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对上海浦东开发区雕塑方面的建议---在上海城市雕塑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上海地域大,公共艺术设施应有重点,与其分散不如集中,建议集中先建立一个点和一个面以后才分期分批完成。“点”可设在未来国际村浦东中央公园一带,规模应在百米以上的标帜性雕塑。

  今天地球缩小了,国际往来频繁得很,人们好像走在一条商业大街上,一个商店没有独特的门面,很难引人注意,很难显示自己的存在。一个城市经济基础上去了,人的素质提高了,但没有特征,仍是欠缺什么似的,因此城市硬件形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样巨型雕塑可能会帮到一臂之力。

  一个城市要树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形象,能够在若干年后都难以取代的形象,单用纯粹功能性建筑可能不够。世界历史上有不少先例,要树立一些标帜性的公共艺术,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效应,大如巴黎铁塔、美国自由神,小如丹麦美人鱼、新加坡狮头鱼,都给世界游客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在历史上留下不可抹掉的印记。

  但是树立什么形象,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事。

  形象要永恒吗?抑或要新鲜时髦?但新鲜与永恒往往又是对立的,新鲜不一定永恒,永恒不一定新鲜。人类可能由于事情太多,新陈代谢太快,生活节奏远比过去快,于是一切审美观都转向好奇、特别、新鲜,甚至连感情生活习惯也在演变,所以才出现了什么“但求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这一类价值观,所以形象的永恒又要有新思考及突破。老一套的形象难以生存。

  我曾在广州思考过一个问题,广州地理环境靠近海岸线上,珠江的河虾不能生存于海洋上,太平洋的海虾更不能生存珠江流域。不知什么时候,繁衍出大量非海虾亦非河虾的虾,土名叫基围虾,它适应性很强,海水涨时它适应咸水,河水满时它又适应淡水,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几经潮涨潮落才能形成这独一无二的珠江三角洲个性,我想沿海地带的公共艺术可以借鉴。

  以下谈谈有关建立开放式雕塑公园的建议。

  从经济观点来看,我想一个城市的居民,最重要是经济基础好,又能安居乐业,至于艺术确是饥不可食,寒不能穿的无形物体,不能对一个城市经济起到直接作用,但可以帮忙的,就是改造投资环境,有几个例。

  1、广东珠海市,刚成立特区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渔村,人口稀疏,三四层高的建筑全无,荒凉得很。要制造好一个投资环境,引导投资,我选了一个从澳门到渔村途中的海面上,树立了一个海上雕塑,叫“珠海渔女”高十米,不算大。但不久就在这荒凉之地的周围吸引了国内外客户到这里投资建房,两三年后,这一片都繁盛起来,新兴成一个小城市了,因此,我提出的“先立雕塑后有城市”的可能性被证实了。

  2、去年我们在广州市区内建了一个广州雕塑公园,一年建成后附近的新建楼房房价涨了一倍。有时,公共艺术确实可以改善环境,提高档次,增加物业的经济价值。我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雕塑会起到这个作用呢,是偶然抑或足必然?我想一个城市美化、绿化固然重要,但仅仅美化而无文化,仍是不成的。好像一个人一样,只美化而无文化,日久很难有共同语言,文化是会反映到人的气质上、风度上,潜移默化,而形成内在的美。而雕塑又是文化软件中的硬件,无形中的有形,可以直接透露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思想境界及档次,创造气氛,因为公共艺术是最易接近群众,随时随地默默地放射出他的气质和风采。

  所以我建议选择一个群众多去的地方,比如东方明珠附近或滨江大道一带开拓一个类似雕塑公园的广场绿地,广泛征集国内外的公共艺术品,风格多样不拘一格,不必太计较对环境的装饰作用。它本身应体现多姿多彩的艺术文化,有相对独立性,显示上海那种大海不择细流的胸怀,博采众长,是文化的荟萃,不是点缀,关于雕塑与环境关系我有一个看法,比如城市环境是现代的,并不一定雕塑也要现代。建筑群是抽象的,亦并不一定雕塑也要抽象。相反建筑群是古典的,雕塑亦不一定要古典。因为万物都好象我们的太极图那样循环不息,起点到终点永远无极地循环靠近。我曾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清末民初的艺术风格不如汉唐的艺术风格那么接近现代?似乎愈原始愈接近现代,为什么同性的统一不如异性的对立统一更富魅力?为什么蒸咸鱼不加酱油反要加糖?这说明了对立的统一更富魅力。

  作为艺术来说,是无法被任何人制定的必然规范所限制,它是基于人类生活形态的演变,逐步形成的一种公共性事业,受着社会的约制,因此从来公共艺术的定位,都永远因时、因地、因人而变迁。什么叫中国特色,什么叫现代特色,都不可能一成不变从古到今,它不是一个形式技术性问题,而是一个观念演变的课题,有什么存在就决定什么意识,当然意识的演变反过来改变了存在,这都取决于此时此地大众的自觉及接受能力。以上只是我个人思考的问题而已。

                       1998.4.30

  潘鹤文辑

  编者按:

  潘鹤教授不单在雕塑艺术创作上成就卓著,而且在文艺理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许多有关中国雕塑艺术的问题都是他率先提出来的。我们从他许多文章中挑选了有代表性的几篇,以供研究者参考。潘鹤教授在艺术方方面面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这与他从小就有远大的艺术抱负有密切的关系。特此我们摘录了他《少年日记》中有关艺术方面一些段落,以便读者对潘鹤的人格力量和艺术精神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在编排顺序上,我们是按年代由近及远,先了解潘鹤的今天,再慢慢了解他的昨天,以求达到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的目的。

作者:潘鹤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