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重点提示】他出身于书香世家,五岁开始舞笔弄墨:他少年得志,21岁便考入当时中国艺术的最高学府和最新园地——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他师从潘天寿、吴茀之、李可染、诸乐三、林风眠诸位名师,与吴贯中、赵无极等画坛大师乃同门所出:大二时,他的习作“墨猫图”便被白崇禧将军收藏:他命途多舛,1955年便回归大巴山,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隐居生活,被媒体称为“巴山隐士”。
他,就是国画大家刘伯骏先生。有评论家甚至将刘伯骏先生同梵高和吴冠中相提并论,称他是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复兴时代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的艺术生命力可以超越百年、千年。
一位国画大师为什么被诸多评论家称为“中国的梵高”?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四川新闻网(微博)记者正在为您揭秘。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6日讯(记者侯青伶)银白的微长头发整齐地梳在脑后,面色红润,神情淡然,两眼炯炯有神,举止间看得出这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老人……第一次见到刘老,记者很是震惊,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尽然如此仙风道骨,全然没有老态龙钟之感,有的只是经历了数载春秋之后的淡定和眉宇间飞扬的神采。四川新闻网记者最初结识刘老也是因为他的画,准确的说是他画的向日葵。很自然,访谈便从向日葵的话题开始了。
四川新闻网记者:刘老,当时为什么选择画向日葵?
刘:1961年,我在万源县紫溪乡工作的时候,房子周围全是葵花,它们从早上太阳一出来就向着太阳,永远向着光明。我画葵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追求光明,就是追求向上,激励人奋发图强。
四川新闻网记者:您对梵高的向日葵是怎样解读的?
刘:在艺专同学、林风眠先生的学生王泽汉影响下,我看了包括梵高、莫奈在内的很多西方画家的作品。梵高画的向日葵几乎都是插瓶、折枝的,所感悟的是向日葵顽强的生命精神。
四川新闻网记者:您的向日葵与梵高的向日葵有何区别?
刘:梵高的向日葵属于静物写生,我的属于实物写生,我是从向日葵的生长、开花、结果全过程观察、写生后画我心中的向日葵。
四川新闻网记者:您的向日葵金黄灿烂,有人说很动态、很鲜艳的色泽是您取胜于很多国画大师的关键,那这灵感是从哪得来的?是因为受了西方油画的影响吗?
刘:我的画有中西结合的成分,但是受西画的影响不多,其实比如点彩这类技法早在我国古代绘画中就已经有了。你看敦煌的壁画,那个时候的画作就已经有跟西画相似的背景和色彩。
1943年,我在重庆的“北京故宫古画展览”上看到了一幅东晋朝代一位无名氏留下的画作《枫叶驴鸣图》,它就属于点彩派,这是我最喜欢的古画,它给了我色彩上很大的启发。现在这幅画的原作在台北故宫。它的出现说明中国画很早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看到当时“西画东渐”成为流行趋势时,我自己有使命努力创造新的中国画的面貌。
我的色彩灵感还得益于一个哥哥的启发,他是扎纸匠,最善于扎人物,那些人物衣服的纹样也画得很好,吸引得我不想读书,整天都去看,从中我懂得了如何研制民间色彩,有很多资料是从中药铺买回来的,图案式的,还发光亮。哥哥画的脸谱,红的、黑的、黄的、蓝的,好看得很,这也给我增加了色感。
后记:在刘老86岁之时,军旅画家敬庭尧先生去达州拜望刘老,敬庭尧看到刘老在不足20平方的小画室里的小小画台上一气呵成创作的百尺巨幅向日葵,非常惊讶,他没想到86岁高龄的老人居然能画出这样大的画,而且是在那么简陋的画室中画出来的,又有如此的气势和神韵。
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著名画家徐仲偶曾说,“我看到老先生的画作中有梵高的精神,但他的人生没有走向梵高。梵高自己弄不出来就要拿什么东西伤害自己。所以刘老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在山里呆了四十年,他留住了中国画的根和创造精神。”
《人民日报》海外版前总编辑詹国枢也曾感悟,“作为一个媒体工作者,我在想一个人在什么时候能够达到他影响的最大值?这个影响的最大值有些时候滞后,比如说梵高,在世的时候人们并不理解他的画,这确实有赖于我们媒体的推介。”
而同样作为媒体工作者,四川新闻网记者有感,刘老画的向日葵,金画如喷,生气沛然,这样画葵,绝对不会干枯,存上百年,上千年亦可。刘老曾提《葵霍》有云,“只肯昂首向阳开,不愿低头报春来。开花时节无人赏,待到秋收金满怀。”这个把葵花从早看到晚,从生长、含苞、开花、结果看遍的老画家,终于在年老的时候收获了一片金黄,无愧于是“中国的梵高”!
2011年07月06日
作者:侯青伶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