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8-09-21 09:47
《劳工们收获巴斯浴石》,小本杰明·巴克(英国),约1800年。
“穿越大洋的艺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藏19-20世纪风景画展”20日晚在清华大学开幕。本次展览是印第安纳大学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之间的首次合作,代表着两馆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展览展出了50幅19世纪时期前往欧洲的大量美国艺术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分为四个部分呈现:风景画与国家认同;游客,留学生与侨民;美国画家与法国印象主义;尾声:现代派风景画。作品时间跨度从19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左右,显示了美国受英国、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风景画的影响,结合对北美新大陆地貌的特殊性的感受,发展了一种既具有宏伟叙事风格,又不乏亲切自然具有地域风情的风景画。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表示,19世纪早期,风景画作为具有创新风格的载体,发展成为西方绘画的重要艺术流派。仔细观摩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来自美国和欧洲的画家如何在其风景画作品中创造民族认同感,还可以感受到描绘自然的理念如何轻易地在国家之间流动,正如今天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因跨国界交流而蓬勃发展。
《温莎堡园地中的樵夫》,本杰明·韦斯特(美国),1795年。
受埃斯凯纳齐艺术博物馆丰富的19世纪美国风景画藏品的启发,双方共同策划了本次展览,旨在探讨美国人和欧洲人在政治、社会和文化发酵时期关于思想和艺术实践的交流。展览展出了19世纪时期前往欧洲的大量美国艺术家所创作的优秀作品,以展示“国际交流”在拓宽艺术和文化视野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穿越大洋的艺术风景画展”,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和社会公众能够对“国际交流对艺术的影响”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
展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展出,将持续至明年3月17日。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