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殇”冯放个展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二层开幕,此次展览由北京电影学院当代艺术研究院、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当代画院、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今日美术馆联合主办,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彭锋担任策展人,展览集中展示了艺术家冯放近些年来以“鹤”、“候鸟”为主题的艺术创作。
开幕式嘉宾合影
在展览现场,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冯放表示:“近十年我以鹤作为绘画主要形象,鹤属候鸟,因为鹤我开始关注候鸟,并由此深入其中。或许我可以像莫兰迪一样毕生专注于一个绘画主题,只不过时代变了,艺术表述的方式逐渐转向多种媒介相结合的语境,我开始尝试全媒介的艺术创作之路。”
《烟》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彭锋表示:“展览的主题最开始确定为“鸟殇”。在疫情前,整个展览的主题为环保和关注生态。因为冯放花了十年时间关注候鸟捕杀,也因为他们的报道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让候鸟被捕杀的情况得到缓解。因此,之前我们认为重点在候鸟身上。当疫情来临,这个主题就被深化了。因此,展览题目变为“殇“。“殇”不仅仅是鸟的殇,也是人的殇,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殇。”
展览现场
作为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冯放在开幕式说:“三年前,应今日美术馆之邀准备了‘禁止杀戮、珍惜生命’的展览,但疫情突然而至,被迫延期。在此期间,我们共同目睹了武汉因疫情封城,世界各国因为疫情在政治、文化、经济上受到极大的影响。我个人也因此被局限于房间之中,当生活和出行都受到影响时,我有一个感受,自己也被网住了,就像那些被盗猎的鸟。以前,我们关心鸟类的生存问题,只是在俯瞰这些生命,是疫情让我觉悟,其实人的生命跟它们一样的脆弱。‘殇’是人类社会的问题,并非只是鸟类和自然的问题。”
艺术家冯放致辞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在开幕式现场致辞中首先感谢莅临嘉宾,并分享展览“殇”所带来的感受,“这个展览的话题之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1871年达尔文曾在《人类起源》中提到:人类进化的成功,不可或许的因素就是怜悯心,不仅是对同类,而是对所有生命。冯放以‘殇’来提问,为我们带来诸多启发,今天我们需要以怜悯之心宏观地看待人类社会所面对的问题,反思今天人类所处的位置。”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致辞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代表北京电影学院向艺术家冯放表示祝贺,他说:“冯放个展是让人产生强烈震撼的视听大展。从19世纪以来,艺术一直在探索一些可能性。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外世界的不断扩充,一个是向着内心宇宙的探索,而冯放的艺术探索像是在向外宇宙和向内宇宙探索中的一个结合点。他的作品既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无限广阔的宇宙,还能让我们感受到鸟和人相互映照的生命的震颤。”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致辞
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副会长王鸿海是艺术家冯放亦师亦友的朋友,在开幕式中他阐释了候鸟迁徙被捕杀的事实,并对艺术家冯放可以将这种现象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呈现表示祝贺,他说:“冯放是一位勤于思考,敢于担当,富有责任的艺术家。当代艺术就应该基于对个人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思考,对人类的思考,在各个方面提出一些问题并思考一些问题。”
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副会长王鸿海致辞
策展人彭锋在开幕式现场阐述:“‘殇’不仅是鸟之殇,也是人之殇,是时代之殇。”人类与自然界的生命本来就是一个共同体,没有一个物种拥有俯瞰其他生命的资格,尊重与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你、我、它如何共处,这里的“它”既指动物,也指人;我们要审视人与自然,也要审视人类社会的关系。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共同体。
策展人彭锋致辞
十年前,冯放因爱鹤而与鸟类族群的命运发生关联;十年后的今天,因突如袭来的疫情,冯放重新思考自我和艺术、思考人类社会现实,他以一场介入式的当代艺术展来向世界提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张晓凌主持开幕式
借由策展人和艺术家发人深省的提问,在此次展览开幕当天下午,举行了“用一场十年的艺术行动,照见当下与你我”为主题的艺术研讨会,中国国家画院院委张晓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锋、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李可染画院院长李庚、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余丁、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王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今日美术馆学术副馆长晏燕、《美术》杂志社副主编盛葳、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中国美术馆副研究员王萌出席了此次研讨会。针对艺术家冯放的艺术创作,以及自然与生态问题在开幕式开始之前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当代艺术家在当下的社会责任,以及艺术之于当代、之于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学术研讨会现场
学术研讨会现场嘉宾合影
从“鹤”到“候鸟”,艺术家冯放的热爱与执着 冯放儿时因为舅外公——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翟翊创作的皮影戏《龟与鹤》而喜欢上鹤,因为鹤的灵动,他在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的种子。9岁起,在舅外公的启蒙下开始学习绘画。14岁考入省艺校学习舞台美术专业,83年考进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接受系统美术训练,毕业后从业广泛,涉猎多个艺术专业,从影视美术到广告美术和导演,再到文化项目设计,不同视觉领域的工作,让他拥有了灵活运用各种艺术媒介进行创作的能力。
《烟》 展览现场
虽然冯放并没有像很多专业画家一样,从最初就选择创作之路,但经过多年在视觉领域的历练之后,兜兜转转,最终回归绘画和当代艺术。重拾画笔的冯放说:只有在创作的时候自己才是自由的,而提笔之念就是心里的“鹤”。冯放喜欢鹤的飘逸灵动,也喜欢“鹤”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闲云野鹤”是“士”独立之意志,也是自由之思想。在冯放看来“鹤”是可以坚持一生的创作题材。
展览现场
因喜欢鹤,他对鹤展开深入研究,也由鹤的濒临灭绝而关注整个候鸟生态。2012年,机缘巧合,冯放资助并开始参与一部记录候鸟南迁的纪录片拍摄。候鸟被捕杀的惨况,震动了这位爱鹤人。他从最初的绝望,到期望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而唤起社会认知,希望自己可以为候鸟、为社会尽绵薄之力。
展览现场
冯放用积极介入的当代艺术方式提出问题,并试图改善这些问题。从单纯的喜爱到深刻思考人类与自然、人类社会自身等诸多问题,从最初的画“鹤”,到后来以候鸟为题材的创作,迄今为止冯放所有形式的创作都只围绕着“候鸟”这一主题。在开幕式采访时,策展人彭锋说,在他记忆里一生只创作一个主题的艺术家似乎只有莫兰迪。但与大师莫兰迪不同的是,冯放虽围绕一个主题,但由于个人从艺经历和时代的影响,他的创作手段覆盖多个媒介。
展览现场
从电影学院走出的冯放,电影美术、影视广告、以及大型文化项目设计的经历给了他独特的优势,对多种媒介的灵活整合,也成为他个人的艺术特色。绘画、影像、雕塑、超大型装置,诸多媒介之间灵活自如,因此冯放被视为当代艺术中的少数派。此次,在今日美术馆“殇”的个展中,冯放正是通过多种艺术手段,在今日美术馆中空旷的展厅中,营造了一个戏剧性且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场域空间,并引人深思。
展览开幕式现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7日。
作者:孟语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