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9-02-25 11:50
“出名要趁早啊”,很多人不会想到,张爱玲的这句话也可以用到诗人王维身上。
王维自出生起就与佛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更是辞官隐居南山,世人都称,写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摩诘为“诗佛”。
然而,在成为“诗佛”之前,王维也曾是“社交达人”,他活动于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经常是王公、驸马、权贵的座上宾。
“鲜衣怒马少年时,一夜忘尽长安花。”王维被眷顾,不是没有缘由。他写得一手好诗,又擅长书画,更重要的一点,他还精通音律。而这项才艺,也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
盛唐音乐繁荣,在唐玄宗时期更是到达顶峰。《新唐书·礼乐志》有记载:
“唐之盛时,凡乐人、音声人、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署,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
可以说是盛况空前,宫廷如此,民间更是形成社会风尚,痴迷音乐者比比皆是。唐玄宗的几个兄弟,宁王李宪、岐王李范,都通晓音律,好学爱才。
十五岁时,王维离开山西蒲州,到长安谋取发展,跟现在漂在北上广的年轻人一样,背井离乡。
不同的是,他在京城的日子很风光滋润。
王维诗画俱佳,17岁时便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快便凭自己的才学博得了上层社会的青睐,在权贵中人缘极好。
《旧唐书》中说:“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其中,宁王、薛王更是待之如师友,岐王也非常赏识他。
这么一个“社交红人”,在十九岁又迎来最得意的时刻,他被京兆府点为头名,二十一岁就中了进士。
风流多才,又得贵人相助,民间的作者们也大受启发,将王维及第润色加工,写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唐人薛用弱的小说《集异记》和《唐才子传》中就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话说当时,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名声非常大,据传公主将力荐他成为京兆府的解头。
对于王维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正好也要应举。没办法,他只好将此事告诉了岐王,请岐王帮帮他。岐王心生一计,此事不好硬碰硬,我来为你谋划一番。
王维诗文俱佳,还弹得一手好琵琶,于是岐王就让王维抄录十首诗,准备一首琵琶曲,五日后来找他。
原来,岐王是要王维以才艺吸引公主。岐王为王维准备了华美的衣服,带着琵琶,一起来到了公主府。
酒宴一开,众多乐官排队进入,但王维却格外惹眼。他正值少年,风姿卓越,立马就引起了公主的注意。公主向岐王问此人是谁,岐王还卖官司,只说“知音者也”。
于是,公主便令王维独奏。王维右手弹挑,左手捺带,曲子声调哀切,只奏得满座动容。
曲毕,公主问:“这首曲子叫什么?”王维答曰:“名叫《郁轮袍》。”
看公主为王维琵琶折服,岐王赶忙说:“此生不止善于音律,诗文也没有人能超过他。”
王维将预先准备的诗卷献上,公主翻阅后,大为惊奇:“这都是我平时吟诵的作品,原以为是古人佳作,没想到都是你写的啊。”于是把王维升上客座,以贵宾之礼相待。
见此,岐王又说:“如果今年让京兆府点此生为解头多好,实在是人才啊。”公主问:“为何不让他去应举呢?”
岐王惋惜道:“此生不得首荐,义不就试,然已承贵主论托张九皋矣。”
听此,公主笑了:“管我什么事呢,本来就是他人所托。”回头又对王维说:“你若要取得解头,我为你尽力做这件事。”
于是,公主便召试官前来。当年,王维便被点为京兆府的解头,之后还一举登第。
这个故事与公主助李白得授翰林有相似之处,不过很多人认为,这是演绎出来的,并不足信。
也有人认为,虽然有虚构的成分,但这个故事也有合理性。因为王维确实有音乐天赋,才艺不凡。唐朝时琵琶艺术流行,琵琶也是宫廷乐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乐器。
《新唐书》和《旧唐书》都记载一个小故事,王维能从画中乐师的手势,猜出画中人演奏的曲目。
人有得《奏乐图》,不知其名,维视之曰:“《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好事者集乐工按之,一无差,咸服其精思。
——《旧唐书》
王维的《郁轮袍》,也成为后来杂剧、传奇、戏曲不断演绎的一个故事。直到今天,还有人在研究,推荐王维的人究竟是谁?
而在不同时代,王维的形象也不同。有人认为,《集异记》中塑造的王维,攀附权贵,请托钻营,便专门为王维翻案,突出其正直、不畏权贵的个性。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