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糟粕传统与经典传统

  凡是画中国画的都不能脱离传统,因为传统是根、是经脉,就像人的生命一样是代代相传的,后人是前人的继承、延续和发展,中国画也是如此,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了中国画在世界上独有的风格和形式并一直在传承着延续着。
  在时下这个科技飞速发展艺术求新求变的时代,常有人说:某某的画太传统,太像某某,没有新意,没有个人面貌,没有时代感,不好,或有人说:古人今人我谁也不学,就画我自己,我就要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独创一家,其结果是四不像,反而哗众取宠,却还自以为是创新了,自成一派了。
  其实无论是貌似某某还是四不像的哗众取宠都不可取,试想,如果范宽和李成的画容似,关仝和荆浩的画貌似,巨然和董源的画形似的话,那么范宽、关仝、巨然还会是自成一家的不朽大师吗?齐白石有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可见传承不是模拟,贵在学精神,不贵学形貌。然而四不像的哗众取宠也不值得赞扬,因为没有无本之源,也没有无根之木。古人有云:“养其根者则枝叶茂”。传统是根,有根能生枝叶,根壮则枝叶茂盛。一味的泥古不化和无端的求新求变都应该令我们深省。
  记得曾有人说:什么是传统?凡是前人都称传统。这话也对,但是传统也分经典传统与纬典传统,也有良莠与糟粕之分啊;经者,脉也,纵线也,与纬相对;典者,典范也,典型也;不是所有的前人都是经典传统,也不乏糟粕传统,所以不是所有的传统都可传承。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更何况取法乎糟粕呢!所谓取法,是取其精神,取其意识,非取其形貌,学其经典传统也是自我养修的过程,养其德,修其容,变其貌,成其格,养是积累,修是成就,养不日新,修难空明也,所谓厚积乃博发。
  如果范宽、关仝、巨然没有经典传承,没有丰厚文化素养,没有自觉后修,没有求新求变经典意识,也就不会有历久不衰的范家样、关仝貌、巨然容。
  当今画者,如不分良莠,不纳经典,不养不修,不化不生,不通不变,则很难在画坛立足久矣,刘勰《文心雕龙》有云:“通则不乏,变则堪久”,只有生生不息,才能承前启后。此时我常常想起李清洲老师一贯坚持的“动生”观,常常想起他经常提到的“生生之为艺”的美学法则。
  当今这个时代是个开放的时代,是个自由的时代,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是个东西方文化、外来文化、远古文化、儒、释、道文化并容的时代,这个时代,文化的敞开、印刷的发达、交通的便利、使我们想在哪个领域学习和发展都有无限的空间和广阔的天地,由此而言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运的!然而,在这个美好的时代里人们的心却安静不下来,其他行业不说,就有些画家而论:满耳的阿谀奉承,满目的花花世界,满心的汽车洋房,满篇的金钱功利,满纸的心浮气躁,辜负了日月星辰,辜负了寒来暑往,辜负了圣人的经典传承,又常有人说:这是这个时代造成的,诱惑太多,欲望也就太多,这一点,圣人在数千年前就有言,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还有些同道者,也很用功,也很努力,整日埋首苦练,甚至倾其毕生,却有劳无功,其说来也振振有辞,又满面窘惑:我也向古人学,也向今人求,为何不能成就呢?
  其实无论是学习古人还是学习今人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其思想不是学其模样,更重要的是学其经典不是学其糟粕,最最重要的是应知道什么是经典,还要有经典思想、经典意识、经典精神、经典追求、经典行动,才能生出经典的作品。愿我们几千年的中国经典文化继续发扬光大,再绽奇葩!

陈薇

作者:陈薇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