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长须摇风金翅高擎六足琴架五蕴和鸣
李宇读过大学美术系,不仅水墨擅分五色,水彩、油画七色也随心所欲,运用自如。颇晓个中三昧。
一、五色与五行
五行配伍是战国阴阳家邹衍搞的。“五德终始”,原为推演朝代更迭用的,也用于世间万事万物。五色与五行的配伍是:黑水;绿木;红火;白金;黄土。以生活中直觉感受为基础吧?五色是黑白加三原色红黄绿。(三原色:光色是红、蓝、绿;色彩调色是红、黄、蓝;在美术实践中以黄、品红、青为三原色。)
此五色构成李宇笔下蝈蝈的生长环境:黑土老干木耳;白云白雾白雪;黄叶黄蘑黄葫芦;绿草绿树绿蝈蝈;红花红果红眼圈。
黑:品相玄奥莫测,吸进一切光,如:黑洞、黑水。
白:,牛顿1672年提出:白色由七色光合成。故白为众色之合、为众色统一之基调。
《淮南子.原道训》谓:“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
传统水墨画,基本为黑白之间的运化。
黄:黄帝为什么要穿黄马褂?黄者土也,土能生金。还不止这么简单,按邹衍忽悠:汉初立于土,大唐定于土。
黄皮肤的我们,自称黄帝子孙,黄帝曾经见过大蚯蚓,所以德性为土。按五方论,中央属土,中华对黄色情有独钟,笃定的。
红的品相感受,大家笔觉熟悉,不赘述。
绿(青)绿色波长500~570nm,光的三基色之一。和绿色相对的颜色是Magenta(品红色),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红色。绿色是大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
二、三间色与三补色
色彩与五行一样,有它自己的生克规律。
三间色是三原色当中的两个色以同等比例相加调和而生成的新颜色。例如:红色加黄色就是橙色,红色加蓝色就是紫色,黄色加蓝色就是绿色.这样形成的三个色就是三间色。
三补色。任何两种色光相加后如能产生白光,这两种色光就互称补色光。红,绿,蓝三原色光的补色光分别为青,品红,黄色光。简言之,红青互补,绿品互补,蓝黄互补。将颜色混合以后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光线的混合,会产生更明亮的颜色,被称为“加法混色”。另外一种是颜料的混合,会产生阴暗的颜色,被称为“减法色”。将红色光线与绿色光线混合后会产生黄色光线,而将红色光线与蓝色光线混合后会产生品红色光线。光线混合后会产生更加明亮的颜色。如将绘画黄色颜料与青色颜料混合后会产生绿色,将两种颜料混合后产生较暗的颜色。被称为减法混色。如将众多的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白色,因此亦被称为“减色混色”。而在进行减法混色时,众多颜色混合在一起会产生黑色,因此亦被称为“加色混色”。
生活是七色阳光,和谐,属对立两极的调和。正色之余,间色补色过渡之间,则往往神韵出焉。单色不成图,孤立不成韵。须在七色运化中,彰显宇宙的多彩斑斓。
太阳的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转成。可见光:波长380-780nm。
770~622nm,红色;
622~597nm,橙色;
597~577nm,黄色;
577~492nm,绿色;
492~455nm,蓝靛色;
455~390nm,紫色。
值得注意的是,波长不是一个绝对数字,而是一段过渡区间。存在难界定的模糊色,而往往就在这莫测的过渡间,饶有余味产生。阴阳莫测之谓神么。
古云:
远观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如何言不会
祗为太分明。
1,红色加黄色,橙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欢快愉悦甜美。
2,紫色是由温暖的红色和冷静的蓝色化合而成,是极佳的刺激色。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尊贵的颜色,如北京故宫“紫禁城”,亦有所谓“紫气东来”。
3,黄色颜料与青色颜料混合后会产生绿色,其过渡色,为极有韵味者。
三、五色与五音:《灵枢·邪客》谓: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徵,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其声分别如牛、羊、鸡、猪、马鸣。
由五行配伍得知:黑应宫漫而缓;绿应商促以清;红应角呼以长;白应徵雄以明;黄应羽沉以细。五色明,五音清。耳目通传于心达于情。如图:
1,黑应宫漫而缓:
2,绿应商促以清:
3,红应角呼以长:
4,白应徵雄以明:
5,黄应羽沉以细:
四、五色与五味:黑绿红白黄:咸酸苦辣甜。蝈蝈是有七情六欲的,画中含白山蝈蝈酸甜苦辣,爱恨情愁。。
黑应咸;绿应酸;红应苦;白应辣;黄应甜。如图:
1,黑应咸:
2,绿应酸:
3,红应苦:
4,白应辣:
5,黄应甜:
按五行说,五声与五情对应:
黄——土(脾)应宫(81),其声漫而缓,属土的情志是思。
白——金(肺)应商(72),其声促以清,属金的情志是悲。
青——木(肝)应角(64),其声呼以长,属木的情志是怒。
红——火(心)应徵(108)其声雄以明,属火的情志是喜。
黑-水(肾)应羽(96),其声沉以细,属水的情志是恐。
物有情,而君无惑乎?
李宇的蝈蝈翅黄,眸白,体青,目有红圈,睛如点漆,五色有余,五音完备。而最令我诧异的是,其生宣小写意蝈蝈,体表罩着那若有若无一抹淡金、浅黄、微绿混杂的自然光影。不是涂上去的,不是染上去的,似气吹上去的,风掠上去的,云晕上去的。说不清道不明,真蝈蝈身上没有,只有在梦幻中偶现,于视觉之外的酸甜麻酥之感。这种只可意会,莫可名状的色彩、现象,我称之为“色韵”,与我在音乐中提出的“情律”,以及大家公认的文艺“意象”,可称中华审美传统最高标准“神韵”的三元素。
君以为如何?
作者:丙夫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