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窑炉,叮叮当当,密密麻麻的开片声,此起彼伏,像弹奏一曲美妙的音乐。伴随着这份天簌之音,瓷器上开片纹路不断出现。上个月,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组走进丽水龙泉,获悉施振强当日开窑消息,便多方联系前来。在开窑现场,摄制组一行人被深深震撼住,连连惊叹:哥窑活了!
施振强出生于1994年,是土生土长的龙泉人,从小,父亲就喜欢带他到青瓷大师工作室里观摩,培养兴趣。读书期间,他开始跟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石玄根,学习青瓷制作基础技艺。“当掌握了一定传统技艺之后,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青瓷专业知识,可以很好地提高对青瓷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对青瓷着迷。”施振强说。
2012年的一次古陶瓷拍卖会,当时施振强被一件作品独特的哈密瓜纹所吸引,当拍卖员介绍这件作品来自龙泉的哥窑时,他内心充满了自豪,也十分震惊:“没想到早在南宋时期,家乡就会烧制如此美丽的哥窑瓷器。”
同年11月,一场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举办的“2012龙泉黑胎青瓷与哥窑论证会”在龙泉举行。与会专家们达成共识:文献记载的哥窑在龙泉。论证会之后,恢复烧制哥窑的念头,在施振强内心也越发强烈起来。
恢复哥窑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哥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除黑胎、紫口铁足之外,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开片呈浅白断纹。在师父指导下,施振强开始查阅大量资料、四处观摩古瓷器,然后开始长达7年的试验过程。
“这期间,我一度想过放弃,一方面哥窑烧制难度太大了,另一方面也涉及到经费这些最实际的问题。”施振强说,在他念头摇摆时,幸好父亲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和信任,让他没有理由不继续坚持下去。
“第一次成功的时候,当时真的是打心底开心,比中五百万彩票还激动。”通过7年的努力,施振强跳出了现有仿古工艺的束缚,以原矿材料结合最新烧制工艺,成功恢复了哥窑,这项技艺也一举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施振强作品:宝相杯
他的哥窑瓷器,典型的黑胎、紫品铁足、浅白断纹开片,釉面光泽。而当他将第一批哥窑茶器推向市场后,让市场惊讶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起了一丝疑虑。大家意外的是,恢复哥窑的他,竟然还只是一个1994年出生的小伙子。而之前大家看到的一些仿哥窑,都是民间仿古师傅用腐蚀性材料作旧处理的,只能欣赏,不能实用于喝茶。
施振强作品:葵口盘
为此,施振强又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将自己这批哥窑茶器送去官方检验。不久,一份权威检测报告彻底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没有任何有毒化学成分,不仅环保安全,还因含铁量高达20%,可以迅速提高茶的口感。
有志者事竟成。哥窑重现,对咬定目标并全身心投入的施振强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施振强说,他想让哥窑走进大众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一起享受哥窑之美。
施振强说:龙泉,南宋哥窑的作品,就像就是从高空往下看,我们这一片江南的山水的话,就感觉他一块一块的墨绿色的片纹,就像那个青山,而浅白断纹的地方,就像高山旁边的小溪,这赋予了我们这个作品生命,也开拓了我们这一个作品,它辽阔的空间给我们欣赏者也好,藏家也好,可以发挥充分的想象空间,看了一个小作品,就如同欣赏了一遍我们这江南的千山万水。宋词的残缺,如同人生的遗憾,因为真实而又动人心魄。我对于宋瓷的迷恋,源自于对宋人的生活的向往,尽管刀光剑影,山河破碎,人却淡定,闲散,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创作。生活的情趣和艺术品位都达到了巅峰。后无人可及,我对自己的作品也有一种自己的解读。我感觉宋词的残缺的话,就如人生的一种遗憾,因为真实而又动人。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