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中国画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家,陕西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画大写意花鸟画和书法、山水画之路该如何走?
刘 星
1993年,我以比较理想的成绩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师从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赵步唐先生从事山水画创作与理论研究,以此为起点,我的艺术之路多了山水画这个方向,因为说真的,此前我还真的没怎么画过山水画呢!
说实在的,我们上研究生那阵子,有关传统经典山水画的出版物很少,能够找到的,不是图特别小,就是印刷质量不清晰,所以说,要临摹一幅像《溪山行旅》、《万壑松风》这样的作品,简直就太难了。不得已,我只能找画册印的局部图临摹临摹算了,也算体会过范宽、李唐他们的经典技法。但是,小一点的画,像龚贤讲技法的画册、石涛的画册,我倒临摹过不少遍;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我也临过。发表在《艺苑 英》里的弘仁的画,我也都一幅一幅地临摹。我对传统山水画的认识也就是这个样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
篆刻的教学与研究,同时,兼及人物、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在理论研究上,在《文艺研究》、《美术》、《美术研究》、《美术观察》、《国画家》等全国性专业学术期刊发表理论研究论文五十余篇,出版有专著《传统艺术精神的守护与超越》。
就像现在的学生一样,我那时候也是只会临摹,不会创作,离开了临本,就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要画什么,也不知道如何下笔。1995年,赵步唐先生本来要带我们去张家界写生,在重庆停留的第二天师生之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误会,结果我和徐步等同学就没跟老师去张家界,而是直接乘火车返回了陕西,在宁强的大河坝画了一个多星期的写生。说实在的,别说自己在学校时还临了一些传统的山水画,但一面对真实的自然山水,还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爪,不知怎么画,更不知道怎么去用所学的传统技法。
几天下来,浪费了不少纸,却找不出几幅像样的写生作品。这怎么办才好呢?只能自己摸索,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再一步一步修正。就这样,在宁强画了一点作品,一个多星期就回到了学校。这批作品后来陆陆续续地都被我撕了,现在的印象中,好像没有保留下来一幅当时的作品。可见当时水平之糟糕!
研究生毕业展时,我都画不出作品,硬生生地画了几幅,加上宁强写生时画的几幅四尺三开作品,就把毕业创作应付过去了,也总算毕业了,但当时的作品,却给西安美院的师生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不好印象,有很多人就直接说我这个数学本科生压根就不会画画,只是凭着外语好上了研究生。当时听了虽然觉得刺耳,但是当自己进步了之后再看那些作品,大家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是我当时还没有入门!
我自觉初入山水画门径的时间,是在2005年前后。从1996年到2006年这十年的时间里,我背着画夹到处写生,拿着毛笔直接在宣纸上画,经验、认识反复转换,互动深化,才对山水画的观察和表现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使我深切体会到认识到从临摹到写生,从课本到形成自己的认识,这个过程实在是太艰辛了,要经过不知多少次的揉搓,失败、失败再失败,从失败到最后才不会失败⋯⋯
绘画这东西继承容易创新难。要在一个时代超越群贤,形成自己独立的面目,那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自己还不想平庸,怎么办?那就得给自己有个目标定位。在硕士毕业的那阵子,我给自己立下了这样的一个目标:一、沿着大师的成功之路走,莫回头。二、未来自己的作品必须是既有浓厚的传统笔墨,又有浓郁的现代感,必须反映现时代人们的审美情趣。
1996年6月,我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了陕西师范大学工作。先在国际交流中心留学生部工作了三年;1998年,又转到了艺术系工作。1998年至2010年,我在美术学院主要从事山水画的教学与研究。此期间,我带学生去过峨眉山、巴山、巫溪、巫山等地写生,又去过秦岭的一些地方,画了一批写生,得到了画坛专家学者们的肯定和赞扬。
2010年后,我在美术学院改教写意花鸟画、书法篆刻其它新设课程,这一改,我竟成了专职的写意花鸟画的老师了。不管是教学、办展还是其它的事,我都呈现的是大写意花鸟画。慢慢地,社会对我的认同和定位,就成了大写意花鸟画画家。最近,我画了一批山水画通过微信发表了出来,有很多朋友都感到诧异了,说:你怎么改画山水画了……
2010年到2018年,这八年来的主攻大写意花鸟画,练就了我手头的笔墨功夫,锻造了更为高级的笔墨判断力和控制力。现在回过头来再画山水画,自我感觉都超越了不少,比以前一下子上了一个境界。(文章转载自腾讯美篇-望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