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江苏省美术馆 卢甫圣艺术展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江苏省美术馆联合主办,江苏省美术馆特别策划的“卢甫圣:知一知二之间”艺术展览,将于10月30日——11月12日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1号厅展出,11月1日下午3点在江苏省美术馆新馆中庭举办开幕活动。
卢甫圣先生是著名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出版家、艺术策划人、人文学者。他既用深厚的理论素养进行艺术思考与实践,又从艺术创作中体悟哲理与书写历史。他在出版行业奋力良久、业绩斐然。他严于治学、敏于思考,又至真至性地以文人品性成就时代命题。
开幕式现场
一位用知性进行绘画的艺术家
卢甫圣的艺术创作,以知性驾驭艺术自由,以学识涵养绘画性格,形成其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进而在其个人风格的基础上构建对于中国画语义的时代性演绎。他的中国画创作,造型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格调介于恢宏与沉静之间,气息介于高古与当下之间,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气质。他的书法创作,以结字遣词的古奥来延续文本的文化特质,以可读性的消解来纯化书法美用分离后的独立审美意义,与其绘画创作异曲同工,与其艺术思想一脉相承。
橙蓝 卢甫圣 252×125CM 水墨设色 2014年
他的艺术创作,是历时性的文化传承与共时性的时代表达的统一。
一位在哲思中书写历史的艺术史论家
卢甫圣的学术研究,注重知行合一、体用合一,以对中国的根性把握与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刻体悟为研究基础,以中国美术史、中国书学画学的价值形态为研究本体,其中1980年代的《天人论》,1990年代的《书法生态论》、《中国画价值危机》,2000年以来的《中国文人画通鉴》、《中国文人画史》,分别作为哲学、美学和史学建构的代表性著作,体现出其思维主体及其思维方式的鲜明特点:超越中西古今的宏阔视野,立足中国知识体系而又参用西学逻辑思辨的阐释方式,究极传统、关注当下、不避悖谬而又协调万殊的高爽立场,以及以推动当代文化发展为已任的现实关怀。
他的论著,既包含严密的逻辑思维,又体现感性的直观体验,是开放的话语张力与严密的自洽性的统一。
一位在出版界严于治学的知识生产者
出版是卢甫圣践行艺术观念、传播艺术思想、整合艺术资源的重要途径。他长期主编《朵云》、《书法》、《艺术当代》、《公共艺术》等专业杂志,为艺术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变革提供了驰骋的空间。他入主出版社以来,策划和主编了数十种大型书籍,如《中国书画全书》、《中国碑帖经典》、《中国山水画通鉴》、《中国绘画研究丛书》等,以厚积薄发、集思广益的形式为学术界提供着视点独特而意蕴沉厚的新见解。
箪瓢 卢甫圣 190×190CM 水墨设色 2013年
卢甫圣主持的学术出版,在内容上立足于美术史研究的时代需要,着眼于构建完整的学术脉络;在功能上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出版物作为知识载体的单一属性,一则作为理论探讨的平台,二则成为活动推广的媒介,三则成为学术记录的文献资料。
他主持的出版,不但成为知识的传播与记录者,更成为了知识的生产者。
一位成就时代命题的文化思想者
卢甫圣以艺术创作为实践形式,以艺术理论为探索工具,从视觉艺术的切入点,考察这个时代文艺转型的时代命题,即面向当下的文化主体性建构。
他从东西方视觉艺术呈现与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差异入手,藉由可见的视觉经验的不同,推导抽象的思维模式的迥异,进而探索在中西已然相遇的现实情境下,中国本土的思想哲学与文化形态发展嬗变的可能性。
他的思考立足当下的艺术生态,在视野上同时关注中国文化的主体性自觉与现代化期许这两条并行的主线,在方法上同时超越破而后立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想逻辑以及东方的传统主义和融合主义的形式逻辑。
他的艺术思考,一直试图以一种深刻的中国个性书写直面当下的时代共性。
正如文化圈对于卢甫圣的评价:综合卢甫圣的成绩,他是艺术的创造者、知识的革新者、文化的书写者、思想的先行者。
克隆 卢甫圣 192×178CM 水墨设色 2013年
早在三十五年前,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自由的理想进入校园。那年岁末,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这种自由的冲动和想象力以一场化装舞会的形式爆发出来了。舞台上古今中外的"名人"挤挤一堂,而自言"拙不善舞"的卢甫圣挂着一缕长髯站在台上饰演彭祖,并为整台晚会作了一首古体诗《旧岁歌并序》。在这首古体诗的结尾,卢甫圣却在面对新时代时提出了振聋发聩的的主张:“莫遣假面假行假言入新年”。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件有寓言意味的文化事件。那年之后,站在这个台上的不少人以不同的态度和方式介入到八十年代艺术新潮运动中去。而在这个舞台上的姿态,也隐隐预示了卢甫圣在这场文化浪潮中的态度与方法。而对于这种方法与态度的考察,卢甫圣雅正而涵咏的诗词艺术是一条重要的线索。
1980年代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中国画前途与命运的思索、激辩、实验与探索不断地展开。在江南地域,既产生有具有批判性的关于中国画命运的思考,也有着以“新文人画”为代表的借古开今的时代性的努力。在这场纷繁复杂的大潮中,卢甫圣既由于深厚的国学素养与传统功底而对于中国画有着深刻的理解,又由于敏感的学术嗅觉与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在西方理论中游刃有余,这种打通两端的能力使得他能够以一种积极而不盲目的乐观,冷静而不丧失信心的态度,去思考与实践中国画在当时情境中的转型。其成果以《先秦诸子百家图》为代表的既有超越又有坚持的绘画创作,以及以《天人论》、“球体说”为代表的既有严密的逻辑思考,又有鲜活艺术体验的理论著作。
菩提 卢甫圣 240×125CM 水墨设色 2013年
此后的卢甫圣,一方面继续开拓自己既有传统出处、又有变革出新,既有古意、又不拘泥古法,既有绘画功力、又有时代气息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实践上不断完善他对于传统与当下、古人与造化、继承与创新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的领域以一系列学术论坛、展览、出版的组合拳,从中国美术史上的关键点入手,通过对董其昌、“四王”、赵孟頫、海派等一连串的课题,革新我们对于中国美术史的认知。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认为:“卢甫圣先生是我们当代美术学界一位十分独特的学者型艺术家,又是一位艺术家学者。在他身上集中了作为当代知识分子、当代文化人的优秀品质。那就是对于学术真理的严肃追求,对于艺术理想的真诚实践。如同在治学上为自己提出高远理想一样,他在绘画上走独特的道路,有自己的精神追求。在他下笔之际,我想他是进入一个纯碎的精神境界。他的创作心境是一个独立、自我而丰足的世界。沉浸在这个世界里,他的下笔便有不同的形象,便有不同的笔墨情绪,更有不同于古,不同于他人的艺术意境。”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坦言:“卢甫圣艺术最强烈的一个特点就是以小见大,以无化有。他的画面高度的简约,人物如若一叶扁舟,在天地宏宽中漂泊,山水宽广而悠远,所有的画着墨不多,非常的清淡,缓虚乎虚,描若天星一般,却带出了一种宇宙般得宽广。他的画还有一个特点,画了很多如山水一般的大头,而他的山水又仿佛像人的酮体一般,山水寄人,人寄山水。”
天下熙熙 卢甫圣 190×178CM 水墨设色 2013年
进入2000年以来,卢甫圣艺术又发生了超越性的变革。他的人物画从《九域》系列到《天下熙熙》、《克隆》、《在者》、《适其适》、《倬彼云汉》等新作,将西方的形式观念与东方精神气质相结合,采用了对比强烈的大色块构成几个互相对比形成的大头像。巨幅头像,是卢甫圣在十几年中逐渐形成的中国文化的包容性的视觉符号,而在新作中,这种互相衬托中呈现的嵌套效果,又暗合西方艺术史上视错觉呈现的悠久命题。视错觉,是对表达“可见”的极致追求,巨幅头像,又是对“可知”世界的符号化隐喻,抽象意味与装饰性,是符合时代气质的审美经验,而通过视觉叩问心灵,又是当下艺术的共性追求,这些元素都综合在一幅画面上,并最终以绵长苍劲的书法线条,沉着纯粹的水性色彩,丰富微妙的烘染效果等最具有中国特征的视觉语言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卢甫圣依然在山水领域探索,试图通过山水存型忘象,得鱼忘筌的特质,去体会那种洪荒的、苍茫的、无执故无失的境界。中国山水,形式上脱胎于壁画的衬景,精神上涅槃于乐山乐水的卧游情结,于是,屏障与画壁往往是早期山水的通常形式。此次展出的巨幅当代山水《知一知二之间》,通幅红色皴染的巨幛中,卢甫圣继续了其不加草木庐舍,不点人物车马,似真似幻,似是而非的总体风格,进一步地消解了山水形象的具象特征,纯以钩染块面,堆叠而成。画面形象完全消解了空间关系,纯以视觉观看的线路暗示,大段的画面主体徜徉于抽象与具象之间、悠游于诗意与画意之间、想象于人形与山势之间,与传统山水的观看经验大相径庭。在专业旨趣上,他继续了自我命题的探索过程,破天荒地寻求将古代山水“三远”的观看方法糅合为一的可能性,如果从画面右首入题,从“平远”渐入,逐步转为高远,其间山涧沟壑又夹以深远,穿插反复,山路回还,颇有吴彬《山阴道上图卷》遗意,然而一变精妙而为浩大。在造型语言上,卢甫圣用概括简约的线条暗示了多种山水绘画的技法,用狭小色域中的微妙变化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坡脚的斧劈、石崖的卷云、土山的披麻、往往得意忘形,似是而非,却又浑然一体,不分彼此。用最不炫技的方式暗藏机杼,用消解传统的方式隐喻传统,是这卷画面给人最大的感受。
靡事不为-靡事不为 卢甫圣 水墨设色 173×104CM 2013年
如同著名学者、美术史论家彭德先生评价:“卢甫圣画人,人形如山;画山,山形如人。人与山交融,既不在山,也不在人,在两者之间和两者之外。中国画左冲右突的变革历程中,卢甫圣的艺术境界与其说来自个性,不如说来自理性。如果归类,他的画可视为理念绘画。这种融合传统和现代的理念绘画,类似当下的概念机、概念车、概念书,在纯艺术领域含有前瞻意味。”
这样的方式,一如他的书法,完全是卢甫圣式的当下传统应对创造。他深切地认识到书法在当下已经完全脱离读赏结合、美善同体的古典情境,而进入了美用分离的纯艺术境地。但是他并没有走日本学者、书家所启发的抛弃字形,转向抽象,甚至于抛弃汉字的实验水墨道路,而是通过反向索求的方式消解书法的阅读性。他大量采用汉字异体、通假的形式来抑制作品的阅读性,借鉴汉简、帛书的素养去拓展形式美感;以上古多样化的篆字为主要结构来源,而以楷隶书体加以表现,从而以另一种形式实现了书法的当下转型。而卢甫圣的绘画,也是以这样的借转化高古山水传统的形式来消解近古山水图式与技法所积累的“知见障”,而寻求某种精神境界的复归。
适其适 卢甫圣 水墨设色 252×125CM 2014年
卢甫圣自撰诗词的书法作品,把古典诗词文学的形式特质、艺术思考的内容特质、书法艺术的造型特质结合起来,作为一种文化的可见的象征物,与追求形式语言的现代意味与当代视觉经验的绘画作品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古典文化形态与当代艺术形态,传统知性意味与当下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特殊范本。
卢甫圣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当代思辨所提出的艺术主张,被转化为一种古典文学形态的诗词表达,而这种古典意味的诗词表达,又被具有高古气质的书法字体呈现出来,并变得难以识别。而这种充满古典趣味的书文呈现,又被以符合当代展示方式与视觉经验的模式呈现出来,这种视觉经验本身就充满了隐喻意味,暗示着今天中国文化在被重新抽绎过程中所面临的转换甚至是翻译的困境与尴尬。这种文化气质、文化性格的传承与冲突在南京这片土壤上显得具有非常独特的现实意义。
硕人 卢甫圣 水墨设色 252×120CM 2014年
对于卢甫圣与他的艺术,知道的人不少,了解的人不多,无论是文字,还是绘画,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次由江苏省美术馆策划主办的“卢甫圣:知一知二之间”艺术展, 不仅集中展示卢甫圣的艺术创作,而且具体呈现他的艺术理念,为广大公众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地解读卢甫圣艺术的机会。本次展览,展出了37.5米巨幅当代山水作品《知一知二之间》,以及新作人物画《倬彼云汉》等百余幅代表作,并且以自撰诗词的书法作品来关联其山水与人物作品的视觉观念,将书法、绘画、诗词、文论有机地形成展览整体。这种设置超越了传统概念上的“书画同源”的美学范畴,对卢甫圣的知识形态与艺术形态进行全新结合,更具有现代性的解读意义。
在者 卢甫圣 水墨设色 252x120CM 2014年
今天,传统已经不再仅仅是当代的对立面,而是越来越由于文化境遇与主观取向的原因,而成为当代取法与转化的源泉。面对当前的文化境遇,卢甫圣并没有表象地固执于传统抑或是当下的“一”或“二”之间,他也谦逊地表示自己并不可能真正达到传统与当下的极致,于是,最大可能地保证“一”与“二”共生的可能性,是他基于理论自觉与创作自觉的双重考量之下,对于维持中国艺术发展的更大自由度与可能性的主动选择,相信无论基于其画、其书、其文,这种开放的视角下的主体自由,都将对我们思考当下文化艺术中的中国性问题,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南京是中国画创作的重镇,金陵风物与水墨涵养为我们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脉与绘画传统,也开创了新时代的水墨谱系与人文情怀。江苏省美术馆策划主办“卢甫圣艺术展”,将会为南京这块兼具历史底蕴与时代气息的土壤带来对于传统、对于当下、对于知性艺术与时代趣味的新的解读,这对丰富南京水墨艺术的语境,激发我们讨论与创作的热情,都将具有时代意义。
闲中日月 卢甫圣 水墨设色 252×120CM 2014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