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雅昌快讯】石磊最新个展回顾三年创作历程 “出走的寓言”演绎向外的突围

2018-12-09 23:23

“出走的寓言”石磊个展

“出走的寓言”石磊个展

8

Hi艺术中心

已结束 2.6万+

(雅昌艺术网讯)12月8日,“石磊个展——出走的寓言”于hi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以作品创作时间为布展脉络,展现了石磊2015年10月至2018年11月之间创作的绘画作品。

v0RtYhz5uNYaq1FPWt3fr18zCs259iiO8hkrIBON.jpg

开幕式嘉宾合影

自2011年的首个个展“即使满天星光不为我亮”起,石磊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在近八个年头中,其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学院派古典主义时期、对学院派古典美的反思时期与寓言时期。

此次个展“出走的寓言”以时间为线索,呈现了石磊2015年距今的创作,三年来,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作,石磊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出走”。2017年初,石磊从重庆搬到北京,生活空间由比较封闭和局促的环境来到了更为开放和多元的现场,这是一次“出走”;从抒情和文学性的艺术方法转向更加强调观念暗示性的表达,这是一次“出走”。在技术语言上不断的试图冲破以往学院派古典主义的模式,这是一次“出走”。这些“出走”,在石磊不断的绘画实践中凝结成一个个富有寓言感的画面,他称之为“出走的寓言”。

alDBrDRy10MsmPdNdjU0XNMxYmo19mHHcTbNsiID.jpg

ZDJQW1aNUZtuKnbSb6BrL3B2QmapI3dMWUhI8IDE.jpg

展览现场

学院派古典主义时期——诗性的表达

石磊是在学院派古典主义体系下成长起来的,古典主义这个古老而永恒的华丽梦境使石磊沉醉多年。在此梦境的影响下,石磊描绘的形象、叙事氛围或场景,或多或少的带有诗性或某种象征意味。在创作过程中,感性与理性的切磋、博弈;对叙述的揣摩,亦基本围绕画面营造出的文学性氛围与绘画语言、图像之间的对应性和准确性展开的。如《秋日广场》、《潜行》、《待旦》和更早的“摩天轮”系列等等。

石磊认为:“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很有趣,它伴随着一种内容极其丰富的焦虑,这种焦虑很像蚕“作茧自缚”和“化茧成蝶”之间的某种状态。一根蚕丝在一幅具象绘画中几乎很难用‘线’以外的方式来表现。而‘线’是绘画语言中的最基础的单位之一。于是,画里的一条线就是一根丝,这条线不再彰显它通常地表现一个形状或形体的边界这个功能。它就是一条抽象的线,同时也是一根具体的蚕丝。那么,以蚕丝为元素,有望在画面中打破抽象和具象的边界,进而可能从比较巧妙的路径组织叙事以触及绘画性内部。”基于这些思考,石磊创作了《潜行》和《秋日广场》两幅以蚕吐丝为主题的作品。

然而,“蚕丝”终究还是受限于叙事和描绘惯性,没有完全转化为抽象语言。尤其在《秋日广场》和《待旦》中,为了一种完成性,石磊几乎在通篇地使用线的方式。最后效果类似“丢勒式”的铜版画语言。

于是,在《雨过天晴》、《另一个结局》和《决堤的幻想》等作品中,石磊把“蚕丝”换成了“雨滴”。通过有机地思考画面叙事来沟通抽象与具象进而触及绘画性本质的目的才逐渐得以实现。

G5gZzgu8b607FQGDFICrtPvoBmOJ6XDYbgqNOO0D.jpg

wyui0qGHttta5D0Sk232JqrtH3CninLbxGJBLa82.jpg

展览现场

对学院派古典主义的反思——向外突围

在随后的艺术创作中,石磊一直在向学院派古典主义的外围突破,方式为以“问题意识”为轴心带动形式的更生。这种反思源自于法国心理学家雅克·拉康的思想。

2016年,石磊接触到了拉康的思想。拉康认为,人类的文化及其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寻找“喻体”来对应自身、表达自身的过程,而“喻体”的不断更换和翻新,有如撕去木乃伊的裹尸布一般——撕掉一层,发现里面还有一层,当最后的裹尸布被撕开,里面竟然什么都没有。这可能就是人类文化的真相。对这套思想的兴趣以及感性认识激发了石磊的绘画能量及相关的思考:“一幅画本身是不是一个“喻体”呢?我一直以来迷恋的学院派古典主义的绘画方式是否只是一个“喻体”?如果是,那么撕去这层精致的皮肤,里面会是什么呢?”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他试着把自己2017年初的作品《天使和六个英雄汉》进行一番“自毁”,通过改变原画中的元素设置,叙事氛围以及时空意识等等方法来实现一种思辨性表达。石磊把画中图像设计成一尊木雕,用火烧毁它,再用绘画组织这一切,于是有了《燃烧的喻体》。之后的《雨过天晴》《未来》《暮归》等作品亦是基于类似的动机来创作的。

这时,问题又来了。以上说的这种冲破学院派古典主义的努力,基本是通过改变叙事和图像的办法来实现的。如何能让这种方式干净纯粹而不只是落入一种泛泛的技术手法?如何发挥其在描绘上的优势来安排画面语言用以观念表达?只有解决这个问题,绘画的观念性才真正是围绕绘画性这个母体的思辨性实践,而不只是简单的绘画式修辞观念图解的硬套。《丛林日和》和《决堤的幻想》等作品就是基于这些思考创作的,不论是《丛林日和》中降维手法的时空切割;还是《决堤的幻想》中拉开的窗帘下那亦真亦幻的窗外世界,都好像一个启示、一个寓言,似乎正揭示一层不断显现却尚未明晰的另一层现实。

maz8t9N2cgqdgmUYLNzvorM63IcEJlsnSltU8p47.jpg

潜行 布面丙烯 180cm*120cm 2016

iXQsRQV2Sfkj5H8tjVi7Dnjy57rTRdvF9L3XbDay.jpg

待旦 布面丙烯 140cm*180cm 2016-2017 

寓言系列——作为一种“醒着的”表达

关于绘画,石磊曾如此说道:“对于一个当代绘画作者而言,绘画的表达应该也必须整合对现实的觉知。而一种被个体经验,个体知觉过滤后的“现实”才可能是具体的、有力量的。这要求作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去和外部世界不断博弈才能够获得。只有这样,绘画才可能是一种活着的,或者说是醒着的表达。”

寓言时期的石磊便一直在整合对现实的觉知。

gn2l6FeVJiNxRpYwCAeytyAX6ELPllZMbcb1LUpI.jpg

燃烧的喻体 布面丙烯 140cm*160cm 2017-2018

在设计了具有思辨性的图像和叙事之后,一个焦虑随之渐渐来袭:“准确性”被架空了。石磊必须重新整理和认识,在绘画表达中所谓“准确性”到底指什么。

从《燃烧的喻体》开始,石磊愈发觉得自己的绘画创作走向了一个之前几乎不曾进入的新空间。以往的某些创作经验和标准在失灵,最显著的表现就是,《燃烧的喻体》不再是诗意的或文学化的情感表达这么单一了。它似乎是在发问;在彰显一种“认知状态”;或在探究一种看世界的角度等等。表达的“准确性”其实并没有被架空,而是创作本身进入了一个更为复杂和宽广的结构中,准确性所衡量的系统变复杂了而已。

0Esdq42cRTUxEfKZ2mCdtTK0sjoOO6LGpHwUOPVT.jpg

丛林日和 布面丙烯 150cm*200cm 2018

在这种更为复杂与宽广的结构中,石磊必须更具体地思考和调整自己到底要做怎样的画家:是做一个画出美丽的画面供人欣赏,给人带去美的享受的画家呢?还是做一个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所思所想所感从而启迪人干预人的画家呢?抑或做一个用绘画的方式处理和满足自己的精神诉求和心理诉求而不管别人的画家呢?又抑或做兼具以上几者的画家?再抑或还有别的可能性?总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接续着那个儿时梦想,它一定程度上构成石磊活着的意义。

《寓言》组画即用绘画的方式表达了对这些问题的的思考。在作品中,石磊设计了四个分属不同时间点的同一场景,画面既有连续性又彼此独立。从《批判》中略显调侃的叙事开场,经过《显灵》和《坚贞》中带有严肃性的画面来发展和过渡,最后以《遗忘》中带有些许浪漫的虚无作为结局。

tWtoAIzHh1GYzYNMTEMnNTaLfDExLHq5IBXghe9a.jpg

寓言组画之一批判 之二显灵 之三坚贞 之四遗忘 布面丙烯 50cm*50cm*4 2018

一路走来,石磊走出了学院派古典主义的舒适区,更冷静从容的思考着绘画的更多可能性。这些作品如同一个个“出走”成功的证据,鼓励石磊继续出走,走向哪里呢?石磊认为:“雅克·拉康的‘喻体’思想尽管刺激了他的绘画感性和绘画能量,但作为一种“虚无”的理论,它和古典主义的‘永恒’同样可疑。”但石磊并未迷失,他用清晰的线索为观者呈现了他的思考,相信他亦会沿着这种思考不断前进,不断前进。

UuAdc97ganz5XzJpTTlneko9Han1HF3Eq6jZAtvp.png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1月3日。

作者:李家丽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