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4-02-04 11:20
随着2024年新年的到来,李琳琳新年个展“阿拉斯加的鳕鱼”在北京Yan Art空间举行,此次展览由谷燕担任策展人,呈现了多件艺术家在地创作作品。李琳琳因地制宜地借用了空间的大小与结构,出乎意料地给人耳目一新。
比如作品《暸望塔》是一座结构迂回的装置作品,观众可以从两侧的阶梯登上中间的两个瞭望台,仿佛看到了阿拉斯加的景致;在暸望塔的下方是深邃的大海一样的地景,李琳琳围绕着暸望塔在地面上铺设了灌满水的水池,里面撒了墨汁,黑黝黝的,深不见底,展厅空间的墙面刷了黄色、橘色、棕色,形成三条平行的横向块面,把展厅空间温暖地包裹起来。在两面墙上,挂了Men和Women的霓虹灯,照映在深水池里,它们与空间形成了大型的场域关系,观众置身其中,既能感受温度,也能冥想(看着深邃的水池),也能瞭望,看到墙面的文字,思绪万千。
“阿拉斯加的鳕鱼”,展览现场
《瞭望塔》,钢管、水、沙袋、动物标本、地毯等综合材料,2024
《伊甸园》作品局部,仿真植物、动物标本等综合材料,1.2x 1.2x2.4cm,2015
《伊甸园》作品局部,,仿真植物、动物标本等综合材料,1.2x 1.2x2.4cm,2015
在二楼展厅的一个通道,李琳琳搭建了一个金属框架,珊格状,左侧里面有写字台,有地图;右侧里有写字板,有工作服,二者形成对话关系,地面是铺满的地图,观众经过,就如同走在世界的大地上,它在视觉上是直观的,在观众的体验上是直接的,而产生的思考则是弥散的,它是带入世界想象的通道,一种“想象的共同体”的场域;在这个通道的下一个展厅是李琳琳著名的《十日谈》课桌装置,它每次展出都会让观众体验自己上学的经历,既回到童年,又看到下一代读书的情景,非常人文和共情。进入第三个展厅,在明亮的落地窗的照映下,环顾四周,文字作品Trephō(泰雷弗)与《鱼缸》(天道酬勤)、《伊甸园》、《胎盘》、《遗忘之镜》组合成一个多重的文字与表意、日常与超验、个体与共性的关联,每一件作品既是独立的,集合在一个空间里又形成了整体。这是艺术家李琳琳善于把握空间与作品关系的又一次表现。
二楼展厅作品现场
二楼展厅作品现场
《十日谈》,三十套中学课桌椅矩阵式摆放,综合材料,2015
《十日谈》局部,三十套中学课桌椅矩阵式摆放,综合材料,2015
在二楼的中间里侧通道,李琳琳创作了AI数字作品,《AI绿色通道》,把墙面刷成绿色,仿佛森林一般,满墙挂了打印制作的心脏,有人体的心脏,也有机器心脏,大大小小,如同一个个生命体遍布森林通道,仿佛未来世界,在里侧的小展厅里,是《一个七天的世界》作品,一个出生的婴儿雕塑,与《AI绿色通道》形成互文关联,心脏是生命的肌体,是生命生长的源动力,那么也就与生命的诞生有了不可分离的一体,所以这个黄彤彤的婴儿满满的是新生命的诞生,是这个世界的新希望。
《AI绿色通道》,AI绘画技术,草坪,2024
《一个七天的世界》,综合材料,2022-2024
《鱼缸》(天道酬勤),九条鱼、鱼缸等,2023-2024
在二楼上来的右手展厅,是李琳琳搭建了现场创作的临时工作室,她将自己画室里的画笔、颜料、画架、画布悉数搬到展厅,把日常创作的状况景观化,事实上也是艺术与生活的关联,也是作为艺术家的现实状态:艺术是在劳动中产生,专注于一件事情就需要行动起来,不停下,可以说,李琳琳的现场画室是每一个艺术家生存状态的写照。
《2018.9.15. 8:30 a.m.,李琳琳,北京》,艺术家自己的胎盘,福尔马林,2017.12.10 — 2018.9.15.8:30am
《遗忘之境》作品局部,石子、仿真植物、树脂、娃娃,2017
看完李琳琳的新年个展,总体上的感受是她的艺术创意能力非凡,能够最大限度地驾驭空间和材料,让不同的作品形成了一个整体。她之所以在近些年的青年艺术家群体中表现突出,与她不断学习、纯粹地思考艺术有关,就像她这次个展的名字一样,“阿拉斯加的鳕鱼”,它是富有诗意和想象的,但在寒冷的北极,却又是坚强地生存着,同样,它象征了李琳琳对自己创作的坚定和韧劲。如果我们看一个艺术展有所期待,那一定是因为它为我们展示了想不到的意象和景观;如果它们还能让我们深深地体验和思索,那它一定是代表了这个艺术家的旺盛的创造力。可以说,李琳琳的《阿拉斯加的鳕鱼》个展再次证明了李琳琳的不同凡响。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024年4月8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