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过去的5月,张卫举办了他近40年创作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个人雕塑展。在张卫细心挑选的作品中,创作跨度逾20年,他越来越清晰的传统文人内核,和带着我们固有的“硬汉”雕塑产生了一种奇妙反应,纵容硬质,却通向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柔软和通达。
雕塑家张卫
雅昌艺术网:您的雕塑作品有很鲜明的个人特色,对于这种个人风格的塑造,您是如何考虑的?
张卫:无论是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历,还是我们自身从模仿到探索,然后最终找到本土化的、属于自己的表达的过程,都给了我们很明确的经验和方向: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或者西方艺术,最终都要消化掉变成自己的理解,否则就会停留在符号上、停留在别人的影子里。所以我一方面注重学习别人的创作经验,另一方面也想从自身的优势中找到一种解决的可能性,就产生了《山海经》、《广陵散》这些作品。
张卫 《声声慢》 陶瓷、树枝树叶 尺寸不等 2016年
张卫《一生二、二生三……》2019年
在做《声声慢》、《宁静的梦》、《广陵散》、《山海经》的时候,我借用了山峦的意向,进行形体、空间、结构的处理,力求找到内在的东西来进行从物质形态向精神形态的转换,希望观众看到之后就能够从材质、造型、色彩等因素感受到精神性的东西。
有时候听音乐,我会把自己当作指挥家,通过这样的一个举动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藉由模仿的动态表达出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和我在美术作品中的转换表达其实很类似,都是建立在对过往经验、对个人观点上的一种转化,这个过程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在创作中的愉悦感的重要来源,我想也是个人辨识度的重要来源。
张卫《急诊》1999年
张卫《山海经》1999年
张卫《宁静的梦》1998年
雅昌艺术网:您80年代在湖美读书期间,适逢“新潮美术”,这些思潮对您当时的创作能否产生了影响?
张卫:当然是有影响的。70年代带来的一个后遗症就是思想的封闭,文艺界更是重灾区,所以一旦整个国门打开,西方艺术从古典到现代、当代的观念、作品像潮水般一涌而进,所以恢复高考的头几年形成了对前一阶段的批判和否定,之后走向了一段弥补的岁月,我们大量低去看一下资料,甚至在创作中去模仿,全面都经历着同样的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这个时代,都脱离不了这个国家、这篇土壤当时发生的、曾经经历的。
到了9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逐渐从模仿、焦躁、热血澎湃到反思、沉淀,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知识不断地丰富和拓展,有相当一部分人最终开始往回走,往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中走。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段过程,就是我塑造个人语言的重要起点。
张卫《G弦上的咏叹》2001年
张卫《再舞貔貅》
雅昌艺术网:过程您谈到音乐,无论是具体的作品,还是画面中的感受,在您的作品中都有着音乐的韵律,应该说是一种美术与音乐的交织。
张卫:我的母亲是一位声乐老师,所以我在武汉音乐学院度过了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进入湖美雕塑专业学习之前,我也差点儿就去学音乐了。70年代末期,我和音乐学院的很多年轻人一样热爱古典音乐,收集欧洲古典音乐的曲目磁带,也不时向王义平先生请教一些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当时先生已经是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教授。有一次在先生家里,他向我推荐了瓦格纳,拿出很多资料告诉我瓦格纳的重要性,并录了一盘瓦格纳的作品给我,随后问我是否要跟他学吹黑管,如果我答应了就意味着可以成为他的学生,但那时候我对五线谱上的符号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抗拒,在到底是选美术还是音乐这个问题上,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美术。
经历过70年代的人也许能够理解,那个时候对文艺的普及和推广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各个单位、学习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宣传的,以及大量的宣传画、黑板报,无形中带动了一大批人对美术的热爱,可以说我是在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的双重熏陶下选择了文艺工作。
张卫 《温故知新系列》系列 2018年
张卫《十面埋伏》2017年
当然在选择美术的同时,我也没有放下音乐。我喜欢音乐,不仅喜欢西方经典音乐,也喜欢中国民族音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音乐和美术的理解慢慢相通,自己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对事物的选择都指向了曾经在艺术上的取向,也就越发领悟到艺术的奥妙,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我在雕塑上的表达。
有时候甚至在某一个聊天的场景中,一些语言都会触发我联想到某一个画面或者某一段节奏。我在教学中也经常用这些东西打比方,告诉学生怎么通过一定的材料、形式来完成听到管弦乐的抽象形态。可以说,美术和音乐的共同作用,让我在创作、欣赏作品的时候,更轻松地越过了某一个框架和边界,更容易用雕塑去寻找通感的、内核的欣赏层面。
张卫《骨壮墨香》2019年
张卫《空相》2016年
雅昌艺术网:相对于您的其他作品,《骨壮墨香》这件作品显得很特别,不是那么柔软反而是比较硬的质感?
张卫:这件作品和我的父亲有关。你看这件钱绍武先生画我父亲的素描肖像,最后盖了壹方印章“达意耳”,他觉得这件作品抓住了我父亲的本质。钱绍武先生把我父亲当成一个石块来塑造,面部是块面结构的,完全没有柔软的线条。我们看这件作品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叫张祖武的人是一个非常耿直、刚正不阿的人。
父亲作为一个从民国时期走过来的文人,内心是很硬气、有文人骨气的。大学毕业那年我可能被分到沙市工作,有人劝我父亲“你们二老都年纪大了,能不能请组织考虑让张卫留下来照顾你们?”父亲回答“我们有组织照顾,让张卫出去锻炼”,他在这种原则性的问题上一定是刚正不阿的,这是他的骨气。
父亲去世前,我给他买了东西放在床头,叮嘱他卧床别动,要等我买菜回来;等我回家的时候,他已经衣服穿得整整齐齐躺在床上了,像军人一样纽扣扣好,穿好袜子,衣服清清爽爽,是斜着准备下床的姿势,这种面对生命的气度、待人待事的骨气,也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雅昌艺术网:谢谢张老师!
张卫《无题》2018年
张卫《凤凰来仪》2017年
作者:洪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