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马骏:理入影迹

2018-04-02 15:30

  经过多年的交往,并对马骏做了一个基本的梳理研究之后,我认为,他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画的当代探索上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他把握住了中国画自觉阶段就提出的几个基本原则和画法原理,并将其融汇消化,用他常说的关键词就是“精气神”,由他近年来常用的一方闲章“冲和”做了凝练的文字归纳;二是他不盲从、不迷信书画同源、书画用笔同法等金科玉律,在不拒绝文人画传统的宽和状态中,回溯早期中国画的八百年历史,一探绘画内部所要求的本体语言奥秘,在一描一涂中灌注充盈的精气神,重新锻造了由于书法介入所造就的笔法系统而被遮蔽和抑制了的原画法系统。

马骏作品 50×39cm

  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看,我以为马骏根本不是时髦的新水墨画家,而是一个自始至终都力图从中国画传统中触发生机的画家,但他又不是那种只知道有文人画而不及其他的画家。特别有趣的是,马骏的作品给人以不离传统面貌的印象之同时,又有一种一时不易说清楚的现代感和当代性。这种感性的获得,一方面当然是直接来自我们的时代眼光对于马骏的包括造型和图式在内的笔墨样式的感受,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深层的原因还在于,马骏的努力恰恰符合了现实的中国文化状况对当代文明要求的艺术化回应。由于当代文明的要求首先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因此他的这种回应一定只属于马骏自己。

马骏作品 50×39cm

  不过,我们仍然能够从马骏的事例中获得几点带有普遍性的启发,那就是:文化传统的复兴需要在当代文明的根本要求下才有真正的可能,对于艺术家而言,它尤其不应该成为一种泛意识形态化的资源对象,因为传统的复兴不过是一种曾是活态的文化的精气神在当代人类生活中的活现,否则它就近于痴人说梦了;对传统的回归与学习还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共识上,那样只会使人或意、或必、或固、或我,艺术传统的生机触发点也就一定是在生命鲜活的个体观照下始能捕捉;具体到当代的中国画,我以为文人画传统的生命力未必尽尽,它对个体生命价值的高扬及其超越时代性的文化境界的标榜,至今仍然闪耀着文明价值的光芒,而就其现实性来看,文人画借助于书法得以完善的一整套画法系统仍然存在继续生发的空间,但它不是当代中国画探索的唯一路径,而且在历史上也不是——至少,从绘画内部讲求语言本体在面对各个时代的观念表达上,在最近八百年以来仍然以民间的形态主要存在于匠作系统当中,这就使得某些当代画坛俊杰如马骏,可以由此追根溯源,重新找回中国画的另一条原本也属正宗的画道。

马骏作品 76×48cm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特别关注当代画坛上真有本事“回溯画体”的画家群并希望能系列化展现他们的时候,首先会想到马骏的理由。基于同样的理由,在他提出是否能针对此次展览而采用宗炳《画山水序》的一句“理入影迹”作为标题时,我不假思索地赞同了。我原本想为他这个展览取题“背面”,其中即包含了钩沉得入影迹的那个“理”这一层意义。这个理,不止是“应目会心”,也不止是“含道暎物、澄怀味像”,或不止是“以神法道、以形媚道”,正所谓“理绝于中古之上者,可意求于千载之下”,文化之理和文明之理更在于“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若落实到画上,当然不离“以形写形,以色貌色”之理,关键要看一位画家能否“类之成巧”,若能,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

马骏作品 48×25cm

  在我看来,马骏是当得起“妙写”的。通过他,我们也看到了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领域中,有一种逐渐回归民本、强调民学的文明之思,是足以“畅神”的。

  2016年季春于玄和堂

  子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美术观察》编辑部主任)

马骏作品 38×48cm

马骏作品 43×50cm

马骏作品 39×50cm

马骏作品 29×37cm

马骏作品 38×48cm

马骏作品 25×48cm

马骏作品 27×59cm

马骏作品 25×78cm

马骏作品 25×78cm

马骏作品 28×78cm

马骏作品 19×15cm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子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