的写生和教学之中,将现场写生的物象和包括笔墨在内的传统表现形式,加以更完美地消化和融合,使作品更具有主观创造性和更加彰显民族气派,在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中间段,力求意象表现的最大活力得以施展运用,这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精神的宏观领悟与对大自然审美对象的整体把握,在二者的契合中寻找生机,在险中求胜的焦墨山水画创作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
云洗山野沐新翠 40cm×46cm 焦墨画 2017年 王界山
王界山的艺术实践经验,让我们考虑到诸如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主观与客观、生活与艺术、对景写生与因心造境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去思考从习惯性的审美理性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不断的超越自己,区别于他人,以最为持之以恒,以苦为乐的精神来完成艺术创作的“长征”之路,走向成功的彼岸。
2016年10月25日写于北京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