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陈琴:和贾方舟一起行走法国美术馆

  八月的玖层美术馆,迎来了著名美术评论家贾方舟和艺术家陈琴。

  陈琴刚刚结束法国、意大利艺术之旅。每日在一个又一个美术馆进出流连,仰望一座又一座艺术高峰,陈琴内心充盈,日日欢喜。尤其是,有批评家兼策展人贾方舟同行,美术馆变成了艺术课堂,在贾老师的点拨与引领之下,艺术的九曲迷宫一次次峰回路转,前人创作的奇葩异卉一遍遍柳暗花明。

  玖层树影浮动的图书馆里,陈琴和贾方舟分享他们的法国艺术之旅。

  贾方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美术理论研究,是中国第一代当代艺术批评家,也是艺术评论界的泰斗。2014年,他做了《爱与寂静——陈琴水墨瓷韵艺术展》的策展人。在玖层谈起法国之行的所见所得,谈起当今各种艺术现象,贾老师率直中见儒雅,锐利中现宽厚。

  从巴黎奥赛美术馆、东京宫美术馆、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大小皇宫及蓬皮杜艺术中心到一座座古老的教堂,陈琴进入了一部欧洲艺术史,梵高、马奈、高更、雷诺阿……大师的真迹呈现眼前,陈琴心醉神迷。而循着贾方舟老师的条分缕析,原本气场强大的艺术品,变得脉络清明,随着视角转换,局部聚焦,感染力被一再放大或延展,也窥见作品全新的涵义。

  在美术馆包藏丰厚的艺术森林里除了宏篇巨制,往往有一些微小但奇特的新发现,比如一组年代不明技法精湛的小型作品,算是美术馆对屏心静气观众的奖励。甚至美术馆虔诚的观摩者也成为艺术活动的一部分,为艺术空间留下别样的注解,从而进入贾方舟的镜头。

  有一天,他们走入法国巴黎市立现代艺术博物馆,无意中赶上了里面正在举办的赵无极个展。

  在巴黎,上一次赵无极大型个展要追溯至2003年国立网球场美术馆。时隔15年,巴黎市现代艺术博物馆携手法国赵无极基金会,再次为艺术爱好者呈上《赵无极:无言的空间》大型作品展。这次展览以赵无极在上世纪50年代至2006年创作的大型绘画作品为主,其中部分巨幅水墨从未展出过。

  此前在国内,贾方舟老师刚刚为陈琴解读过赵无极的作品。从微缩到画册里的大师复印件到满坑满谷地铺陈在眼前的原作,陈琴被震撼了。

  巴黎是赵无极的福地,他是在这里起飞,进入世界艺坛。1949年,赵无极获得他在法国的第一个绘画奖项并举办了个展。1957年,赵无极首次参加“五月沙龙”,之后连年参加,直至1978年。

  赵无极特别受到抽象艺术家保罗·克利绘画中那简化象形的符号启发,贾方舟说,西方人认为赵无极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冥想精神”,而中国人往往觉得他画得太抽象。他的作品其实是打散了的中国山水画,“树不是树,山不是山,石头不是石头,水不是水。他是把山水解构以后形成自己的画面结构,线条灵感是来自甲骨文。”中国人的气质情调,加上西方人的现代手法,让赵无极成为最早被西方承认的中国艺术家之一。

  陈琴在巨大的画作前真的看到了那些被打散的中国山水:“这里一点树枝,那里一点树枝,苍苍茫茫中,有山的影子,又像云的影子,或者根本就是一些水波纹。贾老师拍下许多局部,每一个局部都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

  贾方舟说,绝大多数抽象画都是散的,平铺的,无中心的。但赵无极的画不同,无论多大的画面,总有一个视觉焦点,画得非常实。“所有的对抗交错矛盾冲突都集中在那个点上,吸引我们的眼球,而其它地方画得就很放松。”

  在另一幅抽象的水汽淋漓的大片湛蓝中,陈琴看到了那个焦点:一叶扁舟。从中国古画驶入西方油彩的抽象中,如飘然而至的东方魂魄,毫不违和。

  这种和导师一起看画的经历是如此特别,陈琴像是被点醒的梦中人,色声香味触,全面打开,感受在加倍,入宝山不空返,对作品的体会,对画家的理解,直抵深处。

  陈琴山歌嘹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宁打鼓歌的传承人,她会唱京剧越剧黄梅戏,同时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师从国画家崔如琢先生。她写书作画烧瓷,将山音水韵一波波荡向更广阔的世界……贾方舟老师评价她,“才能多样,面貌多样”。

  艺术是陈琴人生中最美好的生命体验的出口,她喜欢描摹故乡,“那里有大湖,湖上有千座岛屿,岛上郁郁葱葱,湖水碧波荡漾,正是山歌里唱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水阔山青,花飞花落,静谧而空濛的山水画,丝丝缕缕地绵延在她的作品中,陈琴想表达安静的力量。

  2018年4月,陈琴在北京举办了《东方瓷语——陈琴高温颜色釉瓷画展》。

  高温颜色釉瓷板画在1300℃以上烧制,因为烧出来的颜色会跟绘制时不一样,作画时只能根据想象烧制后的意境和色彩,在心中构思并创作。艺术与窑变的交织,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个过程有点冒险,“就像我们未知的人生,时时充满变数。”陈琴一度陶醉其中。但此番欧洲之行,她考察了意大利的烧瓷工艺,找到了“控制”的秘诀,希望从此可以让创作变得更笃定。

  明年,陈琴要在巴黎做个展,意大利将成为她陶瓷作品的创作之地。

  赵无极曾说,塞尚让我认识了中国。贾老师说,那是因为异质文化帮我们更深地了解自身。而法国艺术之旅,也让陈琴反观自己,“提纯和升华”。“无论怎样的文化,不变的是内在最真最美的东西,不需要任何粉饰,人活着就是认识那个东西。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和高度,我看到了以前没有看到过的自己,我要更加安下心来往自己内心去找,走得越深入才能走得越远。”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