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一文的艺术回归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文,闲谈中了解了他1995年至2005年的一些经历和生活状况:很多常人难以想像的、痛苦的甚至离奇的事在他身上屡屡发生,可谓“悲欣交集”。他坦言这是他在苦痛中经历丰富的十年,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十年;他把每一次经历都视为上苍赐予的一笔财富,哪怕是生死劫难,哪怕是好友和亲人的生死离别。《圣经》中说:“我虽然行过死阴的幽谷也不怕遭害”,他愿意善意、平和地领受一切经历。常言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我想一文最终收获的是一份坦然淡定的生活态度吧。

  一文,原名徐洪文。大学教授,“边缘”建筑设计师。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善诗文、山水、书法。1985年在北京理工大学任教至今。‘85美术新潮后,关于中国画该如何发展这一问题,在美术界引起了诸多论争,很多画家身体力行,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探索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一文就是其中的一位。1990年的“六人水墨艺术展”(王镛、陈平、李老十、一文、杨君、宋筱明)和1992年的“一文老十绘画艺术展”,是20世纪90年代初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展览,当时这批画家的创作活力、实力和对艺术虔诚的态度,也影响了很多画友和后学。通过展览,一文的才华得到了中国画界及社会的广泛认可。

  一文善画山水,兼善荷花、游鱼。(人物写实功底也相当深厚,20世纪90年代曾与大师周思聪在香港出版发行了《人物写意写生集》),我曾见过他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些作品,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山水大致有两种风格:或是苍茫雄健,墨色浓重;或是清新淳朴,墨色纯淡。他有一方闲章:“半千食客”,我想他是受龚半千的很多影响吧。无论浓墨或者淡墨,皆层次繁复,却不失自由酣畅之率真,笔力厚重,画面气息清透流畅,尤其是在光与空气的质感塑造上别有一番意味。荷花、游鱼是一文和李老十都喜欢描绘的题材,二人画面的文人气都十分浓重,不同之处在于心境:老十的作品中令人感受到伤时感世的悲情,一文的则凸显了平和、散淡、自然的文人趣味。

  一文喜欢诗词及赋,20世纪90年代初与师长王镛以及同学陈平、李老十、许俊、宋筱明一起创办“槐荫诗社”,并被称为“槐荫六君子”。他觉得诗作得好与不好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在推敲中去品味一种境界。有了诗的滋养,他画作的意境更加婉约清新;同样地有了画作的映衬,诗境也更深了一层。恰如王维所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应成章。记得一文随口诵了几句诗,印象颇深:

  《清西陵水库寄景》

  月拢寒峦吐虚轮,散尽燕红日夕沉。扁叶粼粼轻入梦,草木羞语水无痕。

  《早春》(之一)

  三尺冰河暖自开,泥香伴墨砚中来。如今了却情三味,笔底春风任我栽。

  《早春》(之二)

  迎风新柳漫折腰,牵动一池三月潮。纵使梨花涣作雪,清香散尽亦逍遥。

  可见一文感怀的不单单是逝去的时光,尤其珍惜的是那份淡净及远的心智,并为此感动不已。

  正当艺术事业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1995年他悄然离开了中国画圈子,出人意料地开始了他丝毫不了解的事业-建筑和环艺设计。突然间少了一位吟诗作画的朋友,他周围的诗友画友都觉得非常遗憾和损失,也不免感到疑惑:一文为什么离开?这些年他都在忙什么?

  1992年“一文老十绘画艺术展”之后,一文深感他的艺术作品在那个时期已经比较完整地表达了他的内心,于是便有了改变一下自己生活方式的想法,暂时放下中国画创作,开始建筑和环艺设计的尝试。然而他在这个领域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毫无建筑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这份全新的事业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但是他依然硬着头皮一点一滴地从头学起。(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对于多年手执毛笔,自由地随心性在宣纸上涂画书写的他来说,精确入微是一种极大的约束和挑战。实际上,中国画是要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个人的审美理想,实属个人行为。他认为做建筑比画画难,是因为做一件作品,不仅要控制空间、造型、色彩、工艺,材料还要考虑和其他相关人员的配合,这是一个群体行为。事业重心由中国画转向建筑设计,不仅改变了他的工作内容,也逐渐地改变了他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跨行业的工作迫使他更加注重与人交流,注重团队的协作和协调,以使作品最终达到完美。

  一文对文化、艺术、生活有自己的看法,传统、现代、东方、西方对他而言都是财富、源泉,因此他的建筑设计风格也是中西合璧的。从艺许多年,使他验证了一个真理:艺术是相通的,是相融的。诗书画修养影响了他的建筑风格,相反地,在他的建筑中也潜移默化地融会了诗书画的流畅和意境。他热爱中国画,他认为只要将所要表达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画种、方法都是次要的,更没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他坚信国画有很多优势,有着广阔的施展空间,只是需要更多地用心。中西文化艺术的融合和接轨,不是形式上的,而是理念上的,不能盲目地追随。一文秉持着对文化和艺术的热爱,在做建筑设计十余年中,一直未间断画画,他没有落伍,只是以一种他认为合理的方式积累着人生的阅历。他说以后会用更多的时间、心思画画,并能适时展示给同道人。

  做文化和艺术之事需要眼界,需要融会贯通,还需要有持之以恒地探求和创造的精神;解决技术问题是一时的事,树立起艺术良心和责任却是一生的事。一文与艺术的缘分,让我想起了青原惟信禅师谈到的禅悟体验: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五灯会元》卷17)期待一文的艺术回归将达到的一个理想的化境。

作者:邓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