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专访】陈彧君:《木兰溪》和我们一样漂洋过海

2015-01-28 23:32

艺术家陈彧君

  在陈彧君工作室中,有一组绘画作品,共十二张,画中景是他的家乡河,叫木兰溪。画面中,不同角度的河流定格着艺术家的思绪,陈彧君说,“每一张作品都是一个记忆。”

  从2007年起,陈彧凡、陈彧君两兄弟决定,将这些记忆化为一个个空间装置,每件作品均占9平米,名字依然叫《木兰溪》。几年间,这些组装后展出,展出后卸载的木质房间,一路途径杭州、北京、柏林等地,飘扬过海,今年1月,它来到上海。

陈彧凡、陈彧君作品《木兰溪|浮土》外观

  雅昌艺术网:最初尝试《木兰溪》项目是出于什么原因?

  陈彧君:我们大约是从2007年开始创作《木兰溪》装置的。当时我和我哥(陈彧凡)还没有介入市场,但依然感受到那股原来令人兴奋的图象正在迅速变化,无论是卡通、政治波谱还是其它表现方式都在被无限地消费和消解,这让我们开始思考自己的创作源头。经过讨论,我们达成一致,就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出发,来完成一个个9平米的空间,来里储放我们的回忆和情感。“9平米”的概念也和最近这场展览有契合之处,因此去年8、9月就决定在今年年初来上海办展。

  雅昌艺术网:提到你们的成长环境,我们发现以往作品中有一些老照片,这是您自己的吗?或者说,你们如何选择装置中的素材来“丰富”自己创造的9平米?兄弟二人如何分工?

  陈彧君:装置中出现的照片就是我家的。我们出生在一个大家庭,在我们记忆中一直有一大家子围聚一起的场面,这些记忆也影响着我们的作品。直到现在,我们在老家过年时,还有一天是要在大堂里摆上很多贡品,在差不多晚上十一、二点时请道士来,老人相信这个。每次我回老家,这种场面让我从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中抽离出来,感觉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又已经习惯了,很微妙。家庭的背景和生活记忆是我们两人做作品时的出发点,我们没有特意规定自己或对方做作品的某一部分,基本是一起去找有趣的素材,能糅合到一起,也是默契。

陈彧凡、陈彧君作品《木兰溪|浮土》入口

  雅昌艺术网:那为何选择以“空间”来容纳自己的记忆和情感呢?

  陈彧君:记得2012年在柏林展出《木兰溪》的时候,我们是先在国内做了一个木制的包装箱,直接从杭州运到柏林的,然后在当地展厅里做一个“房子”。这种感受告诉我,《木兰溪》是个飘洋过海的房间,就像我们的记忆,从福建到杭州,从杭州到上海。我们在杭州造了一个“家”,但里面很多信息来却来自福建,作品和当地的文化之间,会有怎样的关联和火花,需要观众来寻找,来互动。

  雅昌艺术网:这次《木兰溪》抵达上海,感觉更加抽象了,空间内部仅由几条长长的木棍支撑,还有一个若隐若现的视频,为什么做这个场景设置?

  陈彧君:上海在消费概念上非常明显,所以我们想要做一个封闭的、独立的、和外部空间隔离的空间。这是一个有暗示性的、自我的、个人化的角落。作品里的木棍是我来上海定居后找到的,我专门找一些经风化的老木头,它们有经历,有故事,用它们完成作品,透露出的情感是很本真、很自然的。另一方面,现在讲究视觉的作品很多,但我们想要摆脱视觉本身,做一个更有体验性的空间。所以,在9平米的空间内,那个视频是隐藏的,观众走进这个空间,会发现自己和外部隔离了,在行径过程里,会发现很多阻碍需要用自己的身体去逾越,那么他要做的,是去感受,去听,去寻找。

陈彧凡、陈彧君作品《木兰溪|浮土》 空间内部

  雅昌艺术网:您的很多作品似乎也透露着追求本色的情感?

  陈彧君:我在2008年做了一组作品叫《亚洲拼图》,是用手绘拼贴的方式,输出了我对亚洲文化的感受。亚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系统,但有些看似很东方又糅合着西方审美的部分似乎表示着亚洲的固有秩序在受到干扰。但不可否认的是,亚洲的古老传统一定有它本身的秩序感,所以我将不同的文化现象进行并置,提出了我的疑问和观点。最近在做一件尺幅比较大的作品,名字还没有定,作品上的麻绳和穿越林间的生物或者精灵也让我反思我的生活,我觉得相比过去,现在的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

  雅昌艺术网:在过去一年,您最大的收获是?

  陈彧君:2014对我来说是个调整期。首先我正式从杭州搬到上海,主要是看重上海的当代艺术氛围,要知道我这几年在国内的展览几乎是在北京和上海。杭州是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地方,它孕育了很多艺术家,不过当代艺术的活动还是不够多。另外,我也不在美院教书了,现在开始真正地“全职”,明确地投入艺术创作了。作品理念上,我觉得那些视觉化的、装饰的附加值都不重要,我更关注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表现,又为什么要这样表现。我想要做一个让自己内心满足、踏实的作品,所以很多事情都可以舍掉。

  雅昌艺术网:您的2015年的展览计划?

  陈彧君:3月初有个展览,之后在香港巴塞尔参加James Cohan画廊的群展,之后在比利时和一位法国艺术家有一个联展。另外的一些计划还在谈。

  雅昌艺术网:好的,谢谢陈老师。

来源:雅昌艺术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