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头一回去蜀河古镇写生,是1998年。之后又陆续去了3次,但每次去都会发现许多用石板建成的老屋都被拆掉了。我对古镇一些画面的记忆,就只能到以前画的速写中去找了。”昨日下午,画家赵贵元在接受深圳商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赵贵元水彩画、速写作品展”昨日刚在深圳鹏宝轩艺术馆开展,就吸引了许多画家与观众的关注。虽然赵贵元水彩画作品的题材颇为丰富,既有其家乡汉中的老街巷场景,也有闻名遐迩的“蜀道”新貌,还有他近一两年来定居深圳所作的海滨风情,但最为独特的,是表现蜀河古镇和资阳古城的作品。尤其是他的速写作品,大部分都以古镇的面貌为题材,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描绘鲜活风土人情
赵贵元对蜀河古镇的关注,最初源于带学生到乡野写生。现为陕西省汉中市油画雕塑院副院长、汉中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赵贵元,在汉中师范学院任教多年。他授课时非常强调写生的作用,经常带着学生在汉水流域、秦巴地区采风、创作。“那里的建筑多是依山顺水而建,朴拙而灵秀,极具地域特色。”赵贵元告诉记者,其中陕南安康地区的蜀河古镇、紫阳古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者了解到,蜀河古镇位于汉江与蜀河的汇合处,明代时仅有几家骡马小店,而清代中期之后,这里就成为水路运输的交会点,聚集了四方客商,许多会馆也陆续建成,形成一派发达景象。
14年前,当赵贵元第一次到蜀河古镇写生时,就激动不已、流连忘返,也总会有新的发现和创作,无论是速写中夯实、精炼的笔触,还是水彩创作中体现的灵动与润泽,都体现了他与蜀河古镇的一次次“最亲密的接触”。尤其是一些鲜活的风土人情,无论是摄人心魄的宏大场景,还是极不起眼的细枝末节,都可能成为他描绘的对象,比如《月光》、《石寨》、《阁楼》等作品就是这样产生的。
昔日“视觉片段”显珍贵
对于速写,赵贵元向来有较高的要求。“作为即景式写生,或是有目的地创作采风练习,更像是一种视觉的‘新闻形式’。展现一个事件或事物,记录某个趣味情节,或是一个局部的特写放大,都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这些精彩,并将这种观察的记忆印在心里画在速写本上,这需要一种迅速而敏锐的能力。”赵贵元介绍,他在蜀河古镇和紫阳古城的写生,就挖掘到许多有趣的素材,比如古老的遗迹,旖旎的小城风光,以及朴秀的乡村农舍等。
不过,每一次重返古镇,赵贵元都会发现一些曾经描绘过的石板老屋,甚至一些珍贵的古迹,都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现代新式的钢筋水泥房。“实际上,这与当地近年来的现状也有关联。我发现,古镇的年轻人许多都外出做生意或打工了。一些石板老屋要么破损失修没人管,要么被返乡盖房子的人拆掉重建。”谈起古镇昔日面貌与风采无法保存,赵贵元感到很惋惜。
此次赵贵元展出的30多幅速写作品,精选自他的300多幅速写画稿,其中大部分都可以让人窥见古镇的“视觉片段”。其中一些作品中的老屋已被拆除,这些素材也更具珍贵意义。赵贵元说,他希望用画笔来留住这些古镇老屋。记者发现,在同时展出的40多幅水彩画中,也有大约10幅作品展现古镇石板老屋的面貌,其中的《半个月亮》等作品与速写作品还是相互对应的,可见赵贵元明显的写生风格。
还原心中的蜀河古镇
《文化广场》:蜀河古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它的美体现在哪里?
赵贵元:我第一次去那里,恰好是雨后。远观临江而建的古镇,房屋层层叠叠错落于山崖之上,房屋农舍全由石板搭建而成。石板的屋顶、碎石垒砌的房体,院落中的石板桌与石凳、石板的台阶、石板的路,布局构建有如书法行笔于顿挫张弛的法度之中,依山起伏、依水流转,借着濛濛细雨的润泽,江边升起的潮雾亦真亦幻犹如梦境。那里水量充沛,山石遍布,远远近近、虚实相映,透出质朴与气势之美。
《文化广场》:古镇的石板路与房屋层叠曲折,很多视角都很奇特,你在速写中对此如何表现?
赵贵元:受多年创作西方油画的影响,我更注重块面、体量上的质感,就是表现蜀河古镇这个由石板、石片、碎石构筑的石寨,那种悠远、沉雄粗犷、古雅朴拙的质感。在技法上,我也力图改变平日速写寥寥数笔的“简约性记录法”,选择了更为概括、写实的,黑白对比强烈的表现形式,以此还原我心中更加真切的蜀河古镇。
作者:钟华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