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构图是中国画创作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却又因其灵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成为最易困惑,且不好把握的绘事因素,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仅初涉绘画领域的学生,甚至社会上一些已小有名气的画家,都存在这一懵懂,但是这一问题不解决,画者不但画技、功夫难以成长,最终也创作不出好的作品来。
一幅画如果在构图布势上没有处理好,不论技法展现得多么精到,色彩运用得多么丰富、恰当,整体的形式美即刻失去起码的魅力。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顾恺之即于书画构图上提出“置陈布势”的论点,六朝时期谢赫更是在“六法”中明确提出“经营位置”,沿此脉络唐代张彦远看到了构图的复杂性及其在创作评价中的重要地位,将“经营位置”定义为“画之总要”,从而使书画构图成为中国书画创作与鉴赏最重要的,也是应最先考虑的第一要义。
绘画讲“技道合一”,技在学,道在悟,其中这个“道”字最直接的物化形态即为画面的布势、构图和章法,“道”不通,于书画创作面前难以做到从容。“学”可以靠勤奋,“悟”该从何处下手?
可能大家会说,我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画构图理论》,对布势、取舍、均衡、浓淡、疏密、开合、轻重、动静、呼应、聚散等的构图方法也都知道,然而中国画是一门受“天人合一”“中得心源”思想影响,强烈展现主观感受的艺术实践学科,如何能将自身学到的绘画技法、构图理论与内心情感融为一炉,统一在自己的笔端,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清代画家范玑在其所著《过云庐画论》中给出了答案:“学画须得鉴古之法。鉴古不明,犹如行远而不识道路之东西,鲜有不错者。”也就是说学习绘画的同时一定要学习中国书画鉴定知识,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对画的认识问题,将自身的眼界提高上来,明晰章法、构图的完美所在,意在笔先,进而达到技法、理念、认识与情感化合,是实现悟懂绘画构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了讲述得清楚,传统上对书画构图的讲解通常分为布势、主宾、对比、色彩、题款等多个方面,各个方面是一个有诠次之分、相互关联的整体,其中布势居主要地位。布势也叫布局,是由创作者的意象、立意决定的,是所绘物象在画面上产生的一个总体运动趋势,也是南北朝时期绘画理论家、画家——谢赫提出的绘画批评六条标准中,列第一位的“气韵生动”的重要评判因素。
“势”布得好气韵自然生动,俗话说“用笔”在于“用气”,气贯则运笔活,可作“一笔书”,“一笔画”,气断则用笔死,愈工愈不妙。也就是说所有构图因素均要服从、服务于布势。
布势贯穿于书画构图的各个方面,开合,呼应,均衡、色墨、对比、取舍、虚实,留白等均要围绕布势展开,包括题句、落款与钤印的长短、多少、位置又要与布势、开合紧密相连。
中国画讲究主内副外,“布势在意象,位置酌其次,气象有胜,是乃经营之深”。立意、布势虽位于创作与认识之先,但可否“立”得起来,需要位置、取舍、色墨、虚实、款识等的共同配合与经营,如果这些因素没有处理好,“势”还是布不好,“意”也立不起来,它贯穿于创作与认识的全程,是一个指导、伴随着其他构图因素而生发、成长、完满、成熟的过程。中国文人画最讲究立意、布局与章法,所以讲书画构图必须结合作品来讲。
1、气韵、开合、均衡、呼应
布势中包括开合、均衡、呼应等几个构图因素,“开合”好似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段,绘画中的“开”是指展开、开始,“合”是指结尾、收起,开合本身就是一种画面的呼应与均衡。说到均衡,它不是上下、左右、多少、重量上的均衡,它是给人视觉感观上的一种均衡,比如书法中写“颜”这个字,所有笔画全部向左下用力倾斜,仅最后一笔的这个“点”即起到了均衡全字的作用,绘画也一样。
2、主次、取舍、对比、留白、虚实、动静
为了布势的需要,画面所要表达的内容要有主次,构图上也要有主次,不能把所要描绘的事物同等对待,一定要围绕一个主角,如主角不明确,全幅所绘物件均用力刻画,细致描绘,不但无功反而有过,会让观者感到画面太累,散乱、不轻松;反之若整幅全做虚幻处理,那也不行,比如张大千的泼彩,虽然很放纵,但画面总要有细致、精微刻画处,极尽对比之功。总之画面一定要有主题,要对所绘物件进行取舍、提炼、概括,通过采取虚实、留白等的对比手段突出重点,可谓“画到情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3、色彩、浓淡、疏密
画面的色彩构成对构图同样产生着影响。全幅配色要和谐,主、副色关系要明确,冷暖色可搭配使用,如吴昌硕擅画的“神仙富贵”体裁,上面是红的牡丹,下面配绿的水仙,红绿色搭配是最易落入俗套的,但画家选择了胭脂红对牡丹花冠进行层层点染,色彩浓重、苍老,与其下石绿色铺开的水仙形成冷暖色对比,沉稳大雅。色彩不单指颜色,同样也包括墨色,俗话说“墨分五色”浓、淡、重、焦、清,通过墨色、虚实、疏密的变化,表现所描绘事物的体积、重量、质感,从中反映出画家的思想、精神和气质。
4、题、款与钤印
中国画题款始于唐代,经宋代苏轼、米芾发展,至元以降题画遂多,书绘并工,附丽成观。虽然题款与印章并非画中的主体,但因直接展现在画面上,是画面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与画中的主体必然产生呼应关系,成为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题款的形式美首先要恰到好处地占据画面的空间位置,清代画家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写到:“画有一定落款处,失其所则有伤画局”,清人张式在《画谭》中亦说:“题画须有映带之致。题与画相发,方不为羡文,乃是画中之画,画外之意。”
“题”是指书写诗文于画面上,“款”是指书画作品上所写的创作者的名字、创作时间和钤盖印章,二者合起来叫“题款”,如果画面上仅写上作者的名字,或只钤一名章的,谓之为“穷款”,画面是题款,还是落穷款,绝不是画家的一时兴起,要依据画好的画面布势构图来确定。
画中印章可分为随款印与布局印,印章在中国画的布局同题款一样除了要位置安排得当外,还要求印章篆刻的风格要与绘画和款书的风格相协调。
选择一条正确的艺术成长与探索之路,画人、学者、同学们不但能于舛互中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更会深深体会出“一步一重天”的自信与豪迈,让我们“深追笔墨精神,近习超越”,在绘画创作的道路上不放弃对书画鉴定知识的学习,选择一条艺术成长的捷径,纏陛而上,成功可待。
甲午寒露于逍遥堂
作者:冯朝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