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5-30 11:33
2018年5月26日,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在水城威尼斯开幕。作为本次双年展平行展的重点会场,位于威尼斯建筑大学卡特隆宫的中国城市馆,5月26日北京时间下午16点30分,迎来了一场名为“穿越中国-构建共同体”的展览。
据悉,此次活动由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办、苏州市政府联合主办,由苏州姑苏区政府及北京科意文创联合承办, 另有威尼斯政府、米兰三年会、国际慢食协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等多方机构参与。展览的重头戏是分析、探讨近两年来在中国不同地区涌现出来的区域转型案例,为未来中国城市与乡村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借镜。
位于威尼斯建筑大学卡特隆宫的中国城市馆展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图
“穿越中国”作为展览母题,已经在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多此出现了。2014年,中国城市馆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穿越中国-从北京出发”展览开幕,北京作为中国城市馆的特邀主宾城市,带来了一系列与北京古城保护及科学开发的相关案例,而在此次展览中登场的“大栅栏更新计划”,更于次年被美国大都会杂志收录为全球最有潜力的18个街区。2016年,“穿越中国-中国理想家”展览开幕,成都作为主宾城市带来了两个项目,House Vision与“成都·厨房计划”,试图对城市精神和建筑如何表现生活方式这一课题做出解答,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说回2018年的展览,关注点依然聚集在文创城市与文创社区之间。围绕着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总策展主题“自由空间”,中国城市馆提出了“构建共同体”这一年度主题,同时公开了20余个中国社区改造的实践样本——它们将从文教、消费、居住、休闲、工作、移动6个不同角度出发,探讨“公共的潜能”,对城市及乡村建设中的社会、文化和产业生态机制如何构建的命题,提供新颖的论述和实践方向。
“构建共同体”研讨座谈现场
本次展览汇集的部分案例如下:
慢村共建计划
由国际慢食协会发起的“慢村共建计划”是今年中国城市馆入选案例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该计划以探索构建城市与乡村共同体,探讨人与自然的共融过程为出发点展开,目前已在中国内蒙古、四川、广东多地选择了上百个村庄,在物产、环境、文创产业运营几个方面进行合作。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的安仁村,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的茶园自然村,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斯坦法诺·博埃里和CHIASMUS Partners建筑事务所应邀打造的两个“慢村”试点,它们均在此次展览的慢村共建板块中亮相。
苏州平江路改造
苏州作为今年中国城市馆的主宾城市,选择以“四个院落的变迁”为题,讲述平江路老街改造的人情故事。苏州版块的策展人吴文一在介绍时称,眼下多数中国城市都有“千城一面”的问题存在,人们对于地方性的感知变得越来越表浅。在梳理这个项目时,他希望借由一些充满城市味道的琐事与日常生活细节,反映旧城改造的多样性和可能性。这样作或许比单纯陈列一个专业的建筑规划项目要好得多。
在这个板块中,参观者将会看到四个院落的变迁以及四家人的生活状态。比如,具有200年以上的历史老宅变身酒店,过去老的吴江丝绸厂变成安得吴江绫罗间,成为了一个生活空间……现代商业的鼎沸喧哗和清静古朴的生活气息同时体系在这条拥有八百年历史的傍河小路上,却并不会让人心生矛盾错愕之感。
平江路即景 东方IC 资料图
碧山工销社
知名策展人左靖近年以安徽碧山、贵州茅贡、云南景迈山等地乡村为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打捞民间工艺、古建筑,复兴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的乡村实践活动。在此次展览中,左靖团队分享了他们与上海汉室设计合作创办的碧山工销社个案。碧山工销社原为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建于1964年的供销社,经过为期两年的设计改造后,转型为一座集销售、工坊、出版、展览、讲座、驻村、研学等多功能的乡村文化空间。碧山工销社已于2017年3月正式对外开放。
碧山工销社内院 资料图
地瓜社区
由北京市民防局发起、设计师周子书参于的“地瓜社区”,是北京近年代表性的社区改造项目。该项目在此次展览的工作板块中亮相。2016年3月,位于北京亚运村街道安苑北里19号楼地下的首个“地瓜社区”建成;同年年底,该计划扩散至亚运村周边的十个社区;到了2018年1月,面积达1500平米、可服务近万居民的“地瓜社区”,在朝阳区八里庄街道亮相。
“地瓜社区”的出发点是传播共享理念,对社区空间进行再设计,以促进共融、互动的方式,重新链接邻里关系。项目针对眼下常作为群租房使用的老旧防空地下室展开在设计,将其变为社区居民的共享空间,通过举办各种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社区家庭来交流体验,打破邻里关系的淡漠壁垒。有意思的是,在“地瓜社区”里我们可以找到包括公共图书馆、健身房、电影放映室、老年大学、亲子活动室在内等不同的空间属性,在这里,每个居民既可以是生产者,也可以是消费者,地下室可以出租,居民可以卖杂货、开餐厅,或者用技能交换的方式获取其他生活服务,最终集结为一个互信、协作、交流、和谐的社群。
北京安苑北里“地瓜社区” 东方IC 资料图
深圳水围城中村改造
自2009年起,深圳启动了一系列城中村再造项目,2016年福田区水围新村改造项目当属其中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该项目由福田区住建局发起,由DOFFICE建筑事务所负责整体规划,将水围新村共29栋居民统建楼以及附近的8000平方米街区,升级改造为504套优质的青年人才公寓,一个包含商业街、音乐餐吧、创客社区以及国际生活体验区在内的国际社区。作为城中村再造试点,水围国际街区的成功,也为福田区接下来14个城中村的改造项目提供了提供践行方向。
上坪古村再生计划
由建筑设计师何崴主持的上坪古村再生计划,告诉我们乡村改造不应只限于空间的改变,更应该涉及经营和产业。上坪古村,地处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村中有多处文保单位,如杨家祠堂、社祖庙、赵公庙等,而在这些古建筑周边散落着一系列残破、闲置的建筑及场地:在火灾中残留下来的大夫第门口,村里的水塘、古井、笋榨,废弃的农业生产用房如猪圈、杂物棚等等……如何对上述空间进行再利用,如何让新旧建筑共存,再加入业态,以弥补乡村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足的缺陷,这些都是何崴团队在这个项目中试图解答的课题。
上坪古村的改造分为几个阶段进行,从村口的古迹、景观元素开始,逐步向村落深处的民居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封闭的毛石廊亭被全新、通透的木质廊亭所取代,杂物棚变成了时髦的水吧,烤烟房变成了一处展示农业遗存传统工艺的新型艺术空间。杨家学堂外的几处废弃农业生产用房,以及大夫第的旧宅改造,是最后完工的,前者成了书吧和文创商铺,后者成了酒吧、会议室、茶室所在地。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团队并不刻意追求复古的形式,也不使用过分现代、城市化的设计语言加以回应,使新增建筑兼具古与新的双重个性。
上坪古村新貌 资料图
烟台芝罘学馆及所城里社区图书馆
芝罘学馆和所城里社区图书馆隶属于2016年在烟台启动的“广仁计划”的一部分,该项目的核心诉求是针对芝罘区滨海一带的西式建筑群进行改造,将40余历史追溯至清朝的老建筑移植到公共规划体系中,把这些原先封闭的建筑变成普通市民能共享的文化、休闲空间。芝罘学馆是“广仁计划”的旗舰项目之一,位于广仁路中段,对其进行改造的建筑师是因秦皇岛“孤独图书馆”而被公众熟知的知名建筑设计师董功。就空间的功能及定位而言,芝罘学馆类似于学校、研究所、书店的合体,另外,它有一个“放射性机构”的身份,与烟台市的大、中、小学及社区图书馆进行联动,简言之,就是芝罘学馆将会不断向其卫星机构输送学者、艺术家资源,输出系列化的演讲、论坛等公共教育服务。目前,芝罘学馆旗下的第一间社区图书馆已在烟台市老街区所城里的一处四合院内落户。这座公益性的社区图书馆的前身为拥有300年历史的张家祠堂,改建后变身为区域历史研究及知识分享的站点。
所城里社区图书馆 有方 图
来源:凤凰网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