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当代书法审美接受与审美调节

2015-04-08 00:00

  审美接受与审美调节

  □梅学味

  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是延伸当代书法审美消费价值的导向,大众审美意识的提升使审美接受成为一种心理需求。这个过程对于个人人格是一种塑造,人们在积极的审美接受活动中接受书法美的熏陶,并伴随审美意识的提升,推动主体的实践需求,丰富创作的内在空间。可以说,在当代,人们对于书法审美的接受是积极主动的。以审美主体主观愿望为出发点,积极主动地去接受各种书风的变幻,而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改变审美主体的行为。这种审美主动可以使审美主体对自己喜爱的书风情有独钟,并且很快进入审美状态。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呈现美感的方式。当今书法展览的盛行为大众审美主动性的展开提供广阔的空间。譬如我们观看某次大型书法展览,展厅内各种作品挂得满满当当,无论是书体还是形式都可谓丰富多彩、万卉殊态,那么,作为一个审美主体因为这个契机去参观书法展,就连那些平时审美主体断然不会积极主动去寻找来进行阅读的作品,也会进入大众的审美视界。或许正是由于某次的审美活动使其从固定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从而开阔自我眼界,提升自我辨析的能力,同时增加自我的审美阅历,使审美进程不断前进。

  在这个过程中所展开的一系列审美接受心理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在审美愉悦中进行的审美消费。黑格尔在《美学》中将艺术的目的规定为:“唤醒各种本来睡着的情绪、愿望和情欲,使它们再活跃起来,把心填满;使一切有教养的或是无教养的人都能深切感到凡是人在内心最深处和最隐秘处所能体验和创造的东西,凡是可以感动和激发人心的最深处无数潜在力量的东西,凡是心灵中可以满足情感和观照的那些重要的高尚的思想和观念……最后还要使想象在制造形象的悠闲自得的游戏中来去自如,在赏心悦目的观照和情绪中尽情欢乐。”艺术通过一种反映现实又近乎幻象的方式,促进审美主体的情感因子引起一种内在的激动和愉悦,这就是艺术审美的巨大魅力。

  从接受到消费,审美接受过程呈现出灵活多变的转化过程,在这个审美过程中会激起审美主体的愉悦心理,获得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快乐。一方面,从历时性上说,通过欣赏书家作品,欣赏者与作品之间构建起一种精神沟通的渠道,人们可以通过分析作品中的形式语言而揣测创作主体的人格特征、审美趣好、审美理想,同时与创作主体贴得越近越能体会到作品内部的信息,最终达到心理共鸣。另一方面,从共时性上说,每个当代书法家创作作品并不是将其藏之秘箧,而是想方设法迅速进入审美消费渠道。因此,审美主体要了解当代人的内心所思以及对书法的认识、评价,此时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才有可能得以释放。当代大众这种审美消费心理同时也迎合了时代的审美风尚,成为书法艺术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

  通过观察当代书坛,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欣赏者以及创作者的审美接受心理是积极主动的,并且能在这审美接受过程中灵活地进行审美调节。很多年轻的书法家在几次全国性大赛中连连折桂,其作品每次呈现在大众面前的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创新突破,故其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令人回味。但是,在当代书法审美接受和调节过程中也出现误区。在展览之风盛行的书坛,书法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也从“自娱”的文人雅士生活习惯转变为“娱人”的充满炫技一争高下的竞争行为。故也有很多青年书法家创作的作品往往呈现出多变状态,书坛流行哪种风气、哪种风格更易获奖或者入展,那么其书写风格就往哪个方向靠近,美其名曰“多面手”。还有热衷于书法创作的外在形式,譬如对作品进行染色、拼接、裁剪、做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书法家自身审美意识是很活跃的,然而这种活跃并不是从自身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而出现的审美调节,而是在时代风气裹挟下显示出消极跟风的负面调节。随着人们关注的重点都投向国展、兰亭奖、单项奖,他们时刻以展览最终结果来当作审美风尚从而指导或者规范自己的审美意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时空感觉、艺术节奏、书法语言符号兴趣日益趋同,此时审美心理的转变渗入了狭隘的物质功利价值因素,调节是为此而流动的,而如果书法家的审美方向没有沿着这条路走,没有以展览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审美意识,就反证了审美意识调节的失败。这样,往往促使书法创作的审美意识的脆弱、多疑,不能确定一个目标来追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曾说:“人们是以一定的认知结构来认识和把握外界事物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种认知结构一旦形成就造成一种认知心理图式,遇到外界新事物就用这种图式去同化它,把它纳入现成的图式去解释,但当这种图式无法同化外界事物时,认知机制就设法调节自己的认知结构,而形成新的认知图式。”这段文字中皮亚杰描述的“同化”和“调节”与审美接受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恰如符契,当今大众对书法艺术的审美接受过程就是在“同化”与“调节”中不断前进。在这过程中审美主体与创作主体时刻要保持内心的清醒,不能僵化,更不能盲从。只有如此,审美意识才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更新自我的思维,提升自我审美境界。

  审美调节的本意是通过外在各种信息反馈或者内在自我对艺术的思索来调整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克服与自我内心审美理想的偏差,在这个层面上言说,当代书坛一些盲从的审美接受心理理应得到进一步修正,从而达到书法审美理想的实现。(来源:《中国书画报》书法版)

来源:中国书画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