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竹子,是南方常见的植物。
但中国人自古以来,却对它情有独钟。自古究竟有多么“古”呢?没有谁能说得清楚。起码,我们知道先秦的《吴越春秋》,记载着一首古歌,歌词只有朴拙的八个字: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即“肉”,指各种飞禽走兽)。”
这首古歌,生动地再现了洪荒时代先民们砍下竹子、制造弓箭、弹射弹丸、追逐野兽的场景。
古歌铿锵有力,读着它,不但让人联想到那些原始狩猎岩画,还仿佛体会到作歌和唱歌的人,那种喜悦自豪的心情。在《诗经》的《卫风·淇奥》、《小雅·斯干》中,我们也能看到青青绿竹美而繁茂的丰姿。
在西汉东方朔的《七谏·初放》中,诗人借竹子,为屈原忠而被谤鸣不平: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在当代,画家姜子龙以竹抒胸志。姜子龙的竹画中蕴含着传统的文人气质与精神,胸中成竹之神气,能于遒劲中见姿媚,纵横外见洒脱,使竹子顽强的生长个性变得更加自然鲜活,令方寸间的画幅,透出种种臻妙来。画由心生,随心所欲,达到艺术家自己心灵的顿悟,令观赏者产生共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