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你是否玩过一个叫《无人深空》的电子游戏?在这个发布于2016年的游戏里,所有的世界都是用算法实时生成,而非预先设计好的。游戏会根据玩家的选择,自动构建出新的剧情、地图、场景和任务。这样的游戏世界因为其不可预测性,而吸引着人们来探索。而这种利用机器和算法,来开拓全新的世界的尝试,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止过。
五十年前,计算机还非常昂贵,只有军工企业以及少数科研单位能够用得起,那时候就有一些人开始探讨一个问题,即计算机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文学创作的辅助工具。两位法国数学家雅克•鲁博与保罗•布拉伏特走到一起,创立了一个叫阿拉莫的团体(ALAMO,原意是由数学和计算机辅助来开展文学创作的研习班),召集有识之士共同去发掘计算机的文学潜力。他们的努力让很多法国人开始意识到计算机不是冷冰冰只能用来计算的机器,而是可以用来帮助突破人类想象局限的工具。
而另外一位数学家,在更早之前就开始了相似的实验,他是法国诗人雷蒙•格诺,他的诗集《一百万亿首诗》,由十首十四行诗构成,十首诗除严格遵循经典十四行诗的格律和规范外,各首诗的同一行还押相同的韵,然后装帧成书时,诗行被裁剪开来,读者可以自由组合诗句,最多可以排列组合出一百万亿首诗。
格诺开始认真思考,假如文学家用算法的思维来创作小说或诗歌,可以产生出怎么样的作品?他遇到了有相同兴趣的数学家弗朗索瓦•勒利奥内,两人一拍即合,创立了乌力波(OuLiPo)。
乌力波的法语全称是 Ouvroir de littérature potentielle, 意思是“潜在文学工场”,简写为 OuLiPo,创立60年依然保持活跃。乌力波成员每个月都会碰面,在会上大家展示自己的发现或者创作。
乌力波最早一批成员一半是诗人和小说家,另一半是数学家,前面提到的阿拉莫的两位创始人也是乌力波成员。他们很多人都曾经参与了超现实主义运动,但后期均一一离开,转而投奔到以大卫•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结构化的数学框架里边来。他们希望找到文学创作的结构特征,甚至是发明新的结构,让文学创作变成像解数学方程一样有规矩可循。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乌力波开始吸纳一些法国以外地区的作家为海外会员,包括来自意大利的卡尔维诺。
除了卡尔维诺,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最为熟悉的乌力波作品应该是雷蒙•格诺的《风格练习》,它是以99种方式讲述了同一个发生在公共汽车里的小故事,这一文本为无数创作者带来了灵感,并催生了漫画界的风格练习,以99种方式画同一个故事;数学界的风格练习,以99种方式证明一个定理;编程界的风格练习,以99种方式写一段代码,实现同一个需求。
另外一位同样著名的乌力波成员是乔治•佩雷克,很多人都听说过他写的那部全篇不含字母 e 的小说《消失》,但他其实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严格的在某种既定的规则约束底下开展的创作。其中最受瞩目的当属《人生拼图版》。这一作品的每一页均潜藏了各种秘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像解谜一样,逐一发掘出作者藏在字里行间的各种名人篇章段落引用,甚至是找到作者在创作时用到了什么样的约束条件。
创立于1960年11月28日的乌力波,马上将迎来其60岁的生日。我们邀请大家一起来回顾这个有趣的文学团体之历史,看看他们发明了哪些有意思的文章创作方法,甚至我们可以思考,对于中文写作者而言,乌力波意味着什么?
活动时间:2020/11/21 - 2020/12/19
联合策划:二十面体、蒋斐然
主办方:山中天艺术中心×十点睡觉有限实验室
参与机构:灵感买家俱乐部、论录像厅、落日间、神兽之间书店、湖岸、译林出版社、X博士、议题社、lo.fish、一起开工
特别支持:法国驻华大使馆
活动地点:山中天艺术中心(线下)、lo.fish活动空间(线上)
五场活动时间表:
第一场
“寻找乌力波”——游戏读书会
11月21日,15:00-17:00
第二场
呼应与回响:乌力波朗诵会
11月28日,15:00-17:00
第三场
卡尔维诺木刻工作坊
12月5日,15:00-18:00
第四场
闲话乌力波
嘉宾:史亦,Tony Yet
12月12日,15:00-17:00
第五场
乔治佩雷克电影放映
12月19日
放映片目:《埃利斯岛传说》
影片原名:Re'cits d'Ellis Island
导演:罗伯特·鲍勃 / 乔治·佩雷克
片长:57分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