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采访张刚,是一件相对比较轻松的事,也许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关系。自始自终,张刚的脸上都带着一个质朴的虔诚追求艺术的大男孩气息。他说:”我的作品让很多朋友重新认识我。他们通过我的作品看到了我的另一面。可能每一个人都有很多面,只是我们从未试图去了解。每一个人也都有一个脱离当下生活、活在别处的途径。而画画就是我寻找内心之路、传达自己、调整自己的最完美最彻底的方式。我已确定了方向,那就是呈现我成长路上的“迷·盲”,“迷”是我的状态,“盲”是我的追寻与突破。这是我目前的最适合的主题,它是我的坚持、沉淀与累积。正是因为此时对“迷·盲”的追问与思考,或许是将来的某一天,我能实现对自我的真正的清晰感。
贾佳(以下简称贾):我发现你的作品和“生路画派”里其他老师的作品反差特别大。
张刚(以下简称张):从画面上直观的感觉的确存在你所说的情况。我认为欣赏风景有许多方法,取风景于画作也是如此。比如城市风景,别的老师的部分作品是以描绘自然景为主,我的作品是以人为切入点。在我看来,想画好自然景是非常难的,特别是外光,但每个人对风景的理解及如何将自己理解的风景入画,都有不同的角度,自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我相信每一位进行风景写生创作的艺术家,都期望借此与大自然进行近距离的沟通、交流,从而来探索用当代语境进行油画风景创作表达的可能性。当然这种创作并不仅是在描述单纯意义上的风景,而是试图通过风景来表达风景背后他们的艺术理念和内心。而我的作品追求的也是如此。
贾:你最初是怎么想到选择这个题材的,在画这个题材之前你画什么?
张:嘿嘿……。我不选择题材,我就活过这么20多年,包括生活也是如此。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的概念。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你所感受到的,这些经历是真实的,既然是真实的,你如何选择呢?所以接受生活与自己的所有创作理念,哪怕是一闪而过的灵光,它们没有对错,没有哪个被选择,哪个被放弃。其实我从开始画画到现在,一路走来是很自然的。最初我经常出去画一些写生,当时也很单纯,就想画好画儿,留下一些东西。我曾经试图用绘画描写与自己同龄人的生活,画了很多。画面中,我把年轻人放到特定的环境里去,模特和环境的变化相结合,我很喜欢自己的这种表达方式,想就一直这么画了下去。后来,在一次旅行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同在旅途中的步履匆匆的人们其实是城市与城市间连接的符号,也感觉到了城市间交流与交融带给人们带各类的压力与感受。发展能够改变一切,社会能够改变一切,所有人都被这台快速前进的社会大机器所牵制带动,人们变得盲目、浮躁、虚荣、随波逐流。我身入其中,又何其能幸免。虽然如此,但艺术家是用画笔思考的一个群体,我不能停止思考与表达,却同时在这种“身”与“神”的冲突、冲撞中挣扎前行。这便是我要表达的,所谓的“盲●”,这不是一个点,它是一个过程,我思考,我前行的过程。
贾:那么为什么会选择红色的基调,并且感觉像是车站或者集市呢?
张:红色是和年轻人有关的活力概念的象征性表达。我将其注入了更多的是浮躁的意向。“年轻人”这个词含义是丰富的,同时它也含带着关于质疑、迷茫、徘徊、彷徨、盲目等这类略带负性的表述,所以我选择描绘这个以红色基调的特定环境下的人群,这些风尘仆仆、行色匆匆的“迷”且可能“盲”的人。我为什么会选择以车站或集市为特定环境呢,因为我认为这些情境下是很有戏剧性的,并且也很微妙,它几乎是社会中的人都会去的地方,很多人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车站而言,它是连接上一个出发地与下一个目的地的中介点,这其中隐藏的很多的选择便会产生,目的地的选择、车次的选择、时间的选择、车种的选择、伴侣的选择,这都是人生命运的选择的一个个小的节点,因此,人生的转折点也可以说是人生的暂留地。
贾:我觉得你现在画画,更多的是在画自己的内心。
张:可以这么说,我是在画我自己。曾经包括现在还想把我自己的形象加在画面上,令我的个人的生命力也出现在画作上,让生命的能量成为作品的一个组成部分。创作的时候,我会很安静,认真对待我的作品。
贾:加入“生路团队”对你影响大吗?
张:嗯……,影响很大,随之而来的压力也非常大。这个团队里的老师们的阅历都比我丰富,读书的范围也大量也多,个人的经历都比我多很多。他们给我的帮助很大,经常给我一些很好的建议。他们对艺术的敏锐感知力及对艺术的研究,都令我时常诫示自己,抱着“我不能掉队”的心态而努力着。这种压力来自于内心,是对自己的要求,及对老师们的敬意。
当然在最初刚接触这个“生路团队”的时候,因为对这些老师不理解、不熟悉,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但是日子久了,我慢慢感悟到自然风景写生创作是他们对生活生命进行艺术表达的一种独特的敬献,他们是想通过风景来描述很多东西,其中的语言各具特点与性格。风景也只是他们众多艺术表达语境中的一个方面,只是用这个风景创作的形态将几个志同道合的“战友”连接和融合到一起。
我们借风景相互对话,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鼓励,一起前进,我们也因此而快乐着。
贾:现在像你一样的很多年轻人都在做一些新媒介的东西,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或者说在换一个题材?
张:我不排斥新媒介,我也曾试着接触过新媒介,甚至自己做过一些创作计划,我也喜欢,也是我要做的。在绘画上,我还有很多想要探索的东西。我是一个思想灵活且做事执著的人,只要与艺术相前,许多领域都是我愿意尝试的。我有一个习惯,笔和本一直会带在身上,没事就乱走、乱想、乱写、乱画,记录了很多自己当时认为有意思的事情,也想过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很多都写了方案,我都是我的积累,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认真梳理,需要认真思考。
贾:我觉得你现在是在累积,是沉淀的过程。
张:嗯,累积和沉淀是一直都要去做的,幸运的是,从绘画的角度上我现在已经找到了属于我的道路与定位,那就是我所描绘的“盲●”。“盲●”是我试图弄清楚的方向,可我还需要更多的养分。
可能有一天我茅塞顿开,当“盲●”不是“盲●”时,我就结束这个题材。
贾:你这批作品参加过展览吗,反响如何?
张:参加过一些展览,大家对我作品的评价还是不错的,反馈回来的信息也是我比较满意的,也达到了我的预想。很多我周围的朋友看了我的作品,说发现了我的另一面,我明白他们在说什么,所以我认为在现阶段我想传达的东西能让观者感知到那便是成功。
但是我对“盲●(点)”的探索与研究还在继续,也包含画面的绘画感。
绘画是一个尤如冷水沏茶慢慢浓的过程。目前我在绘画方面还存储了几个题材,需要一步步完成。我相信,我的艺术之路还很长,也将无终点。还是慢慢来吧,画画,毕竟是一生的事情。
作者:贾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