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深度分析丨陈晓峰:798的新黄金时代

798艺术区


  1

  国内最商业的机构——阿里巴巴集团都有学术委员会,同时也架构了企业家培训新的黄埔军校——湖畔大学。我不知道798艺术区的经营方对此有何感想?(让央美再趟着中枪一次,那你“货币化中央美院”真的好吗?以此,反击那些没有认真阅读此前文章的“央美人”,你看不出我的纠结吗?)

  难道艺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核心区,前后都快发育20年,只是知道收取租金一种姿势吗?

  说句糙话,关于艺术文化的国民心智迭代以及变化方式,整个社会真的是没有X数的。

  我真的不敢深刻的说,798完全可以代表“文艺复兴”第一代版本的效率,以及整个社会在重新文化领域塑造方面,完全可以透视的是,社会容纳的内存有限。

  一方面:不仅去年北京黑桥等艺术区被分分钟拆迁,包括南京方山艺术区也正在被无声解体,以及近些年当代艺术交易进入停顿时期,艺术发展迎来10年来最大的变数。

  另一方面:来自四面八方打造文化艺术产业集聚区统一的最强声音,高潮声音持续不断。

  可是在哪里呢?

  它具体是什么样的呢?

  我弱弱的在问,痴痴的在等。

  我只是知道798的核心价值观一定是:

  798不是民俗风情一条街。

  如果最终成为旅游新兴目的地,那么只是文化创意集聚区发展过程中万能的遮羞布一块而已。

  比对近期两条艺术相关信息:

  其一:798继续举办第二届画廊周北京,是继798艺术节,798双年展之后的新定位以及资源整合方式,虽然仍然模仿西方艺术市场发展成熟路径。

  但是,可以说明798在进行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方式,主动寻找流量以及商业效率,这说明798在重新找回价值以及自我价值定位。

  “画廊北京周”的官宣还是充满正能量的,“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汇聚着最多的艺术家,也是一个能够让全球了解中国艺术的关键窗口。画廊周北京希望为艺术家、画廊、非盈利组织等艺术机构,汇聚一个新的平台,将全球的目光吸引而来”。

  忽然,让我感动满满,甚至怀疑798的新黄金时代近在眼前。

  但是,事实又如何?

  现实剧烈变动,让人很恍惚:

  北京的当代艺术商业动能与势能有多大?

  你完全可以从2018画廊周北京这份名单可以窥视几分:北京公社、博而励画廊 、常青画廊 、长征空间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蜂巢当代艺术中心、空白空间 、麦勒画廊、魔金石空间、墨斋、佩斯北京 、偏锋新艺术空间、香格纳画廊、杨画廊、艺·凯旋画廊、艺琅国际、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木木美术馆、泰康空间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其二:媒体报道说,4日下午,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老旧厂房保护利用。这意味着未来的北京将崛起更多像“798”那样的文化创意园区和博物馆。

  印象中,这应该是最正向鼓励“798”发展模式的一次。但早期798核心价值内核是什么,大概早已被分离。

  这个信号背后的意识形态是非常强烈的,

  而798新黄金时代何日再现?

  798前后的定位一直都很模糊。

  798艺术节以及798双年展等活动,更像是798礼节性的运用艺术资源的简单组合模式,而不是在艺术文化创新方面,尤其是运营匹配系统做顶层设计。

  798所代表的文化样式,精华、品质以及底蕴就是这样悄然无声的在流失。

  于是特别戏剧化的一幕出现了:

  我们以为租金很高的798,很能赚钱。

  但是,媒体报道显示:

  北交所信息显示,798公司的营业利润常年陷于亏损状态,2016年营业利润亏损870.41万元,净利润在2016年也步入亏损,亏损额22.23万元。

  798没有进化出艺术消费的关系以及艺术市场的运营手段等不同版本。也不同程度反映了艺术文化商业领域管理的短板。

  于是,2017年9月798艺术区运营方拟出让35%股权。

  我的解读是,把798做成传统旅游区,是没有出路的。

  我一直觉得象征意味层面的798大于实体线下的798。虽然798发展面临整体的发展,并被赋予地标性的地位,但是798的意义却被缩小化了。

798艺术区的老厂房


  2

  没有反思,就没有伤害。

  社会之尴尬:

  艺术领域有798,一路发展过来似乎都是被情势所逼迫。包括处于通州副中心,一直被意识形态敏感的宋庄。它们发展的逻辑都是,自下而上,以及自上而下的混合。但是问题在于:以当代艺术为创新导向的价值观正在被转移或稀释。

  但是有关方面的反思在哪里?

  个体能量充分分泌的地方,才是每个专业领域之希望。尤其在艺术创作领域,保持宽容的创意生态土壤对个体创作人才是首要条件。

  但是,我的感悟是:

  艺术文化与社会纵深度的交配权强势方是政府。

  但是尤其在艺术领域,艺术精微的创新在于个体的工作。

  社会如何平衡艺术领域这种矛盾?目前看不到具体的有效措施。

  笼统到用艺术文化创意产业来驱动或打造一个区域的文化产业的做法,实际上也漠视了个体工作者,个体机构投资体的自由聚合,生长以及生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关联的当下利益。

  目前的收割方式,资源的配置方式,发展路径等等都存在诸多弊端。

  于是艺术文化产业发展,实际上面临着中国特色式的模式问题与困境。

  美协,画院等系统还是政府资源配套在起作用,和艺术创新没有必然的关联。

  但恰恰社会又充斥各种歌颂型的文化形态支配着,需要进一步深入取得精神生活,美好生活之进阶的人民心智。

  需要讨论的问题是:

  艺术领域的开放,关键还在于,体制外艺术的发展状况。

  这个问题你始终回避不了,回避了你就是掩耳盗铃。

  但是体制内艺术的力量强大到有时你会失去分辨力,以及自我控制力。

  比如,面对宋庄当代艺术生态被传统艺术所瓦解的速度和方式,“艺术伦理”课真的是有需要上一上。

  牵动各方利益的宋庄(包括意识形态的利益)已经不是文艺狗血洒满地的地方,而是有些人事做得让你觉得恶心,荒唐,穷尽艺术文化领域一切的尴尬事。

  所以,我深深的理解了朋友圈的留言,“梵高还没有长大,就已经被扼杀”的内含。

  依赖艺术文化内部的自然生长以及艺术生态机制的建设,已成为天方夜谭。

  因此,你很难感受这个社会对于文化艺术创新表述与行为方式的迭代界限在哪里?

  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生态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而社会表述艺术文化的方式和方法还停留在古老的话语系统里。

  近20年发展沉浮史的798,表面看上去是一个新兴文化生成与构建的地方,但是事实是很残酷的。

  细思极恐。

  我的观点是:

  除了画廊北京周(貌似有些争夺话语权的愿望),798之前是没有顶层设计的。它的运营方式还是传统国企的“衍生品”。

  原因有二:

  一是,798从来没有对外发布过艺术创意管理机制,以及艺术市场相应体系建设。甚至没有和近在眼前的中央美术学院(微博)形成艺术商业以及艺术市场方面等战略合作。比如798没有一个像样的艺术市场高峰论坛。798艺术节,798双年展等活动都被模糊了核心的价值,而只是成为了798的配套服务。

  二是,798没有向国内外输出关于798在文化创意园区方面的管理和运营模式等系统。因此,798艺术文化的活动是割裂的,没有艺术创意孵化器的概念,生态连接是没有黏性的,艺术社区也没能进化出中国艺术未来发展的版本出来。

  因此,798的发展与结构变得极为单薄,几乎浓缩了新兴文化在国内发展探索的迷途。

  一句话:798被人为做得太粗糙和模糊了。

  其中忽略了至为重要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对未来的高估值。

  798面临的艺术文化在阶段性发展境遇,约等于折射了中国文化艺术产业园区所有的弊端。

  值得呼吁的是:在新旧艺术文化转化期,有关部门极为不作为,不负责,不主动,从而错失了文化艺术创意发展一个特殊的窗口机会。

2018画廊周北京


  3

  798之尴尬:

  798关于艺术文化所形成的增值和平台效应被遏制到最低端的模式,也造成了个体画廊经营力量势单力薄。从创意经济的角度上看,正式798第一个10年的黄金时代失去的背后原因。不知有多少画廊为管理方的无知无畏买下了昂贵的单。

  遗憾的是,798的第一个10年黄金时代,并没有把这个区域培育成真正活跃的艺术交易中心。尤其在可持续性艺术消费方面并没有形成798的输出方式,甚至有一度面临拆迁的命运,而是艺术家黄锐、公知洪晃们声情并茂的提交意见书才得以保留。

  忽然发现,798经营模式特别像夜总会,画廊类似于各个不同风格,消费水平不同的包厢,画廊老板们是善于逢场作戏和想要具有高度社会资源聚合的包厢业务经理,艺术家的作品是需要最低消费的酒水,画廊销售员是善于做关系眉目可以生情的小姐,画廊的空间呈现方式,灯光以及画册等像极了包厢的软装细节,也代表了这家画廊的品位。而客人永远是画廊的刚需和痛点,否则一旦房租到期,收租方就会像港片的收租婆第一时间凶神恶煞的出现。

  798画廊的魂魄就这样被高涨的房租,二三手的房东,以及滞后的管理方一拍两散。

  早期的798包租客即画廊老板就是在一轮又一轮房租上涨失去了阵地。这种单靠租金的平面化方式,而不是建构艺术文化新经济的增值方式,是创意经济当中艺术文化资源最低效率的初始阶段。

  每个画廊都在讲述不同的经营策略和艺术的差异化故事,但大多数都抵不过798时间和房租的杀猪刀。798第一个黄金时代的结束是以2013-2014年大批画廊的“滑铁卢”为时间节点。

  早期798画廊的深度和魅力,实际上被业内外人士极大忽略了,即保持了新型文化开发的持续性和高度集中的开发力量。爆发出来了中国当代艺术文化一轮文化消费景观。尤其是当代文化消费观念启蒙,很多老板都是从798得到灵感的。

  798给社会带来一个区域特色化的新鲜体验感是绝无仅有的,很多人在798的镜头里卖萌。但是却不知道内部从业人员处于艰难时刻的境地。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798的描述者和媒体报道,则把798的价值转移为艺术旅游的角度重新写下了798的底层价值逻辑密码,而798就此迷失。

  798表面上呈现得比较艺术学术的温软,即便是明眼人也看不到资本市场的刀光剑影,但是现金流是这里的绝对王道。

  除了798的七星集团是国企,其他都是民营和私人资本在流动啊。

  如果798的管理方式是民企,会是什么样的样貌呢?

  我瞬间顿悟:

  一切拥有流量的地方,最终一定会被做成一个彻底的闭合江湖。

  是一个江湖,就一定充满各种利益角逐的道场。

  798写满了中国当代艺术画廊交易史,也暴露出驾驭艺术管理和艺术商业的短板,以798管理方需要出售股权维持经营为例。如果琉璃厂是传统的,不透明的画店运作手段,798则完全可被视为艺术文化新经济模式的构建与迭代之地。

  如果,能够出现798的新黄金时代,那么诸如艺术公关、艺术销售,艺术经纪人,艺术消费,艺术商业,艺术市场,艺术金融,艺术教育,甚至798产业模式等等,都是798可以推动并构建的艺术话语高地。

  2017年堪称艺术界最戏剧性的一幕是,多年以后,艺术家黄锐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工作室拆迁问题的表达通道,依然是借助798尤伦斯艺术中心完成,而当事人之一也是前来非艺术外交的法国现任总统。

798艺术区


  4

  画廊之尴尬:

  好像是默认系统一样,

  一家相对有品质的798画廊需要承担这样一个自我定位:

  一是学术化定位。

  三是市场化开发。

  四是国际化维度。

  五是讲好中国艺术家的故事,乃至新兴文化的时代价值坐标。

  六是公共教育的培育。

  七是开发社会化连接。

  等等,一切都是义务行为啊!

  与798画廊台前的光彩不一样的是,背后是连一个税点都无法免除,甚至一个营业执照都办不下来。

  所以,我常常和朋友们说798开画廊的老板都是天使降落凡间。不知道诸位,是否记得,其中有一位身材特别的好,还是名模出身。

  那时候的798画廊星空真的是璀璨无比,但好景不能长。转眼间台湾系画廊,韩流系画廊等都成了昨夜黄花,甚至那时候画廊小姐评选活动也充满了798独有的明媚和柔情。

  比如,诸位可以比照一下五彩缤纷时期798这份台湾地区来的画廊,八大画廊 、帝门艺术中心 、索卡艺术中心 、旻谷画廊 、协民国际艺术、新时代画廊 、亚洲艺术中心 、大未来画廊等,敢问现在还有哪家留在798?

  时间的镜头可以推的更局部一些:2012年12月21日号称世界最大画廊的阿拉里奥以“最后的晚餐”作为结尾派对,也标志了韩系画廊对中国艺术市场的失望。

  对798画廊史记忆深刻的话,韩系画廊昌阿特画廊,阿特塞帝画廊都在2011年关闭了798空间。

  其中阿特塞帝北京经营的“以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为原创开发的艺术衍生品——ARTOPAL品牌,”现在看来对艺术消费概念塑造在中国艺术表现堪称“先烈”行为。

  那时候有一段时间,798是北京很性感的部位,成为了线下约炮的好地方。很多妹子在艺术熏陶下是没有抵抗力的,其中尤以法国总统萨科齐为鼎盛标志时期。

  798地理上还是那个大山子的798,可区别就在眼前:798当年可以让人艺术情感上产生高潮的,现在发酵的只是一个商业旅游目的地。

  很多年来和798画廊老板聊天都有一个共同的信息在流动,炫酷的798,却是画廊经营者几近维持不了的伤疤。

  798的画廊经营发展史来看,最直观的表现是没有进化出现代商业画廊的经营模式,因此798的画廊淘汰率非常好,而没有跨界背景的画廊,只是用来自持资金能够维持经营的少之又少。

  艺术品可以陶冶情操,但是不能给自己加持护身,在现金流压力面前,798很多画廊就失沦陷和退意很决。比如,世纪翰墨画廊,就是一例。

  798没有成为艺术文化的孵化器,更没有成为美院学生毕业之后的创客天堂。

  历史选择了798成为新型文化的中转站,但是798没有落地生根生长出新型艺术文化的价值开拓体系。

  早些时候798画廊有洗钱之嫌弃之说,我关心的倒不是这个问题,更愿意用“画廊肉身说”来形容,就像明星女演员不仅需要裸替,出道之前更需要干爹护驾。也好比如,一个夜店小姐好得都有自己的社会大哥来保护自己吧。“画廊的肉身”则不仅需要社会大哥来保护,更需要大哥组织各种隐性资源负责买买买。

  在国内经营的画廊大多是肉身是有所寄托的,比如易主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从尤伦斯夫妇换手给了上海的资本,因此在品牌方面的延伸与开拓应该是可以相对持续的。泰康画廊的肉身则寄托在泰康保险这艘异业航母上,唐昕在艺术圈积累的个人魅力最终也没有转化为艺术“网红”,也证明了这个行业的有限资源。长征空间算是占据798比较长的艺术机构,也完全依赖卢杰个人在国外基金方面的长袖善舞。

  798如果没有持续写下时代艺术文化转型的底层架构,以及艺术文化社会化的逻辑价值,所有合法经营的画廊命运,终将还是在底层里沉浮。

  798之所以带有转型时代的地标性意义,在我看来至少有两方面的价值承载:

  一方面作为北京新型的艺术文化空间的专属价值,比后海,三里屯的酒吧文化相比,798的当代艺术属性更具有新鲜文化类型的生命力,其对标的是从传统文化包围冲出来对先锋艺术包容的特别意义,成为“天然”的国民艺术文化教育“补课”人文区域。

  另一方面是新型的艺术文化观念和视觉创意文化可以形成一个独有的交易板块,甚至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艺术体验与消费区域,并产生社会消费品类,甚至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化旅游体验效应。

  798甚至都没有预见到艺术消费成为产业链价值构建,最典型的案例是,刚刚上线的京东艺术,并没有把798作为一个线下线上结合形成场景消费实体空间,而只是选择了今日美术馆,雅昌艺术网等单体的艺术品牌公司合作。

  兴,画廊苦,亡,画廊苦。

  唯愿,798别落入这种发展套路。

  现实的问题是:

  798结构、资源以及经营系统会改变吗?

  798的新黄金时代会来吗?

来源:新浪收藏当代艺术 作者:文/陈晓峰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