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在反思一个问题,关于当代对美术作品的评价体系问题,现在对当代作品的评价体系更多的是在当代背景之下,比如我们评价一幅画有两个纬度,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创新。在这两个纬度之间,当代艺术更多的是瞄准创新。比如说刚才西大的屈建老师说,可能有一些年轻的画家,他们的画价一下子飙得那么高,更多的原因是给予创新的优待。中国画跟其他画种在讨论其他美术作品的时候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画种,我觉得可以把中国画跟中国书法、中国诗词、中国京剧、中国秦腔等国粹的东西一样放到国学层面来认识。中国画跟别的画种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要是讲继承传统。现在可能很多年轻的画家,因为评价体系更青睐于创新的影响,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独立的美学的图式的探索上,对传统继承这一块忽略太多。中国画和油画不一样,中国画有民族血脉的东西,这一点应该特别引起中国画家的重视。
鲁涛 (西安美院美术评论家、著名编剧)
我简单说两句,因为我来国画院比较晚,在2000年到。对苗老师和这些老前辈的画家了解的相对来说少一点,但是苗老师是我们德高望重的老师,是画意比较高的,在第二代长安画派画家里面非常受人尊重的画家之一,我对他的画关注比较早,看的也比较多,学习的也比较多。因为我过来直接就住在苗老师的画室里面,所以感受到苗老师的气息比别人更多一些,他在画室里面走,把地板磨得痕迹我可以看到,下的功夫我时刻的感受着,所以从这个方面受到一些启示。
对我们年轻人来说,苗老师很关心、很爱护,对我的几次展览,苗老师给予了很多的批评和建议,用苗老师的话来说,一个从事创作的人,不要整天想着创造、张扬个性。苗老师在不断的寻找自己,所以他的画和他的心情非常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王潇 (陕西国画院人物画家)
我对苗老师的绘画概括出来有三个特点:一个是传统,苗老师的传统功力非常深厚,如果懂得中国绘画的人都可以看出来,从吴昌硕借鉴的比较多,他的山水画里面从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的山水画法、树干的画法、牛的画法,从这些作品里看到很多长安画派大师的影子。所以苗先生的画传统功力非常深厚,对中国传统笔墨的应用非常好,这是他很大的特点。二是大气,因为花鸟画画家一般是以小写意为主,大写意也有,但是相对来说尺幅比较小,而且表现的东西不像山水画那样层次鲜明、内容多,要画的大气、有气势比较难,但是苗先生的花大气,是其他的花鸟画家不具备的,之所以会这样,我感到与苗老师以前过去从事过山水画的创作有关,在画集里面可以看出山水画很大气,继承了老一辈的风格。他把山水画气势磅礴、画面厚重、质朴的一面也带了中花鸟画里面。三是苗先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跟传统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人说谁肩负着传统就放弃了创新,但是苗老师花鸟画的创作里面,并不拒绝现代的技法,一般绘画界的老先生对现在有一些技法不屑一顾,认为中国的传统就讲究笔墨,不能旁门左道,但是苗老师追求艺术的完美,追求艺术最后的结果,如果最后的结果是很美,他并不忌讳其他新的技法,所以笔墨语言非常的丰富,非常有现代感,画的一些景物,像葡萄、寿桃都感觉到借鉴了很多现代的技法,所以给我感觉到,苗老师在创新方面是他艺术上的又一大特色。
李建彪 (陕西省文化研究会 、美术理论博士)
苗老师的作品体现了他在一生当中的追求,追求艺术的本体,追求艺术的语言。他的画我看了以后感受到他的花鸟画里面透射出以小观大的思想,以一个很自然、很细微的环节,或者是一个环节的一个局部,但是透射出来对自然,对生命顽强的奋争,这种奋争自然对照了苗老师的绘画或者是人格、以及各方面的综合修养。从一个小的花鸟画透射出对艺术的理解,对作品的观念,在当代花鸟画史上显示出自己别具一格、自然清新的面貌,这是我参观画展后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从苗老师作品可以看出,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创新,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一下。对于传统的学习,对于传统的理解不是苗老师最终的目的,他最终追求的是自己的艺术语言、自己的艺术身份的确定。苗老师的写意花鸟画在长安画派第二代的画家来说,在全国,甚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作品是通过观念对艺术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反映出来,他的作品是以小观大,虽然尺幅不大,但是作品里面投射出来的气息,对艺术的理解非常深刻。
我对花鸟画关注得特别多,主要是把陕西的花鸟画放到全国的花鸟画当中去研究、去关注、去总结,把它梳理出来,梳理出陕西画家的特色,这个是我们这些研究者的任务。有一些画家的观念可能跟作品不是很贴切,应该从画家自身对生命的感受,对生命顽强得奋争反映出来,这样才更贴切、更真实。
朱尽辉 (西安美院美术馆馆长、美术学博士)
我们跟苗墨是老朋友,他有今天的成就,我心里头比什么都高兴。以前你在美协遇到这么多的大师作为老师,后来在艺术之路上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他的老师赵望云先生在墨色方面是一流的,所以美协很多画家、学生都在赵先生的笔墨的墨上受益匪浅,在这方面苗墨是第一人;在艺术理论上大部分受到石鲁先生的教诲,石鲁先生的意境是一流的,另外石鲁先生在文学、历史和整个文化造诣方面也是一流的,所以苗墨先生在这一阶段受到很大的启示。何海霞老师把很多传统的东西讲给大家听,他们这一代画家都不是单一的,不是说山水就是山水,人物就是人物,花卉就是花卉,他们的修养都是全面的,正因为基于全方位的学习,所以苗墨的底蕴十分的深厚。
在谈到苗墨的成绩的时候,不能忘记这些长安画派的老先生苦心,这些老先生不光是在这些学生跟前,对陕西整个美术界都有极大影响,当时是石鲁先生把美院的根底打起来的,他把郑乃光先生,还有很多高水平的先生都调到美院教书,包括刘保申等都是他教出来的,他们都从长安画派吸取了很多东西。
苗墨在北京的展览我去了,我感觉到很好,从北京来说也注意到了陕西美术界的成果,苗墨的作品,很多全国的专家、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想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何老曾说长安画派就不是决定于石鲁、赵望云等等这些人,眼睛看远一点,长安画派的二代后面还有,江文湛、苗墨、王子武、李世南等等,都是长安画派的传人和也是发起者。苗墨先生在北京画展的时候请了陕西国画院的老院长讲了一句话,苗院长说今天我来参加苗墨先生的画展我心里很激动,我曾经是国画院的院长,我做的不太够,为什么呢?苗墨是我们国画院的唯一一个花卉画家,我们对他过去的关照、重视不够,我感觉到很惭愧。作为一个长安画派的传承人,苗墨还应该自己在学术上突破,还要带领你的学生突破,使你的艺术更上一层楼。
著名画家:曹湘琴
苗墨先生是我们比较喜欢的画家,他有三个特征:第一是他的命运承受着太多的苦难和磨难;第二是长期沉浮在生活的挣扎之中,而不是生活的风口浪尖上;第三是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一种长期的追求,有恒久的坚持精神。我觉得苗墨先生今天在中国美术界的地位应该是这样的,他是长安画派第二代画家里写意花鸟画填补空白的人,我觉得这样的评价较为中肯,现在对画家的评论调子往往定的太高,对苗墨先生我愿意说一些真心话。
刚才很多人讲苗墨是师从于长安画派,师从于石鲁先生等等,长安画派里面有没有苗墨的东西?因为大家知道长安画派的强项是山水,花鸟是弱项,虽然有康师尧先生,但是他更精于功细。刚才很多人在展厅里面看了苗墨先生的画作,其实这些画作我以前都看过了,这次都是重新复读。我读出两个关键词,大气而有韵味,这个大气是从长安画派继承来的,因为长安画派展现的面貌就是苍莽、大气,苗先生的画里面大气是有原因的,是他的先师们的精神遗传来的,也是他苦熬的结果。苗墨先生身体多病,命运多舛,人在事中的时候,是很难忍受的,但是过去以后就好了,都变成了生活赋予您特殊的财富,这些东西您已经带在画里了。
现在画界普遍追求大画面,现在人照明条件好了,比古人生存空间大了,就应该把画画大吗?回过头来想一想更接近我们灵魂的东西,春雨细无声的东西,我觉得作为一个画家,尤其是一个花鸟画家,年过70之后,在这个上面多用一些心思,你的画就会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
巩志明 (《华商报》视觉评论家)
我读了很多苗老师的作品,诧异他为什么坚守在一种浓墨淡彩的创作之间,而众多作品中的用笔力度也很低沉,但是他的作品的韵味和气息传达一种深沉的博大情怀,与当下流行的幽默、细腻的花鸟画有很大的不同。我想这与他的个人气质、命运都密切关联着,比如他受教于长安画派的大家赵望云、石鲁、何海霞等老师,与在那个阶段所继承的思想和精神有关。低沉的用笔表现着深沉的感情,构成了苗墨先生整体的基调。在他的画里即使用了亮丽的色调,也不随意涂染,在运用色彩上具体表现出强烈的节奏,这是绘画界精神层面上的一种自觉。仅仅这一点就突出体现出苗墨在自己的花鸟画中建立的精神秩序。
绘画如果不和自己的身体、命运发生关系,不与时代的情感融合就会注定是失败的,作为一个长安画派的追随者,宁可为那个时代的精神所牺牲,也不漂浮在轻松和愉悦的浅层次中,这是他追随他的恩师过程中,在另外的维度发生新的改变,也是一个新的成就。因为对长安画派的继承应该深入到更深的层面,而不是一味的盲从,这是时代给予他的责任和使命,他的作品做到这一点。
南阳子 (《诗选刊》青年美术评论家)
我作为一个外地人来到西安20年了,我发现长安画坛这一批人凝聚了画画人的优秀、朴实的作风。第一代画家开创了长安画派,具有挑战性;第二代画家比如苗墨老师、王西京老师他们继承了长安画派的笔墨和精神,在全国也有极大的影响力。但是针对这种学术性的研究或者是理论的研讨却非常少。
我跟刘老师经常探讨这个问题,很多画家一到外地展览,就显示出整个长安地区文化的一种实力,这种实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要宣传。苗老师这个展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气,是气与韵的完美结合,从他的画中我看到他在画背后的一种激情,画的题材属于朴实的题材,比如一花一草,从葡萄到植物类都是硕果累累的,从平淡的题材当中发现美,发现笔墨的一种美。中国画历来崇尚于水墨,写实主义当然也是一个学术上的高度和成就,但是中国文人画对笔墨的把握,停留在纸上的激情,而且要经营画面的疏与密、浓与淡、苍厚与细密,预计在刹那间出现的效果,这需要对生活长期的观察,需要严格的笔墨锤炼,这些在苗老师的画里面都有,写意画在西北地区我认为稍微欠缺一点,但是从苗老师的画里面我看到了写意的精神。
陈斌 (西安美院教授、著名画家)
作为一个晚辈,今天来参加苗老师的展览,感触非常多,苗老师的画我看完了以后,觉得他画的笔墨这么纯,又觉得他笔墨里面包含了很多的韵味,所以说这种单纯是一种对形式、技巧、表现语言的一种把握。他的丰富体现在他语言运用中,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尤其是看到他类似于南方题材的作品里面,有一种非常微妙变化。我记得石鲁先生也画过这样的作品,长安画派的老先生作品。主要是以山水和人物为主,在花鸟这个题材方面,相对来说比较少一些,当然石鲁先生也在画一些大写意题材的花鸟画,苗先生和石鲁先生的画作为一个简单的比较来说。他确实把石鲁先生画里面的笔墨还是很好的吸收进来了,但是绘画的面貌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作为一个画家有自己的性情,自身的经历都不一样,可能会表现出来不同的笔墨特色,另外一方面,我想应该是一个创新的问题,苗先生这个作品大写意的花卉、花鸟题材的作品,应该是作为第二代长安画派的画家,对第一代画家的这个基础上的开拓,理论家也提到这个问题,这个开拓成功之处在于没有沿着老先生的方法做,而是强化了色彩的单纯,强化了水墨的运用,融入了时代的特点。北方的画家和南方的画家在绘画风格上确实不一样,玩水比较好是江浙一带,因为我有幸在南方有过几年的求学经历,我看到南方用水的感受,和北方的区别很大,虽然北方画家有一些也在用,但是不一样。尤其在我们长安画派里面,还是很强调笔的这一块的感觉,而把墨的感觉忽略了,因为水分比较少,所以这一块并没有发挥到最大的程度的表现力,我觉得这一点在苗先生的画里面,看到对墨的表现、对水的表现是一个创新。
我还想呼吁陕西的理论界的朋友,应该对我们陕西的画家,包括过去的长安画派老画家,包括现在的像苗先生这样的画家给予更多的关注,把他们推广出去,因为陕西的画家整体实力非常好,往往在省内看不出来,一到省外就感觉出来了,有一次我非常有感触,我到南京美术馆看到,应该是一个年轻画家,他的画价比我们陕西最高的画价还高,这个是很恐怖的事情,他们确实做的好,当然价钱不是我们研讨会谈的问题,但是反映出社会对你的关注和认可的程度。
屈建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评论家)
看了画展以后很高兴,苗墨在艺术上的执着劲,不管他病再大,人生磨难再大,他一直是一个心眼,就是要画画,所以这点精神我作为他同学特别赞赏,我有时候没有他那么股劲,到美协学画的时候,我礼拜六进城以后,我就住在他那里,那会儿年龄都小,有时候都谝一夜,那会儿吃不饱、喝不足,很可怜,而且谝的都是艺术,都是正经事,所以那会儿也觉得很有意思,很单纯。苗墨的心态在艺术方面一直是向上的,这一点很重要,所以他能不断的进步,他原来就是山水画家,到陕北写生,跑到铜川找我,要在我那里睡一觉,风尘仆仆的,一画画就不知疲倦,这几十年我一直观察着他的进步,后辈画画的人应该向他这种刻苦、痴迷艺术的精神学习。
著名画家:耿建
为什么他到68岁在西安才办第一次展览,刚才王老师说了,画展是一个画家对自己的作品的超越、自己对自己否定、肯定、肯定、否定等等,最后才拿出来,有时候画展是给自己看的,就像一件作品得到作者自己的满意也相当不容易。在2003年的时候,画院美术馆刚落成,苗墨先生受邀办了一个小型展览,现在间隔了6年以后办了这个展,这两次我都参与了,所以我要说,苗墨先生是我们陕西国画院优秀的画家,是第二代长安画派一位不可多得的花鸟画家。
一般来说我看画家的作品的时候一般会联系到做人,对他的做人、成长、创作的追求和技法要全面的研究,首先我想说苗先生做人,我进画院时,苗先生刚好大病初愈,他参加大活动很少,但是他给我留下一种顽强的精神、拼搏的精神。他是一位把艺术看作是生命的人,是一位关心画院发展的人,也是一位关爱年轻人发展成长的人,就此而言,他的人品是高尚的。画院美术馆刚起来时候需要老作家展示画品,这个时候他拿出了自己的作品。
他虽然退休了,但仍关心着画院的发展画院的业务活动邀请他时,他都是身体力行的参加,比如我们去年举行的老画家个案研究展,方济众先生的研讨会出席老画家就苗墨先生一位。去年发生了5.12大地震,我们院举行了救灾义卖活动,苗先生是唯一一个现场做画的老画家,而且现场作画两幅,均售出,他对年轻画家的爱护我只举一个例子,从我身上,他看见我在画画非常支持,见面总要说鼓励的话,他发现我的绘画所缺乏的营养,一针见血给你指出来,他说“罗宁我建议你临摹石门铭”,而且在我的办公室现场示范。作为相对年轻的画家,他的态度使我非常的感动。
苗墨先生认为他身体不好,也不能经常上楼来,所以把画院给他的画室退给我们,说在家里画,我不是说其他人非要占这个画室,画室就是给大家提供的,但是有一些单位会发生这个情况,我就是不在那里画画也把那个地方占了,后面的人没有地方他也不愿意让这个地方。但是苗墨先生是主动的把画室让出来,为画院管理提供方便,自己在家继续画画,在子女的帮助下,这几年画没有减量。特别是退休以后焕发了艺术青春,而且他真正地悟到人生,他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经过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后,对人生很多的特别是艺术真谛悟出来了,所以他的笔墨更好了。2002年元月,我院在深圳美术馆举办了一次院展,根据策划策划院展的布置不一样,有一些人作品很多,有一些人很少,苗墨先生的作品并不多,但是就是他这几幅为数不多的作品,在深圳引起强烈的反响。这个反响不是用媒体吹嘘,而是有信件、有电话,而且有一些自发性评论发表在其它的媒体上。有一个观众对陕西国画院这个展览进行点评,当然也有批评,但是特别提出了苗墨先生的作品,他们很赞赏,他们并不认识苗墨先生。关山月美术馆说很喜欢苗墨的作品,能不能通过我们画院请到苗老师。
2006年苗先生在北京的展览仍然引起强烈的反响,有画册、有专家的评价。北京专家对苗先生在长安画派里面的定位我基本上同意,他们认为长安画派以山水和人物为主,苗先生刚好就是长安画派群体里面弥补了花鸟这个空白,他为什么转型?一个是爱花鸟,第二个符合陕西国画院的学科建设,他进入陕西国画院第一天起开始花鸟画的实践,所以他达到这么一个效果。我说他是陕西国画院建院20年唯一一位驻院花鸟画家,他的作品大气磅礴因该说是填补了长安画派在花鸟画探索中的一个空白。为什么能这样说呢?主要从技法、表现风格几个方面看,长安画派的宗旨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传统更多的是笔墨传统,苗墨先生在前人表现的题材方面能拓宽,他的作品你看选题,不是老思想,他是生活里面新鲜的东西。我们看桃子、临潼的石榴,我们更爱他画的玉兰花这些都是新题材,特别是对南方的景表现,像棕树、芭蕉,有一些人面对现实当代的题材无法下手,而苗先生在题材的技法表现上下了大工夫,很多专家认为他对水的掌握是一绝,因为我们长安画派是拖泥带水,也有很高级的,有时候也有粗燥的,所以苗先生既有浑厚又有大气的一面,但是又不粗糙,他的水墨掌握非常好,从技法上面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的,所以是可以进行研究的。
所我们举办这样一个画展的研讨会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座的各位老师来参加这个研讨会正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会把大家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带回去研究,我们会在宣传老画家,弘扬先辈画家精神方面下工夫,老画家给我们留下了遗产,值得我们研究、继承,苗墨先生有顽强的追求精神,他这种品质,再结合作品的面貌,真是画如其人。我们还要进行这种个案的研究,使长安画派的精神传承下去。
罗宁 (陕西国画院副院长,著名评论家、画家) 王西京 (西安画院院长,著名画家)
苗墨先生是我多年的老友,多少年前我们两个是一个礼拜不见都不行,见了以后在一块没有几盘下不完,下着棋还要悔着棋,这是苗墨在艺术上追求的一种特征,执着、不服输。,人到这个年龄的时候,在自己的故土举办个人的展览确实有一点沧桑。年轻人现在办展览很频繁,其实办展览对一个潜心治学的一个画家是一件很沉重的事情。苗墨的画展背后有50多年从艺的艰辛,一个艺术家、一个画家的成长是和他不断的否定自己分不开的。一个展览的成功,不是一幅作品得成功,这个展览成功除了他的艺术语言、艺术风格方面要找到自我,要区别他人,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和自己的作品拉开距离,这是最难的。
我的第一个展览是在我50岁生日的时候举办,50年办第一个展览,当时在中国美术馆。所以对于展览的这种心情,我想我和他是一样的,在这个时候把自己这50多年的艺术探索上心血拿出来向自己的家乡父老,向自己的亲人,同时向学术界汇报,不管怎么样,这就是自己一生奋斗的一个心路历程。应该说,苗墨先生是成功的,他的成功我觉得除了在艺术方面,还有在做人方面,在他的这个展览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长安画派非常好的传统和笔墨精神,也可以看到苗墨对生活的独特的视角。我想作为一个老朋友、一个好朋友,最令我感动的还是苗墨对生活、对艺术这种超人的抗争精神,这个在他的艺术作品里面体现的非常独特。苗墨的一生不太顺,事业上不顺,生活上也不顺,包括健康,不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一直都病病歪歪,但他的画大气磅礴,很有张力。
一方面苗墨是一个潜心治学的画家,不事张扬、浮华,这是长安画派众多画家的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也是陕西美术的一个悲哀。我希望苗墨在他今后的艺术探索里面,还会有更多的成功,使自己的艺术走向新的境界,有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的成果。我也希望陕西美术界关注苗墨,这是苗墨留给陕西人的一份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笔墨上面独特的一些探索,我们应该认真的总结。我听说子女都为苗墨张罗艺术馆,应该引起陕西艺术界和陕西管理部门的重视,这应该是我们当代陕西文化的一个亮点。在陕西有很多像苗墨先生这样优秀的画家,很多值得我们当代艺术界认真研究、认真总结、认真去挖掘。这是一个传承,苗墨的画刚才大家也说的很多了,他是对长安画派很全面的一个继承人,个人在这一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面貌,而且现在还在潜心治学,不断的探索。
我刚才说的主要一点是这种精神,这种不屈创作的生命精神,我希望我们陕西有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氛围。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但是陕西美术又留下很多历史的遗憾,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已经失去很多的机会和机遇,我们在欣赏苗墨艺术的同时能够从苗墨的治学方面,从他的人格精神方面,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成就,希望陕西美术界形成一个好的、团结的、从严治学的氛围。
王西京 (西安画院院长、著名画家)
我是一个外行,我谈一点我看苗老先生画的直感。首先我觉得老人家的作品非常大气,很有气势很壮观,这是第一印象。我觉得很多作品都有很强烈的震撼力,参展的作品可以说张张都很精彩,而且表现的内容极具长安的地域特色,比如白杨树、石榴、葡萄等等看了以后很亲切。大写意水墨画在画法上应该说难度比较大,苗墨先生确实炉火纯青值得充分展示。因为我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我想说一个关于宣传推广的问题。比如说4年的前“八届国展”在西安召开,当时我是官方网站的负责人,有很多感想,想给在座的艺术家们共同说一下,比如说到了河南,我们在河南采访的时了解情况,问你知道南阳子吗?他们就说知道,说这个人写的字很好,在我们河南是数一数二的,基本上水平和我看齐。但是回到陕西,北京来很多记者采访,假如说问到某某人的话,我们的同志们说,他怎么还会写字,他连笔都不会拿,所以陕西的书画家有时互相不捧人。
所以我希望我们省内的画家、艺术家在宣传推广方面要多做工作。苗老师这么多年是埋头作画,所以我就有这么一个建议。确实咱们陕西是藏龙卧虎,我们的书法家、画家、艺术家在国内都是举足轻重的,我们有长安画派等等,作为传播渠道来讲,也应该为陕西的画家做一点贡献。所以我们以后对苗墨老师的宣传推广应加大力度,尽可能把陕西的画家推向全国、推向全球。
王保国 (西安晚报)
昨天晚上考虑了一下,我想谈一个问题,和苗先生的画直接联系起来。就说画画搞艺术,起点是画还是源于灵感,我就怀疑有多少艺术家是靠灵感过日子的,这一幅一天画几十张,哪里有那么多的灵感提供丰富的资源?没有灵感的画的有没有价值?很难确定,凡是精神的东西肯定和灵魂有联系,我们以前不承认灵魂,即使有灵魂也不被承认,因为你的灵魂被改造后就不是你的灵魂了,你当然说我就没有灵魂了。自从钱学森谈了除了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之外,提出了一个叫灵感思维,在他没有说以前没有人敢谈灵魂,但是艺术作品、精神作品是在一刹那之间产生的,每一个艺术家都可以考虑一下,你的作品是不是曾经有过一次一秒钟的激动、一秒钟的刺激,然后使你的灵魂一生当中不得安宁。很多画家不谈自己的创作,不谈自己的作品,不谈自己作品的形成过程,他说让理论家去说,理论家不是你作品的主人,理论家是你作品的欣赏者,他可以提出问题让画家回答。绝大部分画家都不回答,他可以画出来但是说不出来,为什么画这么好?或者为什么没有画好?他回答不了。
苗墨一直在画自己的画。这个画包含自己的丰富的精神,这个精神所达到的结果如何,是由他自己来确定的。所以我今天就看他的作品,北京办了展览,西安也办了展览,准备建立艺术馆,要把他的作品,他所创造出来的形象留给后来人。这就要求他的作品有灵魂,要在他的灵魂受到震动以后他才可以震动别人。如果画家自己都没有受到感动,还感动别人,即便人家不说他自己感到很痛苦,这就是盲目的画家。
邵养德 (资深美术评论家)
苗墨老师是我们陕西国画院老一代优秀的画家。19年前,我当时进陕西国画院的时候,苗墨老师的年轻刚好是我今天的年龄49岁,那个时候苗墨老师精力充沛、旺盛,正是他创作的盛年。49岁一直到苗老师退休十年间,我跟老先生一起参加过画院的各种活动,下乡也罢、学术展览也罢,我跟老先生学习受到很多的启发,从做人、做学问、敬业精神等等,对我有极大的帮助。今天老先生举办这个展览,从陕西国画院来说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艺术与天空对比的话应该是一片叶子,但是对一个人来说却是一生一世的事情,苗老师风风雨雨一路走来有这样的成果,我们感到由衷的感谢,对他表示祝贺。
邢庆仁 (陕西国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
以上各位专家都对苗墨先生今天的画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评价,我想说的是苗墨先生的精神,通过画展的作品,看到了苗墨先生在整个创造当中的一种精神,什么精神呢?我认为是不断探索取得创新的精神,当今文化发展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创新,刚才很多专家在评价苗墨先生作品时候谈到了他的创新,同时提到了今后需要加以注意的方面,我听到这样一条,认为自己的个人符号还不突出,自己的个人风格还不能完全的体现出来,我认为不能归结为苗墨先生的不足,恰恰说明苗墨先生在整个艺术创作当中还在探索,忘记自我,在继承传统和发觉传统上,我认为这是我们每一个美术工作者的责任,特别是当今中国文化振兴的年代,需要我们每一个画家、书法家、艺术工作者都要把自己身上的担子当成一种民族责任、当成中国文化振兴的使命感,所以在这里我首先感谢苗墨先生为我们今天所从事专业的一种奉献,其次我也感谢今天在座的苗重安院长、邵大箴先生对我们画家的关心和重视。
中国国家画院:谢永全
我跟苗墨先生是师兄弟,从60年代初一直在一块,美术馆开了很多研讨会我都参加了,我最激动的就是赵望云先生和苗墨这次画展,今天苗墨在开幕式上掉眼泪,我心里也在掉眼泪,人常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尤其老师们在临终时候把希望寄在我们身上,这一辈子没有成就,愧对老师的希望。
苗墨的绘画经历:他先学山水,他跟赵先生学习,从今天他的画里能看出赵先生笔墨的影子,他的立意非常高,这些年来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工作。希望苗墨先生画的更好,能够把长安画派的风采更好的发挥出来。
这里恳请在座的全国的大专家们希望你们把注视点移到西部,移到长安画派,关注长安画派的学生们,关注陕西的美术。
曹湘秦
首先,我非常同意邵先生前面写的序,基本上全面的概括了苗先生的艺术,在这个基础上,我想谈一下我看了他的作品之后的一些感受,60年代以后,长安画派出现的比较多的是金石味,苗墨先生作品中这一点体现的比较清楚,在中国绘画里追求金石气是很多画家的一致追求,做到什么地步是个问题,苗先生花鸟画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
第二个感受,花鸟画里面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提拔,潘天寿先生有专门著述,而且身体力行,做了很多事例,现在很多花鸟画家不太注意这个问题,关于花鸟画的提法,按照潘先生的做法,有很多作用,一个可以作为一种聚气的作用;第二可以起到蓝边,第三还可以起到画材的作用,苗墨先生的花鸟画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但是得有一定条件,书法得过的去,如果书法不好题下来就破坏画面,好的题跋可以使画面非常完美,有很秘的地方,也有很疏的地方,但是疏密是非常严谨的,这是我看了他作品之后一个最大的感受。
苗先生比我们年长一点,长几岁,但是咱们都是60多岁的人,60多岁的人在中国画里相当于生命年龄的40、50岁,中国画是很特殊的一门艺术,不是年轻人的艺术,应该是中年人以上的艺术,因为中国画反对甜、浮、火等等东西,讲究的是拙的味道,一定要有文化修养在里,60多岁的画家应该说还不是一个画家最终出结果的时期,应该还处在画风形成的过程中,苗先生的画我觉得非常大气,有些地方有二度艺术,比如石榴,有些地方又想表示三度艺术,比如葡萄,如何使画面非常协调,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顾森
我个人由于工作原因,最近两个月连续好几次接触了苗先生的作品,注意了解了一下他的个人经历,我考虑两个定位的问题:一个中国画的定位,刚才很多老师都谈到苗先生的画对景物和绘画各方面要求的因素注意了,在苗先生的画上有一个特征,几乎每幅画都会写上某某图,这个图字很重要,现在许多艺术家画画往往考虑的非常具体,比如画什么东西,要么考虑的非常抽象,完全像上帝一样在创造什么东西,对于中国人来讲更恰当的是他就在画画,这一点是苗先生非常注意的,苗先生在他的艺术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通过绘画表达个人的情和义,在这个意义上讲苗先生对绘画的把握非常恰当。第二自身艺术创作上的定位,他在西北呆很多年,在艺术上难免受到长安画派的影响,也许还不只这一方面,我对西北有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感觉西北历史、人文、自然景观是最壮观的,在苗先生的画里,西北历史文化积淀定位的很准确,从历史角度定位,他有时间和空间,对于苗先生来说,在这方面他继承了很多东西,我仔细看了他的作品以后,跟长安画派有一个很不一样的地方,长安画派很重视题材,这个题材在当时来讲很注意的就是所谓的现实题材,看苗先生画的时候,除了在笔墨和气象上有这方面特征之外,几乎没有长安画派以往老画家所喜欢的现实题材,他注意更多的是中国梅兰竹菊、风花雪月这样的景色,还有西北常见的高大的植物,在这方面的定位很准确,同时很注意让自己的绘画在取材方面有非常经典的特征。在艺术上,我觉得他的绘画枯而不涩。当代中国人在看待我们的艺术传统时候,往往有一个委屈,一说起来中国画有传统,同时又要求现代,传统和现代这种两分法给当代人思想结构就造成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因为是一个限制,我们逃不脱这个限制,任何一个艺术家恐怕难以这样要求自己,所以如果再苗先生考虑他的作品时候,完全可以不受两分法思维方式的约束,他只需要沿着他自己的路子走下去,他应该可以走出一条很高的路子。
陆军
在我们印象中长安画派以山水和人物画为主,苗墨的作品我觉得应该填补了长安画派关于花鸟画的一个空白,花鸟画在长安也很多,之所以能够填补长安画派花鸟画的空白,我觉得他的花鸟画中有长安意象,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都很赞成,猛一看他的花鸟画甚至比较传统,但是我觉得有一种新的东西在里面,用水墨画界定他,水墨概念是当代人的概念,他的沧浪也好,大气、豪放也好,有水墨成分在里头,什么是水墨概念?水墨概念就是媒材、媒介的概念,而不仅仅是硬笔的概念,所以他的润、湿,包括把好多颜色去掉,石榴、月季花、葫芦都去掉了,他更强调水墨湿润的韵气在里面,这是他的花鸟画当代性比较突出的一个地方。谈到花鸟画离不开当代写意花鸟画衰落的问题,看了苗墨作品,他的作品能够让我们眼睛一亮,觉得在长安、在西北还有这么一个画,这一点非常难得。难得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当代写意花鸟画甩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纸化的生活把人的气质和个性去掉了,我猜想苗墨先生的个性应该非常豪爽,水火不容,个性应该非常强,否则写不出这么大写意的作品来,我后来又想到,这个个性里还有很多长安的东西,把长安苍茫的境界放入他的花鸟画作品里,他去掉很多颜色,所以他的笔墨里有很多苍劲的,这是地方特色和他个性的融合点,他是从山水画改为画花鸟画的,我概括以长安山水这种境界养他的花鸟画,以山水的笔墨和构成养他的花鸟画。
如果说建议的话,晚晴图,有花和山水结合的东西,还有雪情图,这一点都是个人面目的东西,如果谈到景和花鸟结合,潘天寿是一个重要人物,如果更想突出个性,应该把景和个性的结合突出出来。
北京画院美术馆:尚辉
对苗墨先生不太熟悉,从画册上看,早期画山村景色、农家小院,有明显的长安画派传承,总体看苗墨先生山水画挺大气、挺有力度,挺浑厚,感觉语言很丰富,内涵也很丰富,有西北人文环境蕴育出来的厚重感,也有吴昌硕花鸟画的笔墨特色。总体上讲当代花鸟画的发展难度很大,但是从总体倾向上说,可以分成两种倾向,两种路子:一种跟自然、现实结合,这种可能很容易出新,容易成就一种新的画风,超越传统花鸟画语言规范,能够很快出一种新面貌,但是更多的是传统路子,我觉得苗墨先生是这样一种路子,这种路子的创新、继承、延续也不一定从生活感受中来,也不一定从写实中来,花鸟画面的标准可能就是笔墨、力度、韵致,甚至古代、近代、现代综合各家语言形成自己一家的面貌,构成画面的东西不一定从写生中来,苗墨先生的作品里有过去长安画派的内涵,但是他的花鸟画在笔墨功夫上、在力度上、在韵味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的作品中不光受西北长安画派的影响,花鸟画方面更具有吴昌硕笔墨的特色,在力度上、厚度上、笔墨老辣程度上都达到了一种高度。
王志纯
苗先生是我的学兄,记得以前上学时候老师讲过磨分五色,我看了苗老兄的画,远不止五色,恐怕十色都超过了,我感觉到他墨能够用达到的色、能够达到的程度他都发挥到了,我感觉这点特别突出,他用色用的少,墨用的多,把墨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是我的一点感受。
另外一点,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就是花鸟画,把花鸟画的古朴、淳厚、气势发挥到极至,花鸟画我看的比较多,大部分画的颜色都比较柔和,好象大部分花鸟画都追求这个路子,但是苗老兄追求的不一样,这是我的一个感觉。
今天看了苗老兄的画,我还有点自豪感,苗老兄只顾埋头画画,谈不上推销、宣传自己,精力基本用在学术研究、学术探讨方面,很少听到他在陕西搞什么个人宣传,连展览搞的都非常少,在陕西我都没见过他搞个人展览,我对美术界知道的比较少。蓦然看到这么一个机会,感到很振奋,尤其是我们陕西的花鸟画在北京能搞这么一个展览,而且这么高水平的展览,我觉得不仅是苗老兄成就的一个表现,而且应该是我们陕西书画家尤其是花鸟画家感到自豪的一件事情。
薛着
今天参加苗墨同志座谈会很兴奋,我去西安长安两三趟了,去长安时候感觉不一样,看到咸阳机场就想到从来不见咸阳桥的感觉,马上想到阿房宫三百米的气魄,在封建社会,陕西本身就是文化发展最高的地区,更早的青海彩陶那种感觉,长安的感受就不一样,甚至武则天,都给人非常丰富、丰富厚重的中华文化感受,这种文化环境确实孕育了非常有影响的长安画派,以及在陕西这块沃土里孕育出来的中国艺术以及艺术家们,这种感受从画里能够看到,再缩小点,从苗墨本身生活经历来看,他具体受过什么委屈我不了解,感觉苗墨同志是很动感情的人,开幕式时候他第一句话就说我碰到很多好人,而且哭起来了,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开幕式,说明他做事情很有感情,包括他对人也很有感情,这种人虽然受了很大委屈,吃了很大苦,但是有报应,他遇到很多好人,他女儿也很不错,三个女儿很孝顺,包括苗青同志昨天到我家里,我感觉很能干,很有魄力,很有公关能力,很了不起,这就是真正从深层教育以及环境影响,哪怕逆境里逼出来的一种能力和智慧,也是他家庭的智慧,这些东西都可以融在他的艺术创作里面,再缩小到他自己的作品,看了他的画,我首先感觉传统功力非常深,很纯粹走保守疗法这块,就是在纯传统道路里深入地钻下去,在传统这个路子上很深入的钻下去,而且钻出了新意,钻出了他的特色。另外他的作品很大气,苗墨苗墨,尤其他的墨我觉得用的很好,笔也很好,笔墨笔墨,基本上不能分了,但毕竟有一个侧重,有的人侧重笔的功力,有的人侧重在墨的方面,尤其水墨,里面有彩墨,有水墨,我觉得彩墨不错,文人画发展到巅峰时期,他的墨牡丹、墨荷画的都很好,所以我说他是在纯传统这个路子上走的比较深。第二我认为他的特点就是他的构图很不错,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和西洋画的风景和静物在大类方面有相同之处,但是在文化含义上是不一样的,中国山水有祖国家乡河山的味道,有文化内涵在里面,摆脱具体地点对山水的把握和寓意,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不是很局限的,起码在焦点透视上是西洋画的方法,但是中国画不是很局限在某一点上,而是对总体感情上的把握,相对来讲他是一种比较壮美的美学形态,花鸟要和西洋画静物不一样,是一种优美的美学形态,提供一个表达优美的载体,和西洋画的花鸟很不一样,如果从准确度上讲,在我所见的可能画的最准确的花鸟静物荷兰画派那批人,我在荷兰博物馆看,切开水淋淋的感觉可能没有人比他画的更好,很准确,可以做标本,没有照相以前确实靠它做标准,但是很遗,他画的是鸟,是动物标本,应该说离我们人类追求的艺术还是差很远,中国人的花鸟不是画标本,是画人、画精神,如果花鸟和山水相比,花鸟更着重于对生活优美的一种表达和一种追求,画来画去,就几根枝,鸟再区别也就是孔雀和麻雀的区别,其他的鸟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借生物性本身表达人类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所以全靠这几个东西摆来摆去,摆的好看就好看,在精明位置上做的很好,尤其拿来做广告的那一节画,下面几根枝,构图很妙,这就给人很深的美感,如果和行画有区别的话,区别就在这里,一些行画笔墨非常非常好,但是再好也就是行画,画有雅俗之分,如果我们过分强调笔墨,有的确实很笔墨,但是拿出来的还是行画,原因就是他离开了艺术最本质的追求,你的构思怎么样,你的意境追求有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是衡量艺术的最后标准,苗墨在这两方面做的非常成功,有很好的造诣。这点是区别于很多这条纯粹古典继承路子的画家。
谈谈意见,我跟龙庭同志看的时候已经交流了,觉得确实有点遗憾,笔墨非常好,很老辣,功夫也很深,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对这个不感兴趣还是什么原因,我觉得你的书法应该写的很好才对,有时候题款太随意,要以随意表达不随意才行,你是以随意表达随意,那等于写文章一样,我们说深入浅出,你来一个浅入浅出,就很可惜了,你的功夫很深,有一幅画的题款某某图,苗墨于长安,安字写到了图的后面,又另起一行,那么有规范、那么古典的中国画,题款那么后现代,有点遗憾,不知道为什么,不应该是做不到,这方面恐怕还是得小气一点,稍微更讲究一点,就更完美了,这是一点遗憾,希望以后自己看看是不是有这种情况。谢谢!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研究员:陈醉
我发言的题目叫“永做壮苗”,我和苗墨有几个地方相近,咱们是老乡;第二你叫苗墨,我叫翟墨,感到很亲切,看了画,我想说的就是永做壮苗就是对年轻和老这两级的把握,第一点,看了苗墨的画,感到画即很老练又很年轻,老练就是他画的树干枯、胶、墨应用的很到位,我特别欣赏他画的石榴树,石榴树疙疙瘩瘩的质感画的非常刚劲,石榴果外面的石榴皮的厚度画出来了,石榴籽外面包的甜的透明的水画出来了,石榴的质感非常到位,国画能出现这样的质感非常好,桃子、葡萄、月季花就像李松先生说的特别润泽,里面充满了水,好象一掐水就出来的,一个苗能不能青、能不能壮,有没有生命的汁液在里面贯穿,他的画很年轻,不像是老人画的,还有葫芦、丝瓜都非常富有水分感,枯润干湿的浓度掌握的很好,这是长寿的一种征兆和信息。这是永做壮苗的第一个意思,从画中可以看到刚劲、枯润处理的非常好。
第二,对传统和现代关系处理的非常好,传统笔墨从山水到花鸟,传统的功夫很到位,很到家,一看就是专业画家、成熟画家的作品,但是从传统角度看,他又走出了传统,很有现代感,看上去不像老画,有现代人的创造在里头,传统和现代的关系处理的不错。
第三,他即会画山水画,又会画花鸟画,从山水走到花鸟,身体不好外出写生机会少了,把精力就投入到花鸟之中,把山水的大气吸收进来了,山水对花鸟影响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好。
我想说一点希望,也是从两级来说:贾又福先生有一句话,他说对传统入之欲深出之欲远,对待传统有一些画家有不同的层次,有的是打不进传统,根本没有传统修养,画要没有根就成不了大气,有的有很大功夫打进去了,拼命临摹,打进去之后发现传统这么丰富、深奥,觉得就很不错了,打进去之后不愿意出来,停到传统里了,宁愿被传统吞食和覆盖,再一种想出来出不来了,进的时候没有丢路标,就出不来了,就沉到传统中去了,李可染能打进去能打出来,贾又福传统功夫很厚,他跟传统拉开的距离比较大,他提出要有发端意识,要勇于开头,勇于发端,传统打进去,打的越深出的越远,我对苗先生提一点希望,他的传统打的很好,出的也很好,希望传统再深一步,出来的再远一步,再远一步就是从画的构图到水墨色、到构思自己的面貌发端能够再响亮一点,一看就是苗墨的画,自己的商标刷的更亮,自己的创造性体现的更充分,甚至创造出苗氏符号,永做壮苗,不要因为年纪大了苗就老了,要永远壮,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壮,如何创造出苗墨的符号,花鸟的难度也许比山水更大一点,山水的自由度更大,花鸟存在比较多的现实东西,能不能看到这幅画一上面就有一个石榴,石榴籽的奥妙充分体现出来,除了树上的石榴,能不能画盘子里的石榴,从远近推拉摇移能有更多自己的东西,包括综合修养,甚至题字和题诗,60多岁对现在来讲是人生的一半,还有一半供自己充分的发挥创造,王朝文说好的丝瓜好象还在往下延伸,还能长长,还能长粗,希望能像葫芦、丝瓜、石榴一样能够不断成长,而且长的更老辣,更充分自己特色,更有自己的符号,从综合修养上再进一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翟墨
今天看了苗墨先生的花鸟和山水,我感觉收获很大。关于山水画邵先生的文章总结的很好,质朴、浑厚、大气,齐白石也大气,除了质朴、大气、浑厚以外格调也比较好,他很善于用墨的干湿浓淡对比,无论大幅的能够控制笔墨,小幅能够控制格调,这都是很高的,当代画花鸟的人很多,我今天第一次见苗墨,他是默默耕耘的,现在的画家叫功夫在画外,过去叫七分画三分跑,现在好象是三分画七分跑,大量功夫还应该下到画上,从内心我很佩服默默耕耘的画家,或者说勤勤恳恳的画家,或者有大胆创造的画家,苗墨先生的画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准,从格调上讲,代表了专业画家的水平。我的老师说中国画花鸟画虽然产生的比较晚,但花鸟画最后在文人画里发展的比较成熟,比如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花鸟画的用笔也比较丰富,讲究也比较多,山水可以从无画到有,还能从有画到无,花鸟画从无画到有,就不能画到无了,花鸟画到了最后它的文化性不亚于人物画或山水画,人物画直接人物务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而花鸟山水是比较间接的,山水描写大好山河、自然景观,包容量很大,花鸟画更能考验一个画家的人品、学问、修养、才情。
刘龙庭
看了苗墨先生的展览,感觉到长安画派在赵望云、石鲁先生以后,在当代又有了新的发展,感到了长安画派生活的根基和顽强的生命力,生命力在这代人的作品中体现的非常充分,在当代中国画发展中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苗墨先生在60年代曾经受过几位前辈画家的亲指,但是从苗墨作品来看,里边吸收了老师很多创作经验,但是跟老师又不同,有他自己的面貌,邵大箴先生总结他的特点,是质朴、深厚、大气,我觉得讲的很好,跟我的感觉一样,但是我觉得还有一点,就是他在笔墨表现上表现的非常润泽,这一点很难,后来我请教苗墨先生,我说你用什么纸和墨,他说两点:一个很好的控制水分,还有一个反复实践,他家里的废画可以落的像小山一样,他的作品在大量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这个很重要,在笔墨表现上是不是可以用一句旧话概括,珠圆玉润,像玉的润泽,不管画的猕猴桃还是桃子,感觉水分非常充分,十几年过去了现在看上去跟新画一样,在笔墨水分运用上有很丰富的经验,画的非常好,山水画画的也非常好。现在苗墨先生过了花甲之年了,苗墨现在的精力还很充沛,如果再过几年他一定有更大的发展,谢谢!
中国美协:李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