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杨健健是我最亲爱的导师,在上学以及之后的许多年中,我受到了她和她先生——著名油画家谌北新先生的无比关怀和爱护。她不仅教给我许多专业技能,也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教给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良多。
第一次见到她本人是在考上她的研究生半年之后,那时她刚刚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学回国。记忆中那时节,似乎正是四五月份。少陵塬的春天,天色碧蓝,白杨树的小叶子在微风中翻动着白白的笑脸,空气里似乎浸润着月季和牡丹的淡淡花香,杨健健老师到老美院素描院简陋的研究生宿舍里找我谈话。在我“缺识少见”的心目中,这位在工艺美术、水粉绘画和装饰艺术方面成就卓著、大名鼎鼎、未曾谋面的导师一定有着让人敬畏的仪表和做派。谁曾想,头次见面,我们师生却是从没想到的亲近投缘。杨老师的举止言谈竟是那么地随性和快乐,让自卑惶恐、惴惴不安的我如沐春风。后来接触得越多,越感觉到老师的豁达、乐观,再看她的画,也就读懂了花朵间明丽的色彩与大气的笔触背后的语义。
另一次偶然,让我对师生的缘分又多了一份感触。那是在毕业去北京工作时收拾旧书,看到一套小时候学画最喜欢的水粉静物明信片,天哪,竟然是杨老师的作品!我当了三年学生竟然没有意识到,真不知是自己愚笨迟钝还是命运的巧合。
作为一个真诚对待艺术事业的女画家,杨老师也要面对生活其他方面的问题。曾经有几年,杨老师住在美国的女儿家。回到北京,我们师生相聚时,杨老师尽显奶奶的慈祥,每次都会拿出可爱外孙的照片向我们晒晒宝。原来.她在美国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照看小外孙。我在为杨老师尽享天伦之乐而高兴时,内心也有些许的惋惜和担心,怕这么好的一位画家会疏远了自己的调色板。没曾想,2005年杨老师回国,竟-下子拿出一堆的风景、静物和人物新作,让我这个学生惊喜之余,也发现了导师执著与探索的另一面。
这些让我再次感慨,画画的人何止千万,但真正具有画家气质的其实不多。这种气质在杨老师身上却表现得十分突出而有个性。
所谓“画如其人”、“妙笔生花”,鲜花是她最爱的主题。无论是繁花似锦的夏季庭园,还是冬天室内盛开的玫瑰;无论是春天散发淡淡香氛的紫丁香,还是秋天窗前的一束百合,都在她的笔下熠熠生辉,绽放出它们最美丽的风情。而更可贵的是杨老师在创作时的态度,精确严谨之中带着极度的敏感与诗意。感性与理性兼具.是她的作品最吸引人之处。每次看到老师的画,我都会觉得人生如此美妙.心情如此美好。
其实,在快乐和散淡的背后,这位女画家也有着一般人不能发现的坚强。有一阵子,杨老师身体不是很好,也常要面对住院、吃药与诸般的不如意,但她始终坚持着、探索着自己的道路。仔细欣赏她的作品,能发现不同时期内心的倾向。画中的鲜花也不总在阳光下,有时风雨交加,有时寂寞清高.有时埋没于荒草。但无论境况如何,你看不到暴戾和呐喊,有着一种中和与文雅,有着外柔内刚的坚强。细细想来,这不正是中国女性和民族传统美学的一种表现吗?
艺术家最有效的创新离不开“忠于自我”,忠于自我所生、所长、所处的环境,忠于自我内心无所遁藏的情感。杨老师对水粉的喜好、对色彩的强调、对形态的不经意,与后期印象和表现主义有着许多接近的趣味;但更重要的,是她作品的精神气质,在看似洒脱豪迈的笔触中,往往透露着细腻典丽的色彩;在丰实厚美的画面肌理中,散发着澹澹的优雅与温暖。这些特质,正如其生命本身所带着的一种浪漫的本质,正是其心灵忠实的映现。在国内女画家中,能将水粉的特质或素描的形色掌握、发挥得如此自由潇洒、淋漓尽致者并不多见。最近两年老师又创作了不少新作,其运笔、用色、显然已进入-种随心所欲的境地,成熟稳健的表现、洒脱自在的气质,均自然流露于画面中,让我们忘却了时间的存在。画境和诗境一样,毕竟都来自于人的境界。杨老师作品中的大气与细腻、充实与通透,与她那天真烂漫、充满爱心、坚韧果敢、豪爽豁达、机敏慧中的性格和气质必定大有关联。
杨健健老师不仅是优秀的画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她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们很快地理解绘画的本质,并依照自己的个性创作自己的作品,然后学生们就像蒲公英一样飞离她的身边,去创造各自美丽的人生。师从于她,我何其有幸。
《诗经·郑风》中有一首歌谣:“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厥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老师与她的纸笔画架相濡以沫、日日不离、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世界也因为她的作品而更加美丽!
摘自:《美育大家》第5期
作者:贾红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