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是对生命存在的赞美与呈现,艺术又是离自由最近的东西。王晓莉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她邀游其间,如鱼得水,实现了空前的满足和宿愿。
王晓莉九岁学画,延续至今究竟画了多少,恐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她是一个非常善于用画面讲故事的人,于是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系列作品,以前的暂且不说,她最近创作的《小脚女人》系列,让所有看到画作的人都眼前一亮,心灵与视觉同样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女人的“小脚”,俗称“金莲”,为刻意形象和具体,“金莲”前面往往又加上“三寸”二字。它的准确历史我未能详细考究,大约起源于宋,盛于明清,距今的年代不算短了,这种血泪凝成的女人悲剧,除去中国之外,在全世界绝无仅有,于是它自然也就形成了古代女人的“中国特色”。无论是对其揭露或对其控诉,都有必要让中国记住这段历史,让世界了解这段历史。我年轻的时候,就曾与一位姓高的老太太毗邻而居,小脚、独身,那年已经七十多岁了,生活的困苦,走路的艰难,给我留下了不灭的印象。
有关这方面的记载己越来越少,容我先摘录《方舆揽胜》中的一段文字:
本城善男信女及外地香客、施主都来朝拜大慈寺。给菩萨添油上香、磕头许愿,最引人注目的是远来的女香客,她们多是四五十岁小脚婆,提着竹篮,内装香蜡钱纸供品,身背黄口袋向着寺内菩萨五步一跪,三步一拜,且拜且行,其步履之艰难,敬佛之虔诚,令人感动!
当然生活中的小脚女人,也有另一番景象,我再摘录一段旧时的天府之国成都城隍庙趣闻:
米市设在庙外,东城居民均在此买米。买时过秤后装袋雇人肩扛回家。最少一斗米也有32斤,有些小脚婆买了扛不动,又走不快,为防扛米人中途倒拐溜掉,便用粗绳拴住米袋牵着走回家,一个个扛米的苦力被小脚老太婆牵着招摇过市,这成了老成都的一道风景。
我不知人们看了这两段文字当作何感想,但我内心深处对这种愚昧、虔诚和茹苦含辛有说不出的感慨!其实真正说不出的还是那些“小脚婆”的本人,这里所描述的都是中年或老年的“小脚”,她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悲哀!而年轻的小脚女人,七八岁甚至更小就被摧残被禁锢,那种非人的岁月磨难与煎熬,就不是只言片语可以讲得清楚的了。
正是这批“小脚女人”成了王晓丽如今着力描绘和揭示的主题。她一口气画了一个系列,我所说的一口气其实是近三年的时间。2006年试画了两幅开始她的探索,2007年她找到了感觉,一下子画出六福,到2008年升华至一个更高境界她又画出了三幅,已经形成了较完整的规模,她为每幅作品定下名称,基本上涵盖了她想表达的全部思想和意识。如她用谐音字分别为四幅作品起名为“玉”、“欲”、“狱”、“育”,作为一组表现了“小脚女人”的各个侧面,有倍受宠爱像“玉”一样享受着高雅与富贵,以黄红为主色显示着她所拥有的荣华:有刻意放纵为讨男人欢心,尽情释放着人的本能“欲”望,随之成为男人的泄“欲”工具;在此同时,“小脚女人”为男人生“育”儿女,自然也成了男性传宗接代的工具;然而,在当时那种男权社会的统治和压榨下,“小脚女人”更多的是地“狱”一般的生活。王晓莉在 “小脚女人”身上用灰色蓝色画了层层枷锁,“小脚女人”则披头散发,完全失去了固有的容颜和光彩。其他如“浮”、如“嬉”、如“缠”、如“品”,表达的都是一种意思。在那个时代,“小脚女人”只能是玩物,是摆设、是花瓶,相对的男人作为夫权的象征,社会主宰则是钢架,是木笼、是猎手,形象一点的说是一群贪婪垂涎的猎艳动物。虎视眈眈,随时随地准备吞噬眼前的猎物。
王晓莉入木三分地刻画着沉重历史,毫无顾忌地直面惨痛人生。“小脚女人”作为漫长岁月的牺牲品,数百年问沦为任男人宰割和摧残的对象。这段尘封已久被今天遗忘和忽略了的历史,突然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来,王晓莉以她敏锐深邃的洞察力和才华横溢的画笔,讨伐鞭笞那往昔留痕的黑暗年代,其作品惊心动魄,振聋发聩,让人在神定气静之后慢慢回味,更加珍惜今日的社会与生活。
认识王晓莉是六年前,关山月美术馆举办她的个展,我应邀去剪彩,当时这样捧场的事情很多,心中并不在意,但看过她的作品之后,主观意识骤然改变,我发现她是一个思维独特,技艺娴熟,手法多样、激进大胆的超群画家,决非泛泛的同类可比,记得那次展览展出了近百幅形形色色的油画作品,分别冠以不同系列,有《中国神韵》、《天籁声》、《花》、《熟了》和《逝如春梦了无痕》等等,我一眼就看上了她的后者,在《逝如春梦了无痕》系列,她画了五幅类似脸谱又不是脸谱的图画,色调深沉,画面柔和,浑然一体,古色古香,其中一幅我格外喜欢,画正中是一个清代女人半身像,头顶盛开着粉红牡丹,两边夹了两条黄地白牡丹,正方形的画面两边,铺以蓝黑地透着行草书法和红色印章,一派中国之风又深浸着西方色彩蔓延至整个大厅。被西化了的浓浓中国风情扑面而来,吸引了众多各色人等的观众。据说原是一礼拜的展期,承办方竟无偿放宽一个月。王晓莉的作品魅力兴盛一时。
我曾认真研究过她获取好评的原因,作品有思想有深度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她的艺术介乎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是折衷主义揉合的产物,很容易让各方面都接受,在线条与形体上既有抽象的几何弧线、螺旋线和三角线的交织错落,也有各种形象的穿插混同其间,在艺术主题上,后现代主义的酷视角、现代主义的自我语言以及个人对情思和幻想的自我表达,这些元素构成了她当代艺术怪异而妖娆的鲜明风格。
王晓莉对她的艺术,也有自己的解释。她认为自己的艺术力求不拘于任何风格、任何形式的表达,它们是无规则、无主义,纯粹个人主观意识的多元化视觉,是最自然的表达。它们是情绪、理性、智慧于超然心境中轻松而清晰的阐释。
王晓莉这番理论讲的生涩了一些,通俗一点的说,就是不墨守成规,充分发挥想象,体会艺术,玩味艺术。在当代艺术的大旗下给自己留有最大的空间,不为经典教条所左右,不被某种模式所束缚,不复制别人,也不复制自己。其实王晓莉作品繁复多变,别人也无法复制于她。
现今的艺术家,多数是为艺术而艺术,成为艺术的奴仆。何为奴仆?一切违心之劳皆属为奴。活于斯世而彻底不付出奴般辛苦,先是不可能,后是不应该。王晓莉也不例外,但她又有与众不同之处,她搞艺术是真我个性的充分张扬,是心甘情愿的,是自在轻松的,是把艺术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是为爱而艺术的! 王晓莉人生的艺术工程是独特的、新奇的、连续的、浩大的,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自然受到国内众多评论家、收藏家及有识之士的推崇与好评,同时她的艺术也得到了国外不少媒体和艺术机构的赞誉与肯定。纽约大都会艺术馆总裁帕罗在写给王晓莉的信中说:“你绘画的内容超越了我们的现实,它似空气般飘渺流畅,以华丽的色彩,多层次透明的质感,展现出另一种境界,其造型和动感弥漫并引导着欣赏者穿越那充满神秘和魅力的世界。”
王晓莉没有飘飘然,她仿佛一切事情都没有发生,依然故我的为爱创作着,为爱快乐着,这位神奇的画家、卓越的画家,更是多产的画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她已经迎来了远方天边的鱼肚白,灿烂绚丽的红日即将喷薄而出,属于她的辉煌明天伴随着时代脚步即将到来了。
2008年8月28日
(摘自:“收藏界”总第82期)
作者:阎正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