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审美眼睛

  在深圳高交会的锣鼓声中,我尝试画了这幅以现代城市景观为题材的《大厦的崛起》,同时也思考了一些相关的问题。

  从理性认识上讲,我对中国画由古典艺术形态走向现代艺术形态的必然性是充满信心的,但在自己的实践中却又是困难重重。就以题材来说,在新的题材面前,往往不自觉的受着传统的审美定势和笔墨程式的制约而格格不入。

  我虽然生活在现代城市深圳,身受现代文明之惠,所见所感,可以入画的现代题材几乎俯拾即得。但一想到以水墨画表现的难度也就望而却步了。此次水墨画双年展组委会出了“水墨与城市”这个命题,使我对现代题材更无回避的余地,只好舍长就短,勉为其难了。可是一无思想准备,二无素材积累,去了一趟盐田港,不巧只看到了一些静止的吊车,后来又在全市兜了一转;拍了几卷照片,但照片可用的也很少,动手创作依然是捉襟见肘。于是我就想:即使照片有用,照抄入画,难道就能成为创作吗?我又想:画都市题材并不等于就是画城市风景,画高楼大厦。都市生活光怪陆离,斑斓多彩,可画的题材很多,但如果不是深入其中,揭示出都市生活或城市景观的深层的美的内涵,那又能算是什么创作呢?于是我又想,仅有现代题材还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从什么视角、以什么方式切入题材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以什么视角、以什么方式切入题材的问题,换句话说也就是以什么样的审美情感去审视所要表现的对象问题。

  我曾在苏州怡园住过一段时间,那种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古典园林之美,令人心醉神往,永世难忘。可是来到深圳以后,出门看到的是:宽广的道路,成排的灯柱,大片的草地,明净的蓝天,整齐的绿篱、花坛和行道树映衬着成群的高大建筑,这和以往所热爱的古典园林迥异其趣,这是一种新的美,而且只有这种美才是属于现代的。他是和现代人的生活、感情和审美意识紧密相联而且由其所决定的。可以说这种美乃是现代文明的聚焦和投影。

  认识这种美,需要的是现代人的审美眼睛,没有这样一双眼睛,只有欣赏小桥流水的眼睛,便会对许多迎面而来的都市美景失之交臂或拒之门外。

  固然,有了现代题材并不等于就能解决水墨画表现难度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水墨画的某些笔墨程式,创造适合于再现现代题材的新的笔墨程式,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探索过程。但我们不能让题材去适应笔墨,而只能发展笔墨以适应新的题材。这样看来,都市题材未尝不是中国画走向现代的一个可能的突破口。

《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文集》2000年12月

作者:鲁慕迅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