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年6月18日下午,“犹如非烟凝玉影”乔加个展在EGG画廊启幕,策展人夏可君,展出作品15组、件,以近年新作为主。
展览现场
艺术家乔加作品以大漆为主要媒材,极尽大漆包容万物,温润华滋的物性;以诗意语言的书写性方式,融汇西方现代主义的理性精神,以及东方质朴纯粹的禅意,转化为颇具唐韵的个人化语言。大漆(天然漆)作品有别于惯常所见的当代艺术作品,乔加作品在反复的堆砌、髹涂再减去、磨显的周而复始中,不断地加、减,时间就在其间流逝和凝固。作品也显现出时间性和绘画性。在不断消减、磨蚀中褪去了“大漆”作品因漆的材料属性而难以回避的工艺属性。
乔加作品中有厚重的传统功夫的底色,又从当代艺术观念中获得视觉的“轻盈”感,形成一种相互转化的关系。
展览现场
乔加的父亲乔十光先生,中国现代漆艺的开拓者和漆画创始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漆画之父”。乔十光作品注重漆性与绘画性的统一,使现代漆画在保持传统文化品格的同时不断创新,逐步走向独立。乔加早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学习。1992至1996年留学日本,在石川县立轮岛漆艺技术研修所学习日本传统漆艺技法,获得《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继承者》证书。1997年到德国,1998年考入德国国立卡尔斯鲁厄造型大学学习平面设计,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又考入该校媒体艺术专业,完成硕士后课程,同时担任教辅。2006年回到北京。2008年出版留学笔记《到西方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在北京798艺术区成立工作室,开设“漆喬画馆”。
初夏 木、漆、螺钿、蛋壳 200x80x2cm 2022-2023
初夏 (局部)
初夏 (局部)
此次展出的大尺幅作品《初夏》四联画,整体蓝绿色调,大面积的空与繁盛枝叶形成疏密的节奏。综合了木、漆、螺钿、蛋壳等多种材料的画面,形成丰富的变化,不同的物性形成不同质感变化的局部,又浑然一体在初夏的勃勃生机中。作品表现出基于东方文化语境的个体存在感,既彰显出不拘泥于规矩或法度的活力,又呈现与中国艺术美学内核相关的叙事;集含蓄而内敛自然意象、自由而超越逸兴而为;或随意挥洒书写的动感;以及隐晦、悟性于一体的诗意语言。
朱底云纹螺钿图 朱漆、布、木、厚贝 60x60x3cm 2010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中另一件作品《朱底云纹螺钿图》,在朱红大漆底色上有序的排列镶嵌着由螺钿材料形成的画面,每个螺钿都由天然贝壳磨制而成,形成独一无二形于色的不同性状。如果仅仅从形式去看这件作品,不仅突破了画面的四条边线的空间,可以在边框上看到同样饱满的色彩和物性的存在。朱红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丰富的文化象征,每一片独一无二的螺钿都极具个体的意志,形成传统的“云纹”意象。近距离观察螺钿上的色彩变化,是物性的梦幻色彩,绝非人力所能为。这些色彩的形成并没有人为书写和表现,而是呈现色彩本身的物理特性和视觉特征。而这件作品整体、丰富的意涵,带给人一种诗意的韵味。或许这件作品中的抽象性,只是历史情景中的一个片段的截取,但在抽象绘画的层面上,却具有了创造性的价值。
展览现场
在渐失独特地域性特征、历史情景之下,全球当代艺术趋于扁平化的问题也愈加明显,乔加的作品对媒介材料和不同历史、传统的文化都平等的看待,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个人独立的语言。相较于西方的当代艺术与韩国的“单色绘画”,日本的“物派”,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性与独特深厚的地域文化之间,与独特的历史情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乔加的艺术创作方法和作品面貌,为我们开启了观察中国当代艺术“自醒和自觉意识”的新路径。
展览学术研讨会现场
在展览的开幕当天,举办了此次展览的学术研讨会,参会者大多是清华美院前身老工艺美院的师友。与会的专家、教授、学者从各自的角度阐述了艺术家家学渊源、创作历程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并从作品的绘画性、时间性等等角度展开讨论。
【参展作品】
朱漆团花四扇屏风 180x144x2.8cm 2019-2020
雨中的菊 漆皮、木、大漆 50x35x3cm 2019
红点 150x75x4cm 2012
散落的菊 玉石、麻布、漆、木、银泥 50x35x3cm 2017
四座城 和纸、木、大漆 49×49 x2.5cm 2019
八角星云图-朱 和纸、木、大漆 66x66x1.5cm 2020
纸面团花 木、漆、纸、棉 60x90x2.5cm 2019
纸面团花(局部)
2022的花环 麻布、玉石、漆、木38×38×5cm 2022
隐退之光 漆、布、木 38×38×5cm -2022
红格体3号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31日。
作者:裴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