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线描造型方法要素
1、局部入手、主观取舍
在“整体——局部——整体”的造型法则中,整体只是个感觉,是个认识方法。线描造型并非如长期作业那样按部就班一步步推进完成,这样是画不好线描的。要在大的整体感觉下将局部的丰富变化纳入这一整体关系中予以参照,并在此基础上从某一感兴趣的局部(或形象特征典型的局部)入手,单刀直入,切中主题。开始可能不适应,不免会流于简单空洞,只要对线和形体关系有较深刻的理解,找出规律,大胆实践,就会取得良好收效。
首先要做到对形象特征、形体结构心中有数,开始阶段可用铅笔确定大关系和线的组合关系,画些简单的辅助线条作为参照,避免在画线时举棋不定或因反复修改丧失对生动线条的新鲜感受。当然局部入手并不意味放弃整体关系,更不能看一眼画一笔“谨毛失貌”,要培养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整体控制的能力,线描造型尤其如此。
局部入手,常常会从感兴趣的某一部分切入,除具有对形象敏锐识别的分辨能力,还应具备扎实的造型能力,应有较自如的潜线造型的能力,主动取舍,大胆概括,同时对线的曲直、粗细、刚柔变化运用熟练。
用线塑造形象,是结合个人感受对形象进行主观处理,线与形要结合紧密,处理好整体与细节关系,没有整体,细节将无法存在,而没有细节的丰富变化,整体就会空洞无味。
我们知道线是从形象身上主观分离出来的抽象因素,其主观成分极强,因此线描造型所需要表现的线,不可能根据如实描摹。那么如何主观地加以取舍、提炼是掌握线造型使线条简练而富于变化的重要环节。
所谓取舍,就是抽出精华,删除多余,能从复杂形体中把有用的线剥离出来并准确加以表达。对线的取舍提炼,是个人主观选择过程,因为物体上的许多线条并非都能说明形体,有些线甚至会破坏形体的完整,这就要具有辨别和取舍的经验,找出主次。有些时候,要“无中生有”,其表现结构的主要线条并不明显或看不见,但为了使形体结构的视觉完整,也要根据理解画出来。而对于没有实际意义的线,如浮萍无根,线型再好也要大胆舍弃“视而不见”。要做到线从形生,形散则线离。这些都要在反复实践中逐步摸索。
2、运用对比、注重节奏
线只有在对比变化中产生形式感,才有实际意义,要学会掌握线的对比功能,如疏密对比、粗细对比、虚实对比等等。在对比中找出线的不同,在对比中寻求形态的丰富。当然对比也不能过于盲目随意,只有当一组线相互产生矛盾时才有活力,对比才具有实际意义。比如密集的线条是为托衬疏朗处线型的空灵,此时的疏和密只有通过对比才气作用,没有密处线条赋予形态变化的密集组合,疏处的长线无论多么弹性优美也是没有生命的死线。二者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的。
运用对比的过程,是将对象的线打散重新组织,找出变化的过程,哪处该实,哪处该虚,全凭主观感觉和对形象感受的把握,这种主动处理的方法,是创作者个人线造型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高度体现。线的长短、粗细、曲折间的丰富性及线条间有意味的排列,增强了线条自身的韵律。由流畅而飘逸、从松弛到紧张,线在变化中产生节奏,犹如音乐中的节拍,令乐曲旋律悦耳动听,而线条节奏同样也会产生无限丰富的视觉韵律。
线的运行过程具有快慢、轻重的节奏美感。快,则流畅洒脱;慢、就有凝重力。节奏也是一种感觉,令人在线条的虚实相生、顿挫变化中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笔线视觉上的连贯和形态上的差异,都会令画面整体节奏随主观意图得导引二呈现各异面貌。
3、强化特征、夸张处理
用线表现个性鲜明的形象,采用强化形象特征的处理是最有效的表现方法之一。强化形象特征能使形象生动感人,同时也会增强其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效果,强化有两层涵义:首先要强调作画者的主观感受,动笔前要对形象总体特征有所了解,观察要敏锐,多角度全方位地努力找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点;其次是用线对形象特征着力表现,把自己的感受通过特征强调处理使其极端化,亦可有意识地主观加大其形象的某一特征,如眼睛或大或小的处理,鼻子或高或矮的处理等等,在不违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着力突出表现,把形象特征根据需要做主观调整,使画出的形象比自然形象还“像”。这种用线对形象特征的强化处理也符合艺术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规律。
夸张是艺术表现常用的手法,在线描造型中巧妙地利用夸张处理,可有意加大线造型中表现力度,使形象由客观真实、变为艺术真实,使画面形象更加个性鲜明。夸张处理的前提是应具有扎实严谨的基本功,能准确生动地表现具体形象是夸张表现的依据,不能因画不准而寻求所谓“夸张手法”的饱和而自欺欺人。
夸张处理是揭示形象本质特征的极有效的方法,夸张与变形不同,夸张有“度”的制约,而变形则随心所欲,在线描造型写生训练中一般不提倡毫无根据的变形。
在线描造型中有多种夸张处理,如形象的夸张,形体动势、体态的夸张,表情的夸张,线条语言运用手法的夸张,甚至画的整体局部、节奏分布等艺术处理方式都可视为夸张之范畴。巧妙地利用夸张,会加深审美印象,增强视觉记忆和艺术感染力;相反如盲目利用,片面从某种概念出发,就会陷入虚假和模式化的误区。
二、线的种类与成因
我们已知道线的长短、粗细、疏密、曲直变化产生了线的独特美感,而对线的组织提炼是审美品格的高度体现,那么就要弄清线的生成规律及不同线型所起的作用,有利于在完成线描时,有的放矢而减少盲目行为。根据线的形成种类和作用,大致分为以下三类。
主干线:主干线包括轮廓线和结构线,二者互相补充交错穿插构成基本线性结构特征,起骨干和支撑形象的作用。
轮廓线:即形象外围边缘的线,它是形体转折面压缩形成的剪影式的视觉形状线,它往往决定形象的基本形状和形体起伏一般线随形的变化而穿插变化。
结构线:构成形象内部形体结构的线为结构线。结构线的立体感和骨支撑起复杂的形体关系,使平面形状变成立体感的空间框架。
我们知道,物体是由形状和形体共同构成具有立体感并占有一定空间的组合关系,如只是简单地勾外轮廓线,就会显得平而缺少变化,只有当结构线和轮廓穿插使用,才能构成丰富的线型结构。因此,以上两种线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相互交织转换紧密相连,有时在此是形象的轮廓线,而在彼又成了形体的结构线。这种复杂关系要仔细辨认,往往伴随着这两种线会有许多细碎线条,有的是主要的,而有的是偶然的,要注意区分,对主要的轮廓线、结构线要力争表现准确、到位。
可变线:在掌握了主干线的成因和作用之后,便可塑造形象的基本形体关系了,但要使线条丰富而有变化,可变化的作用同样不能忽视,如衣纹线、动势线、缝缀线等。它们能丰富性体线型变化,增强线的形式感,加强视觉冲击效果。
衣纹线:因形体关节运动及服装发生变化而出现的线称衣纹线。比如肘关节和膝关节的弯曲转折出现的衣纹变化等,合理巧妙利用,既是对结构线的丰富,线自身又极具形式感。这种褶皱变化因服装质地不同呈各异特征,如丝绸类顺畅飘逸,粗布的硬朗挺括。衣纹线切忌如实描绘、要随主观意图提炼取舍,找出规律后加工组织,否则便会杂乱无章失去美感。
动势线:形体运动所产生的有节奏的线型变化称动势线。它是因外界力量引起的服装形态改变,如风吹衣裙的摆动等,一般随形体运动起伏而相应变化。它能增强画面的动感,在表现运动变化的形象中有为常用。
缝缀线:因服装款式变化和冯职工以不同出现的带有装饰性的线型称为缝缀线(或纹样线)。它同样能增强形体的立体效果,缝缀线随着形体的起伏使纵向体面得以呈现。另外,服装、图案随形体变化亦能起到这种视觉作用。
以上三种线都是随着形体运动变化而衍生的线,带有明显的可变性,因此识别选择是要有取舍提炼处理,不能盲从跟着线跑,以免出现零、乱、散的效果,对不起作用的线条,有的可以“视而不见”。主干线与可变线主次分明、协调配合起作用,在表现时要把握好之间的主从关系。
虚拟线:虚拟线或称辅助线,往往隐含在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组合关系中,是一种主观性极强或主观视觉线型。起作用很大,在表现时要“无中生有”,它能使形体产生某种内在联系,其导向作用,或收缩、或环绕,与其他线型配合,交错形成完整、准确地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关系。
三、线描造型课题研究
线描课题训练的针对性较强,这里主要安排人体和静物两项课题的线造型研究。用线进行人物与人体和的训练。通过研究训练,着重了解并掌握人物衣纹处理及人体的结构规律。
1、人物写生
线描人物写生是掌握、消化个理解造型规律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的学习过程。怎样将所掌握的用线规律自如地运用到写生中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应大胆探索,逐步适应,应该非常重视这一过渡。动笔前要通过整体分析和关照后开始考虑用线造型,首先要敏锐迅速地抓住对象的形象特征,保持住着一个性形象,注意体会对象传递的视觉感受,是清秀俊俏,还是刚劲倔强,只要把感受定位找准,线条的倾向也就易于把握了。
间接写生
这是一种用铅笔起稿完成的线描写生。因有相对足够时间,可适当修改,完成的过程与时间相对较从容(亦可对者照片完成)。先确定大的形体比例关系,主要特征及基本轮廓,然后从形象特征的“兴趣点”着手向四周推进完成。可以修改,但对大的主干线和衣纹线要相对明确固定,以便为继续完成做参照。特别在写生中模特的间隙休息,衣纹会有变动,考虑到视觉连贯性和画面节奏的流畅,可以对形象进行局部分解,分段完成。对比较满意的衣纹先用线定下来,尽量少改动,否则,许多鲜明的线型会因反复修改而丧失殆尽。每完成一部分后要先保留下来,待统一调整时再做线条组织和取舍处理。其实每个局部的完成也都是提炼概括的过程,只不过是将整体斜射过程分割成若干小的程序进行。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稳妥而非盲从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此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保留住新鲜感首先完成的较生动的形象特征或用线方法;应明确深入与调整的关系,调整是线条运用的“加”与“减”的过程,既要避免盲目堆线造成零散,又要预防线条过于简单使画面空洞缺少生气;线造型时可以有辅助线(或排线)托衬,但仍要以线为造型竹竿,决不能画成素描稿。要研究线的对比穿插关系及线与形的关系。
直接写生
这是一种难度较大的写生方法,即对着模特用毛笔直接勾线作画。此种造型训练要求严格,一定要情绪饱满,感受强烈,面对形象心中有数,否则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须有一定的线造型经验。
一般是在第一训练基础之上,对线有较深理解和掌握之后再用此法。它往往能注入作画者作画时的激情和特殊感受,主观既兴成分较强。多以局部入手,顾全大局,落笔处要形神兼备。可边画边调整,但很难有大的调整,要顺势而生,应形取神,切忌画一笔看一眼,顾此失彼。
这种画法的难点在于:
毛笔直接写生造型,每笔既是线又是形,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急不燥,训练自己较好的线素养和驾驶线的能力;用笔讲究勾线方法和线条处理,要考虑好行笔的轻重、转折、起伏中可能出现的效果;避免迷恋传统线描样式而不能自拔,或毫无选择地将传统用线风格直接套用在写生中。
人物写生,线的组织很重要。要区分衣纹线的祝词,找准形体转折处的结构线的位置,既要强化主干线的形态,还要明确辅助线的作用,使之穿插排列既符合运动规律,又不失其美感。
画线描,主观因素极强,因为线条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造型语言。通常情况下,衣服穿在省上,会有许多“线条”出现,要主动去选择,尽管有时能体现结构且符合运动规律的线不明显,也要主动地发现并提炼出来,因为这种线对塑造形象有利,决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还要交代清楚线的来龙去脉,不可杂乱无章。线的出处要有道理,按衣服褶皱的变化规律去画,任意虚构是不可取的。
一般说来,衣纹线是衣服边缘因褶皱形成的线,它从一端开始延伸并逐渐消失。有些线曲折回旋,有的略成弧状,有的一端有回钩,而回钩常与相对方向的另一条线呼应,此时是线断而意联,处理要得当,不能画死。
线的排列要有穿插态势,尽可能避免平行、对称、长短相似或距离相等,不要让人感到线条呆板。在处理时,调整好其中线的倾斜度和距离便会免去上述毛病而有交错和形式感。但由于线的交错或衣纹自然形成的交错,在画成时要防止交差,可人为地移动或改变某条线,甚至在距离、位置上调整,使线条“活”起来。
不同质地的服装,会产生不同的衣纹线,不能一概而论,否则便缺乏个性,难以自然生成。通常质地粗的布料,产生的衣褶疏密差别较小;厚而硬的服装如炼钢工人的制服,线条方折就多;厚而软的棉衣则多弧线;相反薄而柔的衣裙,线条就长而舒展飘逸。
在了解了各种线的生成规律后,还要有选择地提炼取舍。往往这一过程更重要,因为形体上提供的众多线条是杂乱无章的,哪些是主要的、构成画面塑造所必需的关键性线条。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线条,要一一找出来,精心组织安排,往往此时能考验和锻炼作画者的眼力,修养及造型等综合能力。
在勾线时除了做到准确、严谨地塑造形象外,还要考虑采用何种表现手法来传达感受,即通过毛笔把长短、浓淡、虚实等可视的线和自己独特的想法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比如画陕北老汉和一位傣族少女,其传递的视觉信息不同,感受也全然不一样,在用线勾勒上手法是各异的。前者身穿一件厚厚的老羊皮袄,一张如黄土沟壑似布满皱纹的脸,目光深沉饱经沧桑,有着犹如陕北黄土高原一样倔强顽强的性格,用线时要柔中带刚,多用枯笔焦墨如屈铁盘丝,含蓄、浓重、浑圆,以增强其感染力。后者以南国特有的韵味和修长的身姿,加上长筒裙及上面艳丽的花纹饰物,给人以色彩斑斓、舒展流畅、亭亭玉立的感受,用笔多以中锋淡墨,线条如行云流水,圆润飘逸。两组画在用线传达“形”、“神”上应各具特色,正是这种特殊的感受导引出想象使画面充满感人的效果,“神韵”、“节奏”也由此而产生。
2、人体写生
用线表现人体,是线描学习研究结构和形体的新课题之一。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犹如一部完整的机器,各部分结构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要画好人体,首先要了解掌握人体结构规律。所谓结构,有两层涵义:一是解剖结构,二是形体结构。这里的解剖与医学生理解剖不尽一样,主要是研究人体基本结构的构成关系,除掌握必备的一般解剖知识外,还要清楚人体的头、胸、骨盆的三大块构成和运动组合,以及相互间的串联关系。将形体加以归纳,使其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艺术规律。不妨把人体按形体透视概括成几何体,以加强体积感,便于直观认识。
一般发生的问题是:或者面对人体无从下手,或者只注重局部细节变化而忽视形体的完整美。要增强头脑中对人体的“团块”感,这种“团块’概括,更适用于动画设计的应用,便于灵活地“动”起来。
经过分析归纳,在用线表现人体时,就要有的放矢,既有形体关系又有解剖变化,而不只是简单的外框轮廓。对结构和形体的研究还表现在抓住形体框架的同时,头脑中要有立体空间的概念,在画面上努力表现出“三维”空间的体积感。要注意结构点的透视关系,弄清形体转折的动态特征,用线概括,避免形体呈“片状”。
在训练中,不设人为光源,将人体置身于自然光线下,最大程度地体现结构特点,特别是形体结构关键的转折处和凸起点,便于用线造型。随着人体形体中结构的起伏变化,须注意线的穿插和组合,在对结构、形体有充分了解后,用线表现时,不能简单地围绕着轮廓跑,可采取单线和复线结合的办法,明确内外结构的联系,加强体积感和“团块”感。
用线画人体作为课题训练难度较大,要时时注意线和形的各种变化(起止、松紧、起伏、转折等),用简炼的线来表现丰富的形体。简炼不是简单,不能空洞无物,要灵活遣线造型,以适应形体的各异变化,如用线画女人体,“弧线”的作用更明显,利用“弧线”的动势和呼应,使形体的“团块”感得以加强,既有结构关系,又有题记关系,这种“弧线”的“团块”表现无疑丰富了线造型的表现力和整体效果,为以后人体运动规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