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8-02 09:33
每个城市由多重元素构成:天气、环境、气味、建筑、人群,以及声音······。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城市独有的色彩。
秦思源与观众分享自己的声音博物馆项目
2018年7月7日,在北京新地标——王府中环蛇形美术馆北京展亭举办的一场名为“创意、文化、城市——城市空间的质量”为主题的活动上,艺术家与评论家秦思源向大家分享了他有关“声音博物馆”的项目。作为一个特殊的观察城市的维度,向大家打开了观看“城市文化发声”的不同侧面。
秦思源曾经听一位北京人给他讲过一个故事:关于蝴蝶在冬天的蒸汽里飞舞的奇观,让他着迷不已,为此,他还亲自做了一个实验,结果却失败了。然而,对这位出生于英国,却说着一口流利北京腔的“老外”而言,北京的这些文化奇观正是他对这个城市充满兴趣的地方。
秦思源在录鸽哨声
老北京还有另外一个奇观,在飞鸽子的时候会在它尾巴上绑一个哨儿,上面有低音、中音、高音,鸽子飞起来形成一个和弦响彻天空。对老外而言,这件事情跟冬天蝴蝶飞舞一样神奇,只是前者的真实已不可考证,但后者却是真实的,也是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的一个现象。只是在大约五年前还能亲身体会,到今天已经基本上听不到了。
早在十几年前,秦思源就做过一个“都市发声”的项目。邀请全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来北京体验,跟据体验做一个声音的作品。虽然这些音乐家在全世界各地都体验过声音的环境,但都认为在北京的声音环境是全世界最有意思的,最丰富的。
北京声音博物馆史家胡同院内
2013年,史家胡同请秦思源做顾问,想做一个关于老北京胡同题材的项目。于是他想到了用声音来做一个关于北京历史的博物馆项目。其核心是用声音来记录北京的历史,并基于此研究人、声音与感情的关系。
他将项目命名为:“声音博物馆”,在他看来,老北京文化中,最大的特征是对声音的迷恋。比如鸽子哨儿的声音,胡同里叫卖的声音,打枣儿落到瓷盆里的声音,理发店用推子推头的声音,公交车售票员卖票的声音,出租车打表“乘客您好,欢迎您乘坐北京出租车···”的声音等等。
秦思源说:“每次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我们的回忆就被自然而然地唤起。像一个时间隧道,回到过去的某个场景里。这不是客观的历史,而是一个纯主观的历史,是属于每个人特殊的感受。”
当秦思源有了这个项目的想法之后,他发现,一方面,曾经熟悉的老北京的许多声音已经消失了;另一方面靠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完成庞大的“声音博物馆”的收集工作。由于许多的困哪,在“史家胡同”项目结束之后,“声音博物馆”也停滞了三年的时间,没有再持续下去。
秦思源在收集声音
去年,一个短片拍摄了关于秦思源做“声音收集”的工作,那个片子被放在视频网站上,有3900万人观看。后来,他又与一位年轻的人气偶像王嘉尔一起参加了一个综艺的节目,他们一起拿老北京的元素写歌,那个点击率达到了一亿。
通过这两个视频,他做“声音博物馆”的项目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个项目真正滚动起来。并从今年开始恢复,以社会互动的方式持续下去。
以前别人要给他做采访,做宣传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但是这两次的经历使他意识到一个强大的媒体宣传可以给他做“声音博物馆”的收集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便利。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自我经营,建立了一个自媒体平台,从自己的角度去介绍他的每一个声音项目,每一个声音又转化成一个话题,在社交媒体上跟其他人互动。与此同时,大家也会跟他分享一些声音,并且帮助他完成一个庞大的有关城市“声音博物馆”的建构。
秦思源在收集声音
秦思源谈到:“有些当下的声音,如果我自己去录,可能变成一种猎奇。但这个项目是希望有人能跟我分享自己熟悉的各种声音,这样既真实又自然。这种社会互动的方式更有意义:仅仅用声音做一个记录当然很重要,但它只是一个收集、录制的过程,我希望可以在更大的社会层面引发一些反响。变成不只是我来录,而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里面来。不是我去观察社会,而是社会主动参与进来。”
秦思源在收集声音
在秦思源看来:“城市空间不仅仅是建筑等可视的内容,也包含着其他多元丰富的内容。建筑是一个实体,是核心元素之一,但在这个里面的东西太多了。尤其是人性化的东西,声音就是其中之一,从中可以发掘出我们的感情。用声音来记录时间,在时间里流淌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组成了人类的共同记忆。”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罗书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