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考古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河西走廊铜冶炼规模空前

2018-07-30 16:50

  经过8年的发掘,甘肃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考古工作有了重要收获。考古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河西走廊一带铜冶炼活动规模空前,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冶金区域。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布了河西走廊早期冶金遗址考古发掘信息。信息显示,河西走廊的冶金活动在距今约4100-4000年的马厂文化晚期就已存在,至距今4000-3700年左右的西城驿文化时期,冶炼活动规模空前。西城驿文化和齐家文化在冶金遗址多有共存,形成“西城驿—齐家冶金共同体。”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国科博士说,这一共同体在冶金格局、冶金规模、技术特征、器物形态等方面呈现出自身的特色。

  从2010年起,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等联合对张掖西城驿遗址进行了8年的发掘。陈国科介绍,调查最后确定张掖西城驿,民乐东灰山、西灰山,玉门砂锅梁、古董滩,金塔火石梁、缸缸洼、白山堂铜矿等多处遗址与早期铜冶金活动相关。

  西城驿遗址的发掘发现,铜冶金是西城驿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业,也是河西走廊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考古发现,西城驿遗址铜冶炼所用矿石主要来自河西走廊的北山地区。矿料分为两种,一种为仅含铜的氧化矿石,有些残留一定的硫化矿物;一种为含砷、铅、锑等合金元素的矿石。陈国科说,当时使用了“氧化矿—铜”的冶炼工艺,以冶炼红铜为主,存在先冶炼纯铜,在冶炼流程后段添加含砷、锡等合金元素的矿石炼制青铜合金的技术。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介绍,在河西走廊地区早期冶金发展中,马家窑—马厂—西城驿—四坝人群是冶金技术的主要掌握者,齐家文化正是通过与这支人群的交流,获取并广泛传播了冶金产品或冶金技术,从而对中国其他区域早期冶金技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连振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