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江山图绘含邃密 古意新颜见深沉——陈作丁先生画作赏析

  陈作丁先生作于1975年的《汉江码头》,展卷即见浩瀚江流从远处蜿蜒而来,画家以俯瞰方式表现所画景观,着重表现从远方汹涌而来的江水转弯处,画面神韵生动,风格独具,且绝无雕琢之痕,表现出陈作丁先生首先是从复兴中国文化的经典精神切入立意构思,其次才是在笔墨技法表现上光大中国传统绘画的视觉魅力的。所以有学者认为陈作丁先生作画,能“含道暎物”,以中国文化中的“道”的观念“澄怀味象、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确实是极有见地的真知灼见。
  由于作丁先生这幅《汉江码头》能在“道”和“技”两方面皆有出色表现,这就使得这幅作品一经面世即具有“元典”属性,并因此,为当时的画坛开辟出了一派新风。在此作中,陈作丁先生采用深远法,故取景虽简洁,但却能使画面水天相接,无边无际,主题突出;加之,笔法的秀逸不凡,墨色的浓淡相间,故尔,画面图象极为婉丽可人,显现出动人心魄的空潆深远意境,这就使得此作,一方面能将所表达对象的精神主旨表现得触目了然,另一方面,又能在这种一目了然之中让中国画的抽象笔墨韵味表现得令人玩味无穷。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因为它需要画家既要做到对所表现对象成竹在胸,又要做到对所表现对象的精神归属有清晰而准确的理解与把握。这就充分表明,陈作丁先生已然是在会通古今的高度,重建了隶属于自己的系统化的中国画技法表现模型。
  概言之,从陈作丁先生1975年所画《汉江码头》可以看出,陈作丁先生对所表现对象的技法语言的创造以及精神归属的图像化表达,确有高出一批同代画家的超越时代的清晰而准确的理解与把握。重要的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还能找到当代人的生命中最迫切需要的情感与精神的需求,而这种需求,恰恰又源自当下世界一体化时代我们心灵中不可或缺的对自身母体文化的感情和思想的共鸣式需求。

  从作丁先生的作品图象分析,他的技法语言的高度与思想境界的高度的完美统一,一方面,来自他一贯习惯用《水经注》作者著书的方式、方法,在自然山水之中俯仰往还,饱览饫看,另一方面,则能通过流连忘返于自然山水并乐在其中之中,怀想圣人如何澄怀味象、含道暎物。于是,通过这样的长期的文化积累,作丁先生创作时,也就能灵感时时如火山突发,做到取象不惑,一挥而就。他的《汉江码头》是如此画成的,他的《高山人家》、《山村春晓》、《秋影烟含水烟痕淡着山》等等作品,也都如此画成的。
  陈作丁先生1993年画的《高山人家》,1994年画的《山村春晓》、《秋影烟含水烟痕淡着山》,以及,1995年画的《绿水逶迤去青山向天开》,无疑是自然山水通过有文化修养的人转化为中国人手下的文化形态的上乘佳作。面对这样的作品,我们能倾听到自己内心正在形成、发展的人文旋律和情感节奏,这是老庄的自然观哲学和儒家的绚烂人生理想结合成的旋律和节奏——昔者,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曾说画家作画要能“应目会心,类之成巧,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宗炳的这句话,能充分说明,我们之所以能够通过陈作丁先生的画作倾听到自己内心正在形成、发展的人文旋律和节奏,乃是他的作品蕴含着饱满的中国画画理理路的存在论基础——作丁先生的作品,能让我们通过画面中的“笔墨形态的外物”而“静求其理”,并由此达到“明心践道,发明本心”的目的。
  在如上意义上,陈作丁先生作品表现的世界,既是一个情感的世界,也是一个属人的理世界。重要的是,他的才华能够通过他的笔墨,准确地表达出其内心向往的精神意象,他的作品中的通透潇洒、从容自如与意蕴深远,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化重新大放光芒的当代,能有效地成为当代画家的精神动力或曰有益的营养,启迪当代画家完成时代给出的崭新课题。所以,陈作丁先生的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是绝对不可小视的。

  陈作丁先生的画作,超迈入神,既有清雄不失秀雅之态,也有凌云之气;观之,瞬间即能令温暖拔俗之心蹶然而起。在当下的消费时代,作丁先生的画作可以洗净心头毒瘴,这当然缘于他的画作,水墨恣肆淋漓,但能一团和气——即便随意下笔,在洒脱的勾皴点染和泼墨撞水等效果中,他的作品也能有效触动他人的心弦——那是由他的笔墨触发出的感情的或激越奔放或悠扬委婉形成的和弦。
  陈作丁先生的画作,立基于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打破了刻板的镜象再现的局限,同时,也没有落入随心所欲的只有自己才懂得的“私密化”情感表达的窠臼,这使他能在具象与抽象的有机结合中,让他的作品进入大格局、大境界,达到自由恣肆而不逾矩的终极效果。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是真正的常年“游走”在自然山水饱览妖看,把握了自然山水之形、之神,同时,另一方面,更多的还是那真正常年“生活”在人文文化之中,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适合时代发展的整合与生华,而且,在技术方面,也能一方面会通古今,另一方面能进行适合自己血气性情、文化素养的风格建构。爱伦堡曾说:“最鲁莽的人的内心深处也有和弦。”陈作丁先生画作的审美魅力,首先,缘自他内心深处的和弦的外显,然后,才是让我们看了瞬间感到视觉上特别的过瘾。
  综上所述,目前,山水画有点泛黄宾虹化,原则上,这并没有错;黄宾虹追求的是元典性的“常与变”化育出来的笔墨,陈作丁先生的画作,追求的也是元典性的“常与变”化育出来的笔墨,这与黄宾虹的古风式的经典型山水,可谓双峰并峙。只是,陈作丁先生的山水,较之黄宾虹的古风样式,很少积墨,多了些极简主义式的现代性。譬如,陈作丁先生的《近取城郭归眼底》,近似吴冠中的极简主义式的探索,但陈作丁先生为了“痛快感”而使用的泼墨,却又是吴冠中的样式中所没有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作丁先生作品特有的美学价值与时代意义。

  陈作丁先生的成功,与他一方面善于将写生形象转化为写意意象(如《高山人家》中的两只羊的画法)有关,另一方面,还与他善于挖掘地域文化精华息息相关。他的作品,在看似单纯的洒脱中,有不露声色的精致处。即看着轻松,却又能耐人寻味。这之中的奥妙,乃是他善于让自己对个性化的地域文化的归纳、总结和研究,包含在大中国文化之中使然。
  陈作丁先生出生在四川,又成长在道家的发源地——荆楚大地,从《搜尽奇峰打草稿爬山涉水不辞劳》、《夔巫天仙变通途》这两幅作品可以看出,他把两种地域文化给予他的精神营养,作了高屋建瓴式的结合,所以其作品既有北派山水雄放的大气势,又有南派的自然细腻、典雅。由是,在陈作丁先生所创作的《树树皆秋色》这幅作品中,源自自然真山实水的意象变化成了对文化境界的营造。所以,所谓“写意”对作丁先生而言,就是他所追求的以笔墨承载中国文化的“元典精神”。他的作品。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令人肃然起敬的。
  陈作丁先生是吕凤子先生的入室弟子,晚年又是晴川画会的领军人物。他的《山川雄丽》《西陵叠嶂》,是吕凤子先生主张的“中国画画的是心象”的观念的最好的注脚。他的逸品方向的艺术,写形的简约,能够使欣赏者一眼看到底,但内中的抽象意味,却又能够令人在反复玩味中得到灵魂的净化,这其实就是吕凤子先生一生主张的在通过绘画作品“修身养性”而达“全人格”的文化精神的最好践行。在这个意义上,陈作丁先生的《石宝寨》《清江古镇》等作品,有书写性,有文化指向,立足修心视野,为当下的中国画溶入世界范围内的新的中国风格、中国样式的生成,奠定了良好的形态学基础。所以,陈作丁先生取得的艺术成就,在当今仍然具有引领潮流的普适性。
  总之,在当下,中国画家怎么应对外来文化的影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路子。作为湖北晴川画会的前任会长,陈作丁先生的《渔归》,是用水墨语言表达的诗意化生活情景,表达的是对乡土田园生活的深挚情感,《晚归》,放在当下的中国的城市化进城中,则能瞬间唤醒离开乡土的人们对家乡的记忆。其审美效果,是能让离开乡土的人们用记忆中的美,摈除心灵中因转型期带来的心灵杂质,也带来轻松。陈作丁先生一生,生活在乡土田园生活中,心浸染在中国文化诗意中,因此,他爱得浓烈,画得饱满。在这个意义上,他在上个世纪即能蔚然成家,对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当下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的建设,无疑应该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情。

2012年12月12日于北京

作者:付京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