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家黄欢给我最初也是最深的印象,是她在《往生》、《嘎巴拉》、《密语》、《空相》、《彼岸》、《大自在》等系列作品中的骷髅形象。涉及骷髅的艺术创作,在古代和当代都是一个异数。
从来都是如花美眷、良辰美景被人欢喜追慕,谁愿意承认似水流年呢?所以“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连白头都不愿见得,何况骷髅?传是南宋李嵩所作的《骷髅幻戏图》,千年以来就是一直被流传、揣测和刻意回避的。
其实,皑皑白骨是世间最本质的东西,肉身下的骨骼,既是生之所依,也是生之痕迹,一切生灵的终点都是遗骸,它有它的崇高。从生到死,非但不是劫数,而是循环往复恒常不息的轮回。
在黄欢的身体观里,尽管古人崇尚身心互渗、身心如一的身心之学,而近现代中国的人文却满目都是身心相悖,撕裂甚至是不忠。在反思关于“身体”而不是“肉体”的一些问题上,黄欢认为表达的内容完全可以脱离人物这一具象的本体,直接将骨骼作为符号,象征死亡这一人类最为关注的终极话题。于是,自2014年起,她用一系列或仿古图式或宗教图式的动物骨骼的仪式化表达的作品,带我们去面对,我们大多数时候不愿意面对的,却又时刻不在纠结和心怀恐惧的死亡和世间真相。
骷髅是黄欢在艺术表达中的一个比喻,骷髅本身所代表的生命的终极是她创作的基点。在这个基点之上的系列作品,黄欢所要传达的意图,不是超脱,是告诫自己和我们要不忘初心、回归原本、心存感恩。
它是一种崇高美。
《往生》系列中,黄欢用大尺幅和满构图,将正面佛像的图式,置换成以被猎杀的动物头骨为头首,手持意味着暴力的枪支或象征失去自由的鸟骸的主尊形象,意在表现生灵在被杀戮后获得往生的庄严。这种与现实迥异的反弱为主的画面,揭示心灵的救赎和普世的大爱。
到了《彼岸》系列,黄欢在2至4平尺的画幅中,用拟人的形式让穿着报身佛(显现之佛色身佛之一种,清净众生面前显现的为报身佛,不清净的众生面前显现的是化身佛)装束的鸟骨,表现古人御风、戏水、秉读等场景,以表达一种生死轮回的隐喻性。而将鸟拟人化,又传达众生平等的理念。飘逸、空灵的画面,并不可怖,而是教人放下执着心和贪欲,以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安详。
《空相》系列,黄欢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组色调淡雅的佛像,每尊佛像手持各种除恶降魔的法器,而佛像的背光、头光或法座的既定图式则被黄欢置换为鸟骨图案,象征生死间所有的善恶美丑都是虚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很多朋友会有这样一个观感,黄欢的作品用到了了很多宗教元素和图式,她一定是个佛教信徒。黄欢给我们的回答是:她信奉佛教的哲理,但不迷信任何一种宗教。
从她而言,自幼就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艺术有所探究,在数十年文献阅览和实地游历中,她深深感受到宗教是关于人心的哲学,它的精髓并非迷信,而是一面反观人类自身的镜子,它教人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和生老病死,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如何主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面对无常和走向消亡。宗教就是虔诚的信仰和直抵灵魂的自悟不但能使人内心净化,还能散发出强大而感人的力量,这正是宗教艺术熠熠生辉于历史长河中的奥秘所在。
对黄欢而言,她涉及宗教元素和图式的绘画作品,并不是宗教绘画。宗教绘画,如佛教造像的形象,其身材比例、面貌、姿态、装饰等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历代僧人恪守遵行的《造像量度画本》,便是一种用白描的形式记录佛像人体的比例和造像的尺度的绘本。在信仰范畴里,宗教绘画是不可以任意篡改发挥的。
那我们如何来理解黄欢的那些创作呢?
同骷髅一样,黄欢把宗教视为比喻:“迷信的人去求神拜佛所跪拜的佛像不过是一个精神上的符号,每一尊佛像都代表了开启人类心灵的隐喻者,对于宗教的信奉使人们相信世界有轮回因果,因此学会谨言慎行来约束自己的和通过反思来净化心灵,因为有了信仰,人的现世变得有了着落和意义。因此,我们一旦明白了轮回和涅磐不过是心的造作,就会明白心的本性是空性,相的本性是空相。”黄欢的作品准确地说是期许和佛教一样可以渡化人心的良药。
良药向来是苦口的。苍白的骷髅、庄严的神佛、警示的主题,都有一种生命无法承受之重。黄欢也时常自嘲,这样的创作是不为社会乐见的。可她还是愿意做她的“罂粟花”,用艳丽有毒的姿态警示,帮助人们回到自己的初心。
从庄子叹骷髅,张衡的《骷髅赋》,到曹植的《骷髅说》和苏轼的《骷髅赞》,及至《红楼梦》的“风月宝鉴”。再从佛教壁画《老妪与骷髅魔军》、《众魔怖佛图》、《尸林修行图》到李嵩的《骷髅幻戏图》。
其实,自古就有很多人与黄欢做了同样不讨好不讨巧的事,前赴后继地践行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们都是有真性情、大爱和慈悲的人。
黄欢不欢,她有她的幽邃。她用关于人心、人性、欲望、信仰的创作,表达自己绘画脉络的终点——初心。黄欢又是个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的人,不违背内心,也不违背爱和慈悲,自省自悟自在,她的艺术历程伴随着对自我的修行和对他人的帮助,她所做的就是自立立他。有功德。
2015年4月于花家地
作者:劳炜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