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多义的关系

  作为工笔画创作,传统的压力极大,那是来自古典技法境界和今天学院技术形式的双重压力。如何在这种压力下焕发精神的表达是新一代工笔画家一直试图努力的方向。杨斌正是这些努力者之一。

  杨斌的画功扎实,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人物造型严谨准确,富于变化。这是他一直进行的学院造型学习带来的,在大学的多年教学使他深刻的理解并认识到这种造型的优点和缺陷,以工笔人物的造型特点为基点,杨斌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比如将人物形态把握在一个令人疑惑的瞬间静态中等。二、染法深入自由,不拘一格。这与他性情有关,杨斌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内心总有某种莫名的力量使他自觉地对立与他的外观。因此,在染法上,他冲破了造型以框架为格局的限定,吸取写意画中的淋漓自然意味,在色彩自然流淌中寻找变化,并将细节刻画到这种变化中,粗中有细,疏密有致,色彩斑斓。

  杨斌强调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这意味着在形式上他能够为自己的表达留有足够的空间。形式语言的工艺性一直是工笔画的基本特点之一,但对杨斌而言,它构建的情感表述过于呆板、死板,那种恣肆汪洋的情感力量无法充分展现。因而,杨斌崇尚一种模糊的力量,无名的难以确定的力量,对于工笔来讲,它首先从写意性开始。

  而杨斌的绘画最具精神特征的描绘来自笼罩在人物形象上的一片阴霾。一片可能的影子,一片心灵的黑暗,一阵突然地心悸。从语言上讲,他也许是在借鉴印象派的光影技法,但实际上造成了某种精神上的指涉。这种指涉前带出的是人生存现实的多以延伸,像《站台系列》作品,人们脸上的那些阴霾在现代形式感极强的气场中闲的活性十足。

  另外,杨斌对人们之间的现实关系极为关注,他似乎非常熟悉那些关系中微妙点滴的变化与演绎,那是一种人与人、世界与世界的交叉相遇,是一种定格般的碰撞,是一出出形式鲜明的舞台剧。杨斌从中提炼出形态各异的情境,并让这些情境散发出令人迷惑却又十分确凿的异样情绪,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艺术表现力,给画面的不安多余平衡,给视觉方式的无理多与和谐,给精神的空茫多余执着。

  杨斌还习惯在他的绘画中设置强烈的隐喻效果,如《失忆的寓言》中那只朦胧的天鹅,它昂首俯身的姿态让人惊叹,它在影射一个内心的天堂,在与形式感极强的金线衬托下显的更加雍容,但很奇怪这种雍容却不是华贵的,而是具有潜在伤痕的感觉。我想那一定与隐喻有关,与杨斌预设的那场令人迷醉的升华有关。

  从本质上讲,杨斌过于朴素的心态使他步履坚实,但实际上,从画面上看,他对诸种生存关系的理解与刻画都不是基于他的朴素,而是基于他的渴望。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几乎是无法舍弃的,当然也是他的动力源泉。

作者:孙磊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