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览现场
2020年12月1日,宋庄美术馆和当代艺术档案库主办的“方力钧陶瓷”展,在宋庄美术馆二楼南侧展厅对外开放,此次展览展出了方力钧自2013年以来所创作的陶瓷作品31件,水墨手稿12件。
2013小稿,5×7×5cm,陶瓷,2013年
2019小稿,14x14x15cm,陶瓷,2019年
此前,方力钧已经在北京、香港等地多次呈现过陶瓷雕塑的作品,包括2014年艺术家方力钧也曾在瑞士日内瓦做过陶瓷作品个展。
1980年到1983年期间,方力钧曾在唐山的河北轻工业学校的陶瓷专业学习,也可以说陶瓷是他旧相识和老本行。
诚然,大家最熟悉的是“光头”符号及群像的呈现,不仅是对群体共性的关注,也是对个体生命的关照。这些被冠以“玩世”之名的作品,仅仅是作为艺术家的语言表达方式,而“痛感”才是本质。此种特质,依然一脉相承与这些陶瓷作品之中,同样是无数重复的小立方体相互叠压堆砌,或在坍塌,或在开裂歪斜,或在薄脆如纸的陶瓷雕塑的语言中表现得通透无遗了。
2013小稿,10.5×5×5cm,陶瓷,2013年
方力钧的创作总是把个人的艺术创作与群体的共同命运融合在一起,生成今天的艺术面貌。
在方力钧看来“传统的陶瓷非常伟大,非常了不起”。但方力钧的陶瓷作品与传统标准化的陶瓷作业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古人在制定陶瓷烧造的标准时,要有实用性的标准。
2019小稿,13x13x15cm,陶瓷,2019年
2019小稿,20x16x12cm,陶瓷,2019年
“传统的陶瓷标准只取了陶瓷整个生产工艺和流程过程当中的万分之一作为他的标准来去恪守的,其它当做垃圾扔掉的。这个时候只要放下万分之一的标准就获得了一个自由的世界和天地,你在这么广阔的天地里边,去创作符合你理想的艺术作品的时候,其实是大有可为的。”方力钧的陶瓷创作首先是放下实用标准。
符合方力钧对陶瓷的理想状态有一些关键词“薄、空、透、轻、精美、脆弱”。这些关键词对于方力钧来讲是“比较有痛感,比较敏感的方向”。“当然还有很多艺术家会追求厚重、扎实、稳定,这是其他的艺术家要去做的事情,不是我要去做的事情。选择比较有挑战性的点去做。”
2013小稿,7×7×7 cm,陶瓷,2013年
2013小稿,8x12x8cm,陶瓷,2013年
2013小稿,9×8×6.5 cm,陶瓷,2013年
2014小稿,8.5×8×7.5cm,陶瓷,2014年
方力钧的工艺流程是先将小块的聚丙烯方块抹上陶泥,上釉,堆成各种形状,然后直接进炉子去烧。这样烧制的结果当然就是形状大变。湿的陶泥在加热过程中膨胀,聚丙烯方块熔化,将所有的小方块粘合起来,而变成空心的陶瓷小块则开裂、变形,整个雕塑会在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区间缓慢地倒塌、变形、定形在某一个变化的瞬间。
2020陶瓷手稿17,40.5x60cm,纸本水墨,2020年
2020陶瓷手稿18,40.5x60cm,纸本水墨,2020年
2020陶瓷手稿21,40.5x60cm,纸本水墨,2020年
2020陶瓷手稿22,40.5x60cm,纸本水墨,2020年
此次展览的作品在整体调暗的空间内,以射灯照射,单件作品的薄脆、敏感、痛感气质凸显,重复叠压的透明小立方体上血红、雪白等种种釉色,若凝脂嫩肉般的质感暴露于观者视野之中,令观者惊心。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日。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