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03 17:00
开幕仪式
2015年2月28日,由著名批评家俞可策划的 “社区植入计划”展览在位于成都市东湖公园内部的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展出。将当代艺术植入大众社区,前沿的创作思路与普通的社会民众,这两者之间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向京 《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
张大力 《深蓝的天空》
尽管展览展出的是诸如曹晖、崔岫闻、谷文达、刘利蕴、缪晓春、隋建国、向京、张大力这样的在国际领域都相当前卫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考虑到社区大众对艺术的普遍审美认知,策展人俞可在展场布置上也是煞费苦心,或许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能带给观众轻松的视觉体验。展厅入口首先是向京的《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对于习惯了具象视觉审美的大众来说,这匹传神的马似乎容易接纳得多。左侧展墙上悬挂着几幅仿若白鸽飞翔时落下的身影,这的确是飞鸽真实的影子,这是一种传统的蓝晒工艺,是艺术家张大力的作品《深蓝的天空》。
崔岫闻 《轮回》系列
轮回,是佛教文化里的一个概念,六道轮回阐释着生命的意义所在。崔岫闻的《轮回》系列是极其抽象的,但其实它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理解。例如《轮回NO.4》,在黑白相间的线条关系当中,有一道非常突出的红色,在崔岫闻的解读里,当血管从我们的肉身抽离出来时,实际上它就是这根红线,它与其他黑白线条共同组成了我们身体的整个部分。于是我们就从一个具象的生命空间进入到一个抽象的视觉空间当中。
刘利蕴 《联结》
同样作为女性艺术家,刘利蕴的影像装置作品《联结》则打造给我们一个柔美、纯洁的梦境。从空间顶层垂下的丝线,联结着一个个丝绸缠绕的圆圈,一直垂落到地上,四周围绕着一座座用丝绸制成的小山丘,整件作品的布展都是由艺术家刘利蕴亲自参与完成。刘利蕴曾研究过一段时间的瑜伽,瑜伽是能让人静心的运动,刘利蕴说:“细微的美好是静心时发现的。”瑜伽的本意即“联结”,静心观察,或许《联结》可以带给我们最初始的追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什么是梦,什么是真实的。
谷文达 《中园》
展场的正中位置放置了几面视频墙,从外到内分别是谷文达的三件影像作品《中园》、《天堂红灯》、《基因与蜕变 - 大众当代艺术日系列》和缪晓春的一件三屏同步播放影像作品《坐天观井》。一个是发现汉文化当中书法的魅力,一个是叙写当下生活中焦躁的不安。虽然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作品题材也各有差异,但两位优秀的艺术家均以善于发现的目光,用影像艺术这一新的媒介手法给我们以更多日常生活与文化上的思考。而在策展人俞可看来,媒介的转型从上世纪中期开始就已发生,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每一次科技方面的转型都会给人类很大影响,就如微信是对传统书信的改变一样,艺术媒介也会有新的创造,它只是艺术家用于表达创作思想的一种途径,因此媒介的改变是必然的。
曹晖 《纯羊毛》系列
2015年是十二生肖里的羊年,尚在新年之际,展厅右侧的三只小羊显得十分应景,这是艺术家曹晖在2009年创作的作品《纯羊毛》系列。与早期作品相比,曹晖近几年的作品在视觉中冲击力上不再那么柔和,造型也更加复杂,对问题的追问也变得更加隐晦。作品《如果我是》将大卫冰冷的石膏形象,丰富成富有大脑,有血管等内部结构的头像,然后再将其做平面剖割成片状,以递进的程式堆积陈列在长廊的展台上。
张大力 《在空气中》
而位于成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门外,张大力的《在空气中》和隋建国的《重力》系列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植入”,硕大的金属雕塑在给予民众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置身公共区域的他们认识到当代艺术家们创作的思考,同时也实现真正意义上公共艺术与民众之间互动的机遇。
提出“社区植入计划”这一课题,其本身也是一次实验,不仅仅是对艺术的实验、对展览的实验,也是对大众审美认知的实验、是对艺术与民众之间关系的实验。俞可认为,“社区植入计划”并非引导社会大众去认识当代艺术,并不是将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强行植入”到大众的思考模式当中。“社区植入计划”是一种良性的艺术与公众互动的机会,将当代艺术纳入到与民众一同分享的公共空间,来探讨艺术与生活之间真实的关系。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