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刘临:线的感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读大学期间有幸亲历山西永乐宫临摹壁画。面对三清殿场面壮观、色彩斑斓、“满墙风动”的壁画,震撼激动之余曾突发奇想,如果把壁画中满墙翻飞舞动的线条抽掉会是什么样子?没有了线条壁画还会是“紧劲联绵”富于动感和张力吗?线条的魅力究竟是什么?头脑中有着太多的疑惑。几年后赴敦煌朝圣,拜谒饱览了历代洞窟壁画和彩塑,迷离的色彩和奔放的线条更引发了我对中国线的神奇遐想。

  随着长期对线艺术史的探寻,远古岩画刻线的审美萌动,彩陶纹样的稚拙和生命律动,青铜器线纹的神秘与“狞厉之美”,画像石线迹的古拙和浪漫,书法中墨线气韵的流动和洒脱,特别是历代画家对笔线实践的执着和热情,折射着线条神韵的光芒扑面而来,我仿佛融入了虚实流动的线的艺术王国,走进了由线条交织的时光隧道。

  漫步中国绘画史,尤如一条长长的线在纵横牵引。从战国帛画到魏晋“卷绘”;从《朝元仙仗图》到《水浒叶子》,笔线不断,“骨法”弥新;从顾恺之、吴道子到李公麟、陈洪绶,文脉相承,大家迭出。特别是“十八描”说更是将线之形类提升至学理法度。在笔线的“提按”、“转承”和“吴带当风”、“行云流水”中寄托着自己的审美理想。线之于中国画家有着特殊的情感和巨大的诱惑。没有哪个民族的艺术对线的忠爱痴迷到如此颠狂程度,中国画家对线条特质的感悟和灵活运用已达到极至,笔底毫尖流泻出的线条神奇迷离,千变万化,浸蕴着画家无尽情怀和独特品格。应该说.线浓缩和积淀着民族文化的底蕴,线独具自身的丰富内涵和形式美,或凝重端庄,或轻盈婀娜,或洒脱飘逸,显现出“神韵”的艺术语境,勾勒出空灵的意象世界。

  世纪岁末,我到欧洲考察,跑了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当我置身于西斯廷教堂中,仰视穹隆庞大壁画--《创世纪》,许久为之心动。望着满眼的巨幅图像,又不自觉地联想到了永乐宫和敦煌,尽管两者传递的人文境界相距甚远,尽管绘画形式表现手段虽有相似之处却又迥然相异,但它们共同描绘了艺术史上灿烂的篇章。这种文化特征上的异同,加深了我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能否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基础之上把西方的造型元素和东方的线性观念相互融汇?中国的线文化如何吸收外来营养摆脱传统“程式化”的桎梏,使“传统”充满新的活力,让线文化的“生命链”注入新的基因而长久地延续下去。

  我们知道“线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是艺术家从客观对象中剥离出的虚拟的视觉造型语言,这种认识上和行为上的抽象过程使线带有极强的主观色彩。线作为造型手段,其敏锐、直接地表现客观形象和亲合自然的能力是其他造型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线的这种直接性在儿童画中有很好的印证,孩子们为准确地感知眼中的奇妙世界,本能地依赖线条这种最原始、最易于掌握的表现手段,将美好的梦想借助线条得以直接宣泄。

  直接就意味着感受的强烈,而线在迅速准确表达这种意向时便来得自如灵活;直接也意味着要抓取对象本质,面对变化的生动形象,线条造型既可以大刀阔斧,单刀直入,又能婉转曲折,精雕细琢,对繁杂的物体和具体细节进行有选择的深入描绘。

  线造型的独特魅力,会调动、激活人的潜在创造力。线性表达是理性与激情的交响曲。线的美感在线条的有意味的组合与对比中产生,犹如建筑的钢筋水泥组合一样.线造型也通过线元素的组织综合产生韵律。

  以线造型概括提炼十分必要,要学会在复杂的形状中分辨出线来,更要掌握在线里找出主次和空间关系,运用虚实对比、疏密有序的规律,在选择比较中对线进行“加”与“减”的处理,在不断推敲提炼中达到语言凝练。可以说,线条的组织概括是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的直接反映,同时,线的主观处理也是个性特征的集中表现。往往对形象感受的差异会在用线手法上有所不同,或飘逸、顺畅,或空灵、简约,线的朴实与华丽,紧张与跳跃都随个人艺术直觉和品格而显现生机和活力,静止的线被赋予生命,线已经成了思维的载体和抒发情感的手段。

  用线造型注重的是主观体验后对自然形象的本质反映,而决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再现对象“真实”的这一结果,因此线条在表现形象时,允许有些许“误差”存在(相对于写实素描而言).这种“误差”是建立在对形象有特殊感受和充分认识理解之上的“再创造”,是融入画家主观审美的“意像图式”。正是这种“重建形态”特征的主观成分极强,才使线这一纯粹抽象化的造型语言有了得以施展的空间。

  我一直在试图运用中国线的表现力来传递对自然中丰富的客观存在的细腻反映,同时也不排斥西方绘画对形体和结构的认知,以此来强化线造型的视觉感受,在线性表现不被异化的前提下完成对客观形象的描绘,深刻体验感受形象所具有的富于生命活力的东西,并将这种信息生动细微地表达出来,准确生动中渗入主观特性的表述,从而使传统的线性样式多了些科学的依据而不走入“新程式”的误区。

  就兴趣而言,我偏重于用写实性的语言来传递感受,力戒哗众取宠和矫柔造作,朴实无华和平易近人更耐人寻味。多年来我对线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面对素纸,浮躁和紧张会随之平静下来,心灵随线条的波动变得澄明豁达,有时创作还在线稿阶段便激动不已,甚至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往往影响后期创作的整体深入,便索性打住,完全不理会接下来所画得面貌如何。这种对黑白线条的迷恋,使画面虽有形无色,道也更接近直觉和本质,有时线条拨动情思缓缓释放,似月光倾洒,如山间流泉,充分体验宽松超然的心境,用这种最贴近心灵的表达形式——线条,直接与灵魂对话,仿佛找回久远的线之梦,心境也因此而感到慰籍和愉悦。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