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王瑞芸:2011年旧金山之行(1)

延伸阅读:

王 瑞 芸:2011年旧金山之行(2)

王 瑞 芸:2011年旧金山之行(3)

  前几天我去了一趟旧金山,在市中心联合广场不远的旅馆下榻,旧金山我去过多次,但从没有好好在城里逛过,这次,只逛城里,哪儿都不去。都知道联合广场是个商贾云集之地,恐怕人还不知,那里也是个画廊糜聚之处呢。

  上午十来点我一路晃到联合广场,不料还是太早,画廊要到11点之后才开。只有一两家开了门,进去看看,七七八八挂了十几张画,甚是寡淡无味,待不到几分钟就出来了,没奈何,只能逛街了--联合广场周围的名牌专卖店倒都开张了。我信步走进Neiman Marcus大楼--那是联合广场上最高档的百货公司--借此消磨时间。实在说来,我这个所谓文化工作者,一向不以店铺为意,觉得那不过就是俗世生活,虚荣加炫耀,一股子金钱气味!可是一看之下,被吓了一跳:好一派美丽光景,实在比画廊有看头得太多了。柜台,橱窗布置得不仅美仑美奂,而且,它们干脆把艺术拿来当装饰呢。设在底层临街的咖啡店里,墙上悬着一个竹编似的抽象雕塑,在华贵的珠宝首饰柜台里,竖着锥形的石膏雕塑,在法国名牌Celine手提包之后,衬托着两幅黑色线描的作品……这种地方仿佛突然提醒了我,艺术在生活中原本就是配角啊。

  这些一度在美术史上可谓石破天惊的抽象绘画和雕塑,如今被如此随意地搭配在柜台里,或者服装模特儿身边,显得如此相得益彰,这些曾被赋予深刻精神性的艺术作品,眼下沉默而美丽地待在商品的边上,并没有要求什么特别的地位。想想还真是的,如果我们一直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那时,原始人画在陶罐上的纹样,或者刻在一把木勺柄上的图案--被我们现在看成是艺术的东西,不也一样不过就是配角吗?艺术究竟是什么,这个让我们在理论上争论不休绞尽脑汁的议题,怎么倒是在旧金山的百货公司里,轻轻松松,自自然然地被处理得十分妥贴。我们的所谓艺术,在这些世俗的商家手中被安安静静地恢复了它的原始地位。那么顺其自然,因此那么招人喜欢。

 

  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问了,是什么时候,艺术被我们推举到如此显赫地位的,甚至让它的特殊性会达到一种不自然的程度。

  我说它不自然,当然是有根据的。在11点以后,我手上拿着“旧金山画廊指南”的小册子,十分狐疑地走进Post Street 的251号,那是栋门厅设有门卫,看着像公寓的大楼。咦,画廊怎么可能设在这样封闭的楼中呢?那个黑人门卫很客气地对我说:“没错,从二楼开始,直到五楼全有画廊,请往前走,电梯在你左手边。”我乘电梯直上到五楼,在楼道里,看到的是ALVO会计事务所,ENTERRISE建筑设计事务所等等,最后总算看到一家叫Meyerovich Gallery 的画廊,敞着门。这个画廊的名字,显然来自主人姓氏,而且一看就是俄国姓氏。马耶洛维奇先生本人正坐在办公桌后面,我对他笑道:你该是从俄国来吧?在美国呆多久了呢?他回答说:是从俄国来,来了有三十年了。我又问:在这样的地方开画廊,游客们恐怕很少会进来,不影响你的画廊业务吗?他笑了,笑得很欢,说,我们哪里管什么游客呢,画廊跟游客没有关系,我们有固定客户,有我们的联络渠道。你知道吗,我的客户遍及欧美两地,他们能大老远地找到这个隐蔽的五层楼房间里来,从我这里定货,买了回去,或者放在家里,或者放在酒店大堂。实在的,我的客户很多,你瞧,因为租这样的地方,开销不高,因此我们的价钱比别处可以便宜些。关键是,我手上有很多名家的东西……说着,他很殷勤地搬出一本很厚的相册,一页一页地翻给我看,瞧,这是给Jim Dine (美国波普艺术的重要艺术家之一)的画展,我手上有他四十几幅作品,而我随时可以从他手上拿到新的东西。我有劳生伯的东西,很多……瞧,这是毕加索,我和毕加索的后人有联系,也可以从他们手上得到作品,我手上有60多件毕加索的东西,我的业务联系很广,很广……请问你是从日本,还是从中国来?.....哈,中国人啊!

  从那里出来之后,我还去了Geary 街 49 号,其中有近20家画廊,77号,其中也有十几家画廊,它们全都藏身在某栋商务大楼的不同房间中,而且还都在两层以上,租临街铺面的画廊几乎一个都没有。也就是说,旧金山联合广场的画廊,完全不沿街开设,它们根本是像公司的办公处一样,分布于商务大楼之中,它们也就和各种商务企业的办公室一样,只有专业圈内的人员才会去造访,洽谈业务。它们的生产,交换,流通,是在一个与社会大众无需见面的层面上展开的。能相信吗?以被观看为主要职能的艺术,如今毫无怨言地进入了会计事务,建筑设计事务所盘踞的办公区。没有人对此觉得奇怪,因为那些画廊现在从事的事情,跟银行信贷等业务也差不多了,那是无数种资本流动的渠道之一,而画廊已成为帮助操纵资本流动的一个业务交易所。

 

  所以,我在联合广场附近看的所有画廊,等于就是一种商品展示室,其中展示的东西甚至连大众商品都不算,而只能算到工业或高科技产品的类型中去,因为大众商品最是要沿街叫卖的,只有非常专业性的工业或科技产品,放多高的楼层,藏多深的内室都不怕,自有行家会寻了来购买。旧金山市中心的画廊,一毫不爽就是这样。因此在这些地方摆放的艺术作品,和生活完全是割裂的,作品在一间空荡荡的屋里搁着,既不悦目,也往往叫人不知所云。必须是真正的业内行家,才能对-比如马耶洛维奇画廊中挂在墙上的--美国艺术家斯太拉的作品产生感觉,

  因为这类人有专业的知识储备:斯太拉(Frank Stella 1936-)是极少主义的开创者,且不管眼前挂出来出售的是他晚年相当花里胡哨的“极多”之作,却也依然是名家之作,只要有了他的签名,那样花哨的涂抹就值好一兜银子呢。

  因此,艺术的本色,也就是它的原始功能,在这里完全消失了,它不需要人看,只需要人藏(收藏),跟有钱人藏金条一模一样。那么,艺术的所谓精神性到哪里去了呢?

  艺术的精神性其实是存在的,那就是让艺术往前走一步,离开形式的创造,进入思想的表达。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已经可以把创造美丽形式的部分出让给设计,装潢,百货公司的柜台去了,让我们用艺术来做点别的吧。这就是杜尚在90年前就已经意识到,并且动手开始做的事情:让艺术服务于思想的表达,这个方向,就是现在整个当代艺术采取的方向。

  如果我们现在还打算在斯太拉这样的作品上寻找精神性,用复杂的文字去解释它的所谓内涵,就实在没有多大意义了,往严重里说,那无异于制造幻觉,这是极其不应该的。因为在现实生活里,一切都赤裸裸地摆在那里,无论是Neiman Marcus百货大楼中的高档服装和提包,还是马耶洛维奇画廊中的画,都是商品,都是商品!现实生活是不会撒谎的,因为它没有功夫撒谎。人要生存,生存是很紧迫的事,很直接的事,那就是最大程度地生产利益,这没有什么脸红的,没有什么要掩饰的。结果就是,在现实中,斯太拉作品真正具有的唯一意义,就是马耶洛维奇画廊中的商品之一,一个有名牌商标(名家斯太拉)的商品,你买回去,像金条那样收着,可以保值,而且将来可以增值。

延伸阅读:王 瑞 芸:2011年旧金山之行(2)

作者:王瑞芸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