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诗意抽象与文人趣味——黄礼攸的油画作品再论

  我和礼攸相识于2003年,当时他在中央美院油画系第十二届助教研究生班研读,我在中央美院史论系读博士。我那时正在撰写《中国艺术地理》丛书,经朋友介绍认识了礼攸,并将他的作品编入专著《燕赵艺术地理》,那是我第一次为他写评论(题目为《传统的颠覆与现代的反讽》)。没想到8年以后,我再次为礼攸撰写评论,真是机缘巧合。

  礼攸的近作仍然延续了以前作品的某些特点,比如优雅的文人趣味、诗意的肌理与印痕、“似与不似”的图式建构等等。其作品最为独特之处是将宋人山水画的笔意与境界引入到风景油画之中,从而实现了中西互补与二元共生。而要实现这种双向对接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既熟悉中国山水写意画的笔法、意趣和神韵,又了解西方风景画的技法与审美趣味,通过研究找出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异同以及利弊得失。在我看来,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虽然都以自然山水和风景为题材,但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裁,在作画方式和表现手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山水画家在自然中虚静养气、畅神达意,体现的是一种“林泉高志”,这正是山水画之东方精神;而西方文艺复兴之后的风景画是科学地再现客观世界的形式,追求形式的数学逻辑与和谐完美,表现逼真的自然空间,两种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下造就的两种不同的绘画形式及空间表现方法,其根源是中西不同的美学思想和艺术精神的差异。当然,印象派之后中西方的艺术精神有趋同之势,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的水彩画的确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仍然有所差异,那就是中国的山水画更具有庄禅精神。 在唐代书画理论家张彦远看来,“自然”是最高的美学范畴。这种思想反对刻意的人为造作,追求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平淡美学精神,这和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有着天壤之别。礼攸虽然是一个油画家,但从骨子里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他推崇的是中国艺术精神——“天人合一”。

  礼攸的油画作品有一种朦胧、含混的诗意,这种诗意具有一种言不尽意、得意忘形的美感。这种抽象的目的是为了追求中国艺术所特有的不求形似、逸笔草草的“气韵”和意境。《造房图》系列油画有意避开空间与透视,以平涂法追求一种中国山水画的“三远”(平远、深远、 高远)意趣,在一种若隐若现、升腾飘渺的语境中表达出艺术家率性、平淡、悠远、绵长的情思。在色彩的运用上,礼莜讲究纯粹、洁净和雅致,他将西画的光影变化与中国山水画的笔法、意韵有机合璧,进而整合了中西两种艺术的优长,走向了更为博大、开放的审美形象体系。

作者:黄丹麾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