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砚边随想录(一)

  作书画可怡情养性,益寿延年,人皆知之。朱翁屺瞻百岁又五时犹举办《百岁后书画展》;刘大师海粟,以耄耋之龄十上黄山,步履仍健。古今书画家长寿者比比皆是。然则长寿之秘安在?众皆以为精神愉悦之故,诚然此为其一,而余以为其二在一“静”字。盖作书画时必屏心静气,摈除杂念,心手相应,方得佳构。而此时之心境正合气功养生之状态,不同者意守之处为毫端而非丹田,然其理一也。须知入静后,经脉自然畅通,人体各部达到和谐平衡,不仅健康由是而得,灵性亦由是而生也。

  画于实处见功力,虚处见修养。实处不易,虚处更难,实处可以语人,虚处难得与语。实处可凭数年十数年苦练达到“自由王国”,而虚处无有终极,须尽毕生之力去渐悟也。

  画家多有体验:每当画到一个高度,辄苦恼傍徨,不知如何上进,数月乃至数年,仍原地踏步。但若于书中、画展中、交淡中,甚至生活小事中偶然悟得道理,则画艺又上一层楼矣,此修养之功也。

  画之浑厚与清秀,论者多指画之表象而言。若龚半千、黄宾虹之画,浑厚也,若文征明、浙江之画,清秀也。实则凡好画均厚而不浊,清而不薄,其意皆厚。盖厚,其意有二,一为意境,二为笔墨。画家品格高尚,学养深厚,无论用墨之浓淡,亦无论巨制或小品,均可厚也。倘就笔墨而言,欲厚重,一需笔力,二需黑白对比,三需适度积墨。倘若以为愈黑愈厚,误矣。须知积墨过度,非但不厚,反倒腻耳。

  作山水画虚实最为紧要。虚实处理得当,画则气韵生动,可观可赏。虚实有二种,一为空间虚实,近实远虚是也,另为艺术虚实,画家主观之安排也。若徒存前者,则画面只剩远中近三个层次,犹似舞台布景耳。虚亦有两法:白虚与黑虚。烟岚云气为白虚,模糊之墨块为黑虚。余常于近景用黑虚,亦别有意味。

  大、清、厚、蕴,余追求之境界也。大者,大器也,堂堂正正浩然之气也,具言之,整体感强也;清者,清新也,能涤尘俗者也,具言之,清丽典雅之格调也;厚者,浑厚也,深厚也,具言之,体积感、重量感也;蕴者,蕴籍也,意境也,气韵也,能启人深思也,具言之,丘壑曲折,云烟缥缈,虚处佳也。四者有机结合,诚非易事,乃余毕生所探求者也。

  画家心中,应常储精品意识,效宋人作画,毫无草率之迹,动笔即求精,画艺可日进。反之,信笔涂抹,养成陋习,则艺难精矣。故画家出手之作品,无论展出,或赠或售,均须慎重,于人于己,皆有利也。

  关于个人风格,余之观点有四:其一,画家必须有风格,方能有别于他人,立足于当时。人人皆有面貌,却非人人皆具风格。风格乃画家创作艺术美之最高形态,须有强烈个性化之艺术语言,其形象性、情感性、典型性、理想性均臻上乘。其二,风格不可速成,不可强装,亦非怪异。风格须于长期实践探索中自然形成,所谓水到渠成是也,至此方能得到社会承认。其三,风格形成过早,易为盛名所累,阻碍进步,画家须保持头脑清醒,勿蹈仲永覆辙。其四,风格既成,然不可成习气,须不断完善,不断变化。毕加索一生画风几变,余最钦佩。

  余偏爱宋画,北宋画尤甚。每读董源、巨然、范宽、李成、郭熙及李唐之画,均爱不释手,品味再三,常不知时间之流逝。去岁访台,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得见一批宋画原作,令余激动不已!余以为宋画可学之处颇多,其一,画面气象高古恬静,庄重肃穆,可窥宋人作画时心态平和,沉浸艺事,目不旁骛,此种静气,最为难得。其二,气势博大,构图雄奇,令人直有“一览众山小”之浩叹;其三,邱壑深邃,变化多端,“可观、可游、可居”,引人入胜;其四,倚重物理、物情、物态,一树一石,一舟一桥,一人一物,尽在情理之中,非写生不能达到此境地。其五,精心制作,一丝不苟,笔法豪放,墨色鲜活。宋画之精妙处多矣!宋四家之外,尚有众多知名及不知名者,亦高手也。如传为南宋赵伯驹所作之《江山秋色图》,堪称珍品。此幅青绿山水,构思之巧妙,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其峋岩绝涧,深潭浅滩,飞瀑溪流,布设巧妙;寺、楼、亭、塔、道、舍、舟、桥,错落有致,具有极强之生活气息,观者百看不厌。余作寻丈大幅,于此得益匪浅。

  习画者必善悟,更须用勤,悟可通理,勤可得法,二者缺一不可。勤乃勤看、勤思、勤练也,故有条件者,须常备一画案,笔、墨、纸、色置其上,稍一得闲,即可命笔,常年笔耕,必有所得,所谓“妙手偶得之”者,即言非勤不悟也。有得,则存于心,日积月累,则可成气候矣。若兴来时方陈案铺纸,每于就绪后兴趣已索然矣,焉能得佳作乎?

  曾有初学画者问余作画要领,余以打油四句答之“随意挥洒勿做作,墨丰笔健足精神,雄沉博大浑一体,心造境界须空灵。”

  余之座右铭:“精进不懈,顺其自然”。此二句甚合辩证法。一则治学需精进,不懒惰;二则既不可急功近利,亦不可灰心丧气,凡事顺其自然,如此,方能宠辱不惊,泰然处之。

  作画须去霸悍气,方显平和。黄宾虹云,作画须似老僧补衲,不急不慢,笔力方能入纸。“力可扛鼎”,非言表面张力,实指内力也。若剑拔弩张,虽表面有力扫千军之势,细审却无含蓄浑厚之气。自古大家之作,看似毫不经意,;实则绵里藏针也。此等功夫,非三五年可以达到者。

  欲去甜俗,首在养性。读好书,交贤友,慎思善悟,清心寡欲,品格自高。此非易事,然却必须。其次于作画时亦多注意,用笔之力度与松动,用墨之多渴,造型之多方,烘染之适度,笔笔见痕,多“写”意,少“做”意,自然多书卷气而去作家气矣。

  音乐与绘画有共同之处,即韵律也。余曾深有体验:一日,余作“洞庭秋月”图,为添雅兴,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边听边画,笔走曲和,心畅神怡,至为惬意。曲毕,改放“的士高”乐曲,强烈而刺激之节奏与平静恬淡之秋月意境相距天壤,竟致无法下笔。由是深感画之节奏韵律与音乐何等密切。故余作画时,用笔之徐疾、轻重、节奏,多有讲究,意在求其韵律也。

  大自然无处不美,无时不美,然各人视美之角度却大异。如黄山之美,诸多旅游者争观“猪八戒背媳妇”,“仙人踩高跷”,“仙人晒靴”等等景观,乐道津津。而山水画家所乐道者并不在此,在乎其博大之气势,险绝之丘壑,多姿之松石,浩瀚之云海。前者用眼观,后者用心看;前者着眼于形,后者着眼于神。画家由眼前之景,进而领悟造化之神,将造化与心源碰撞,产生灵感,产生意境,然后以笔墨形式表达于缣素,与读者共享。故“江山如画”,画乃艺术,必高于自然也。

  石涛和尚云:“搜尽奇峰打草稿”,极言写生之必要。此乃千古名言,信然!凡作山水,欲求构图布局之千变万化,全赖于此。盖以大千世界,造化神奇,百态纷呈,无有定数;南北有别,东西各异;更有春秋冬夏、朝云暮雨,大自然之变化,何止万千!画家惟有身临其境,方能目识心记,将眼中之丘壑变为胸中之丘壑,溶于笔端,则多姿山川,自然如潮涌来,其布局安有不变之理哉!

  1980年5月,余邀满益国君同上张家界,其时张家界尚“养在深闺人未识”。余搭乘林场购菜大卡车而往,沿途简易公路极窄,常于转弯处吓出一身冷汗!傍晚抵达林场,夕照奇峰,温柔多姿,余不禁大呼:“美哉!美哉!”即取速写本连作二幅,天已暗矣。翌日晨起,向导龚先生赔同由小道上山,两旁青竹叠翠,云杉并肩,奇花争艳,美不胜收。及至山巅黄狮寨,豁然开朗,奇峰耸立,犹如天降,仙山瀛台,莫过如此!其时心情亢奋,无可形容。造化神功与余内心潜在之美感相契合,臻至物我两忘之境地,以至忘乎所以,从巨石上摔下,左腿断为两截,先后接骨五次,历时七月方治愈,可谓血之代价也。然余不悔,两年后再作旧游,收益更丰。至今已上张家界八次,合眼即能默其形貌。盖余与之有缘也!

作者:邓辉楚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